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造假手段再升級,“真酒瓶”里到底裝的啥?很多人都沒搞懂
近些年來白酒造假越發(fā)猖獗,尤其是茅臺造假,而近期,最嚴重的造假案發(fā)生在湖北。
在湖北宜昌一個偏僻的別墅區(qū)中,查獲了1000余瓶假茅臺,其中不僅有入門級的飛天茅臺,還有很多昂貴的年份茅臺,價值近千萬。
這批“茅臺”采用的都是花費10萬元買來的真瓶子,而里面裝的酒卻是花了4萬元買來的醬香型散酒,粗略算下來,一瓶造假的成本不足百元,但卻能賣到至少3000元。
下面3種包括茅臺在內的名優(yōu)白酒的造假的常規(guī)手段和辨別方式,酒友們可以了解一下。
1.打孔
市面上最常見的名優(yōu)白酒的造假手段就是打孔,他們會在白酒的貼標背后,或者是有凹凸花紋的地方打孔,將真酒抽出再灌入假酒。
2.拔頭
拔頭酒常見于茅臺身上,一般是用暖風機烘烤酒瓶的膠帽,讓酒頭松動至可以拔下,這樣就可以將真酒倒出來,將假酒灌進去了。我們可以通過膠帽的縫合、松緊進行判斷。
還有一種就是將回收來的酒瓶灌裝新酒,然后重新貼新標再出售。一般來說,仿制的貼標會比較粗糙,字印比較模糊,而且很容易刮掉。
“真酒瓶”里面是什么酒?
大部分的假酒,常用的一般都是收購的劣質散酒,也有些是加了一些真酒和劣質散酒勾兌成的,還有一些,用的是同品牌的低端酒置換的,像是迎賓換飛天、尖莊換普五等等。
其實市面上的造假重災區(qū)不僅僅是名優(yōu)白酒,那些走量大的酒款也同樣造假頻發(fā),像是黃蓋玻汾、紅星二鍋頭、甚至是白牛二等等。
只不過它們造假的成本要更低,就連灌裝用的酒精酒,也都是最劣質的那種,比起名優(yōu)白酒,這種更是防不勝防。
1.三君臺珍藏酒
在貴州,它是很受醬友歡迎的口糧酒,采用了和茅臺相同的12987的工藝、歷時1年釀造而成,而在此之后,還需要經歷長達5年的陳放。
在長時間的陳放中,酒體中的有害物質會慢慢氧化、揮發(fā),這樣一來能夠最大程度降低喝酒之后對身體帶來的傷害及不適感。
雖然總體來說名氣不大,但是在貴州的口碑卻相當不錯,由于本身的體量不大,也沒什么假酒,喝著放心。
2.古貝春白版
同樣是在外地沒什么名氣,但在山東本地卻很受歡迎的濃香酒,誕生之初是酒廠的內部招待酒,酒質優(yōu)異,后來才成為了商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