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看古人如何避暑

夏天烈日炎炎,對于生活在現(xiàn)代科技社會的我們來說,空調(diào)是必不可少的一件夏日利器。但沒有這樣的高科技產(chǎn)品的庇護,生活在古代社會的人們,在飽受夏日高溫的折磨之時,他們是如何度過漫長的夏天的?
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古人的智慧,從四個方面看看他們?nèi)绾味冗^炎炎夏日。
一.衣
古代人夏天的衣服很薄、很透,有錢的人家,就披起了絲綢,窮人就穿麻衣;絲袍和長褲,能覆蓋皮膚,且造型寬大通風.
有錢人家愛穿紗,穿了感覺跟沒穿一樣。比如這件馬王堆出土的漢代素紗褝衣。重量非常輕,不到50克,比一枚小雞蛋還要輕;超級薄,疊上十層,還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紙上的字。

古代人也并非都裹得嚴嚴實實,據(jù)考證,魏晉前,男人和現(xiàn)代人一樣也愛 “赤膊上陣”,女子則穿開襠褲,即脛衣:只有褲管包裹大腿,底下真空上陣。

古人一般外面套一件深衣(即上衣下裳連體的一種服裝),里面穿脛衣。

到了唐代,女子普遍喜歡薄、透、露的半臂裝(短袖),還有袒胸裝。
所以電視劇里,大唐女子那些袒胸裝可不只是為了好看。說起唐朝的開放風氣,還是為了涼快。
二.食
二十四節(jié)氣進入夏至,天氣就逐漸熱了起來,農(nóng)歷夏至后第三庚日起為初伏,進入炎熱的伏日,就是一年中最為難熬的三四十天。
在三伏天中,人們有吃各種消暑清涼食物的習俗,其目的是防止因為暑熱而傷身、生病,而且在一定程度這些消暑清涼的食物也起到食療保健作用。
冷飲,古代稱之為冰食,約起源于商代。春秋末期人們已學會儲冰用冰,《楚辭》中就有關于冰鎮(zhèn)糯米酒的記載。
到了南北朝時期,伏日的飲食消暑避暑有了進一步發(fā)展。有食湯餅以避暑。湯餅是一種放在水里煮熟的面食,雖然湯餅本身不是清涼食品,吃起來也很熱,但正是因為在夏天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餅,卻能讓人暢快淋漓,出一身大汗,從而帶走身體內(nèi)大量熱量,從而起到消暑的作用。老百姓還會將中草藥煎熬出來之后服用,一次達到消暑的目的。還有各種用藿香做成的消暑丸。尤其是一種叫做“蓮子湯”的東西,更是受人們追捧的消暑神器。

唐朝時冰的獲取開始不受季節(jié)限制,市場上也出現(xiàn)了專做冰品買賣的商人,他們甚至在把糖加入冰中吸引顧客。到了宋代,曾出現(xiàn)過極端高溫。當時,中國經(jīng)濟繁榮,伏日清熱防暑食物就更多了,越來越多的食物被人們做成消暑的吃食,民間的各種冷食花樣翻新,出現(xiàn)了果汁加冰塊的“飲品”,人們開始喝起了“冰鎮(zhèn)果汁”。
到了元代,蒙古人喜愛乳品,他們又把果汁、乳品和冰雪混合在一起食用,這就是皇家“冰激凌”——冰酪。這種冷飲其實就是冰淇淋的雛形。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受元世祖賞賜,有幸品嘗到了皇家冰酪,并把制造冰酪的技術帶回意大利,嚴加保密三百年后流傳到英國,這才發(fā)明了今日所吃的冰激凌。

三.住
在原始社會,人們就已經(jīng)找到大大的樹葉來扇風,可是樹葉太容易破,使得人們不得不經(jīng)常尋找新的葉子,很麻煩。后來,人們發(fā)明了用竹編的扇子,稱之為“搖風”。達官貴人們會用絹帛制成扇子,由仆人們在身旁扇風,主子愜意下人受罪。漢代還發(fā)明了一種名叫“葉輪撥風”的工具,有點像我們今天的風扇,當然這個也是要仆人手動操作,但是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雍正年間,皇宮內(nèi)出現(xiàn)了“機械扇子”。它的造型就是普通的手握羽扇,但是只要開動發(fā)條,讓太監(jiān)宮女做動力,抓著把手,像手搖放映機那樣,均勻而有力地搖著“風扇”,扇葉就能上下?lián)u動或者旋轉起來,產(chǎn)生習習涼風。

唐宋時期,避暑納涼已成為皇家宮廷、高官顯貴夏季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其避暑方式也十分奢侈。唐代時,皇帝在宮廷中建有專供避暑用的含涼殿,殿中安裝了機械傳動的制冷設備。這種設備,采用冷水循環(huán)的方法,用扇輪轉搖,產(chǎn)生風力,將冷氣傳往殿中。同時,還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檐直下,形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之目的。這種制冷設備利用自然水冷,具有較高的降溫能力?;实塾袥龅?,百姓有涼棚。普通涼棚的制作很簡單,用竹子做骨架,用席子做棚頂,在房檐或者院子里搭一個高高的遮陽罩,把屋頂和院子罩起來,不讓盛夏的陽光直射到墻壁上,這樣房間就沒那么熱。


冰的使用,在我國很早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有記載,在《詩經(jīng).七月》中"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說的是周代人們在冬天里把冰放到冰窖,把冰鎮(zhèn)的羊肉進行祭祀。
古代有專門的藏冰之所,周王室為了保證夏天有冰塊使用,專門成立相應的機構管理"冰政",從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奴隸們開始鑿取冰塊,運到名為"凌陰"的冰窖中儲存,等到酷暑便可取出供貴族享用。到了唐朝末期,人們發(fā)現(xiàn)用于制作火藥的硝石遇水會吸收熱量,甚至使水溫降至冰點,于是他們學會了人工制冰。
?

冰放置在室內(nèi),可以有效的降溫。在清代時期,上到皇宮貴族,下到有一定經(jīng)濟實力的百姓,都會在家中放置一個冰桶來存儲冰塊,用來降低室內(nèi)溫度。箱內(nèi)采用導熱性很弱的鉛和錫,延長冰塊使用時間。
每天用的冰,冰窖的送冰車會在上午八九點時送來,價格頗為便宜。一般來說,整塊冰大約從上午化到晚間才能化完。冰桶一般為木制,但有錢人家也會有用價格昂貴的琉璃冰桶、景泰藍冰桶。
冰桶大都擺放在廳堂的八仙桌前,室中頓時清涼消暑,也就不覺得熱了。
四.行
正如我們在許多古裝電視劇中所看到的,皇帝后妃們在夏天總是會去避暑山莊,北京城中太熱,他們就選擇一處相對涼快的山間之地。這些個避暑山莊的選址,都是依山傍水的好地方,想不涼快都難。除此之外,皇家也會有一些活動,在清代時期主要有皇家浴象浴馬,喝酒賞蓮,商鋪攢聚香會等活動。

不僅僅是皇家貴族如此,普通百姓在夏天也都停下平日的農(nóng)活,在家中歇息娛樂。普通百姓雖然不能像王侯貴族有特定享樂的別院,但他們也有獨屬于自己生活水平的快樂。
不管怎么說在古代人們也是想了各種各樣的辦法來降溫解暑。時代一步一步發(fā)展,科技也在慢慢的進步。我們可以說是時代的寵兒了,然而我們可不能因為這幸運,得上空調(diào)病就不好了。所以我們還是適當?shù)南硎苓@夏季流汗的樂趣,不要一直在空調(diào)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