陳忱:心理學之“黑暗效應”
黑暗效應
黑暗效應(Dark Effect)在光線比較暗的場所,約會雙方彼此看不清對方表情,就很容易減少戒備感而產(chǎn)生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下,彼此產(chǎn)生親近的可能性就會遠遠高于光線比較亮的場所。
在第一項試驗中,自愿者們先觀看一段假想廣告片,探討主人公是否會因為上班遲到而可能發(fā)生具有攻擊性的行為。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置身在燈光較強房間的自愿者,大多都認為廣告片主人公可能具有攻擊性的行為。
在第二項試驗中, 研究人員讓另外兩組自愿者對一組詞匯所表達的情緒感覺進行分類,如積極詞、消極詞和中立詞等。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置身在燈光較強房間里的自愿者認為“鮮花”和“微笑”等 詞匯更積極,而“牙醫(yī)”和“醫(yī)學”等詞匯更消極。兩組參試者對中立詞匯的評價沒有區(qū)別。
相對來說,黑夜能夠給人一定的偽裝空間。在白天的時候,人們往往很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無論面對任何人,總會把自己偽裝起來,因為人是群體性、社會性的,在心理學中,這也是一種保護機制。
黑夜的時候,人們的感知降到很低,就意味著更加安全,同時,黑夜的空間也讓人有了一層偽裝的空間,這時候能夠展示自己的另一面,同時也不用擔心如同白天一般在意行為細節(jié)而導致產(chǎn)生的距離感。
另一方面,黑夜中,雙方交談所給予的由于地位、身份等所產(chǎn)生的壓迫感也會降到最低,利于能夠更加愉快地交流。
約會雙方看不清對方的表情,因此很容易降低警惕感,產(chǎn)生安全感。在這種情況之下,接近對方的可能性會比在光線更亮的地方高得多
將“黑暗效應”應用于愛情,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啟示:懂得在愛情之中注意時間和環(huán)境因素的人更容易受到異性的青睞。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