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裝涌入街頭的今天,我們該如何定義街頭品牌



在時裝產(chǎn)業(yè)越發(fā)街頭化的當下,時裝與街頭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但二者之間始終有著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是雙方最本質的區(qū)別。

若任何一方在融合的過程中遺忘了自己的本質,那結果便是徹底的消亡。
事物存在所需要的各種支撐,在時裝品牌與街頭品牌上同樣一個不差。
而探究其中的奧秘,以及簡單回顧街頭品牌的本質,便是本篇文章的核心。
?01|井水混入了河水
自從80年代來自哈萊姆的剪裁大師——Dapper Dan用高超的剪裁技巧把LV、Gucci、Fendi等時裝品牌全部“糟?!绷艘槐楹螅@位時裝界的Fake之鼠,Hiphop界的潮流之父憑借一己之力把懸于天上的高級時裝品牌給拉到了地面,拉到了暴力與混亂、骯臟與死亡并存的哈萊姆。

好巧不巧,80年代正是Hiphop文化即將起飛的黃金年代。搭上潮流快車的Dapper Dan與當時追求個性,與眾不同的Rapper們相互成全。

在80年代初期,真正走起來的Rapper少之又少。大部分明日之星還在貧民窟里為了生存Hustle,空閑之余做做音樂,這時候由Dapper Dan提供的Fake產(chǎn)品,如同饑餓者眼前的過期罐頭,日期只是一串數(shù)字罷了。
于是,經(jīng)由大師之手,哈萊姆出現(xiàn)了人皆奢品的壯觀景象。
隨之而來的,自然就是各大時裝品牌的反擊。那時候的大品牌所表現(xiàn)出的反應,如同天使被流浪漢玷污一般,激烈而厭惡。
92年,F(xiàn)endi通過各種方式,最終技高一籌——Dapper Dan's Boutique(DD的店鋪名稱)出局。
可街頭文化不吃這一套,N.W.A.也正是在FBI的警告下名聲大噪。“黑粉也是粉”早就是街頭文化里人盡皆知的商業(yè)模式了。

時間撥回到2018年,Gucci早春系列的一件泡泡袖外套便被人扒出來與Dapper Dan 在1989年為女短跑運動員 Diane Dixon 定制的外套十分相似,只是當初的袖套印花是 LV 的老花。

角色互換下,天神主動來到人間,F(xiàn)ake與致敬再也不分彼此。
對比之下,90年代邀請Tupac參與走秀的奢侈品牌Versace,就顯得更為“務實”?;蛟S是看到了Hiphop文化的潛力,也或許是創(chuàng)始人Gianni Versace的一點偏好??傊?,因為這個小小的動作,Versace獲得了Hiphop圈子的尊敬與喜愛,從此搭上快車道。

從以上不難看出,在近幾十年以來,時裝品牌或多或少的都開始被街頭文化盯上,甚至糾纏在一起。
但2000年以前的這些奢侈品牌,仍然將自己放在了高高在上的位置,眼里只有自己所劃分出來的客戶畫像里的高級客戶們。
當時即使最先鋒的設計師們,也仍然沒有意識到,一個屬于街頭文化的時代已經(jīng)悄然降臨。
?02|時裝與街頭,悖論14
說到時裝品牌,大家第一反應應該都是:高級、定制、奢侈、華麗、經(jīng)典、貴族、階層標志等等。
但站在服裝的角度來看,拋開各種形容詞的賦值外,時裝品牌應該是對服裝的無窮探索,而這其中所有附帶的文化,是為設計靈感服務,最終作用于服裝剪裁之上,用以追求不同的可能性。
更像是一門裁剪的藝術。
而百度對于時裝品牌的定義如下:
簡單地說,時尚就是“時間”與“崇尚”的相加。時尚就是短時間里一些人所崇尚的生活。追求時尚不在于被動的追隨而在于理智而熟練的駕馭。 它的觸角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一直對它爭論不休。同時我們也意識到,人類對時尚的追求,促進了人類生活更加美好,無論是精神的或是物質的。
雖然十分抽象,但從中提煉兩個關鍵詞:精神、追求。還是可以感受到一種更高層面的對服裝本身的創(chuàng)造力需求。

