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還未等靠近,風挾著股腥鮮濕咸鉆入你的鼻腔,沖上你的大腦,告訴你,是到海邊了。從小至今,我一直找不到個合適的詞語來形容這種味道,二十多年了,我只能說這就像哈姆雷特一般,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感覺。如果硬要給未到過海邊的朋友形容,那我可能會說,請想象下長滿海草的螺殼在溫潤的陽光下所散發(fā)的慵懶氣息,哦,對了,海草一定要略帶水分,不然就少了那股子濕氣了。
說到潮濕,好像我們這邊大多海邊人都很排斥海景房,我們認為那種潮濕令人難以忍受。以前我其實很不明白周圍一些內陸的同學在制定人生目標,提到海景別墅時,眼中的那種憧憬和向往。別墅我也向往,但加了海景總覺得這別墅瞬間就貶值了。直到我去了南京上學,第一次接觸到梅雨,我突然恍然大悟,和梅雨比起來,海邊的那點潮濕簡直溫柔的不像話,我也理解他們對海景別墅的向往了。
其實說來很慚愧,雖然海邊長大,但很少有機會能靜靜坐著觀賞大海。兒時夏日最期待海邊,是期待和大海的親密接觸以及海邊必不可少的燒烤活動。后來,慢慢長大,大海漸漸在我腦海里從一種具象變成了一個抽象的符號,一個屬于家的符號。提起大海,仿佛讓我回到了故鄉(xiāng)。記得剛上大學,教授布置了篇小論文,讓我們就自己的專業(yè)方向,隨意寫寫自己的想法。在搜羅了大量資料后,鬼使神差,我選了老家所在的渤海灣來分析。不知怎的,突然寫到,未來山東港口勢必會聯(lián)合成一個整體來繼續(xù)發(fā)展,還希望將來能夠回到家鄉(xiāng)貢獻自己的力量。臨近畢業(yè),山東確實是把渤海灣各個港口聯(lián)合了起來。當時自己還頗為驚喜,覺得是自己一語成讖。但其實一個普通大學新生又怎么會有那種遠見卓識呢,不過是各個資料中已經露出了那種聯(lián)合的端倪??梢泊_實是一語中的,最后我還是回到了家鄉(xiāng)來發(fā)展。就像我經常會對自己說的,兜兜轉轉又回到最初的起點。
回到家鄉(xiāng),我就有了時間看海,正如現(xiàn)在坐在海邊,看著大海寫著文章。欣賞太陽西行所帶來的海的變化,望著遠處港口起重機上燈光亮起,大海翻騰間緩緩退去。我一直喜歡用三個詞形容大海:譎詭、魅惑以及活力。譎詭不必多說,因為它確實是那樣的變化多端,上一秒風平浪靜,下一秒兇濤怒浪,比六月的天還要善變。但即使如此,大海卻有種獨特的魅力,似是來自基因靈魂里的邀請,總會讓人愿意去親近她。尤其夜晚倒映著燈光的大海,別樣地魅惑人心,但海面下卻常有著暗流涌動。正如我所形容的活力,海是不息的,是運動的,正如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運動上升的。作為一切生命的起源,即便如今人類不休止的勘探,卻遠遠沒有厘清她身上的秘密。
夜色漸濃,天海逐漸一色,遠處涌動的究竟是浪還是云,一時讓人難以分清?;蛟S,人們打著手電,更關心退潮后海給我們留下了什么,而并非她深處到底藏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