說到街頭品牌,我突然想到Stussy。作為街頭品牌的鼻祖,我想這個品牌可以很好的來詮釋何為街頭品牌。
由沖浪運動衍生出來的Stussy T恤,在當時看來并不能被稱之為一件獨立的單品。它是附著于Shawn Stussy的精神之上,依靠沖浪運動而誕生的。于是我更愿意稱其為一件文化周邊。
就是周邊二字,詮釋了我心中街頭品牌的本質:附著于街頭文化而誕生的非獨立存在,并不依靠版型樣式剪裁為表現(xiàn)力的服裝。
街頭品牌更像是一種媒介,承載了街頭文化的種種,去向外介紹屬于街頭的一切。

當把街頭文化單獨拿出與時裝所代表的文化做對比時,我們會看到天秤上的兩個極端。
時裝的代言詞在前面已經(jīng)說過,而街頭,則是時裝的一切反面??褚啊⒒靵y、貧窮、危險、暴力、疾病等等。
光說這些詞或許還不夠具象,可以去看看《上帝之城》《Wild Style》等屬于街頭的電影。
總之,街頭文化從誕生之初就與金鑰匙無緣,所以街頭品牌設計流露出的最吸引人的東西就屬它的態(tài)度。
那種隨性的、自由的、反主流的創(chuàng)作理念,往往能吸引無數(shù)年輕人,并與之共鳴。這與通過匠心與概念來包裝產(chǎn)品的時裝品牌就有了無法彌合的區(qū)別。
?03|風馬牛不相及的雙向奔赴
早在2000年,Stussy的小老弟Supreme就因為產(chǎn)品使用了LV的Logo,榮獲Louis Vuitton的一紙警告涵。
就這樣,一個百年的皇室品牌,與一個94年出身,當時還在名不見經(jīng)傳的街頭品牌有了一個照面。頗有一種小孩偷摸黃袍,被皇帝一個大嘴巴子的感覺。一個是捍衛(wèi)者,一個是挑戰(zhàn)者。
10多年的風平浪靜,轉瞬即逝。來到2017年,時任LV男裝總監(jiān)的Kim Jones首次打開了皇宮的大門,邀請曾經(jīng)那個頑皮的小孩Supreme來宮殿做客。在巴黎男裝周上,LV正式宣布與Supreme進行合作。
這個合作的重要性,堪稱街頭界的登月。直接或間接的打開了直到今天也層出不窮的街頭奢品的作品。前文所提到的來自Gucci的致敬,也頗有一種見風使舵之感。

但狂熱之后再冷靜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老牌奢侈品牌,在新時代的海洋里其實也多了幾分迷茫。他們終于也意識到了,光去賺取二八定律里的二,已經(jīng)達到了峰值,隨之而來的必然是階段性的天花板甚至是下坡路。如果忽略龐大的長尾客戶群體,就是與資本過不去,與錢過不去。
既然這樣,皇帝來到市井與百姓同吃穿,除了頭上虛晃晃的名譽略微有損,卻能換來百姓的愛戴與實實際際的財富,何樂而不為呢?
說到底都是生意
反觀街頭品牌獲得與時裝品牌合作的機會,更像一種出人頭地的感覺。與Hiphop音樂不同,早期的大家都來自地下,當有一天你有了揚名立萬的機會,還要去承受來自Keep real的拷問。而服裝本來就是一門生意,曾經(jīng)在街上打砸搶燒的窮小子們,如今一個個都走起來了。于是街頭文化也走起來了。
這時候你們高高在上的時裝品牌找到我們合作,那是我們的本事。
賺100也是賺,賺100萬也是賺。街頭品牌不僅要把錢賺了,還要站著把錢賺了。這就是態(tài)度。

不可否認,不少街頭品牌在資本的包圍圈里被迷的暈頭轉向。態(tài)度不要了,精神不要了,賴以生存的街頭文化,也不要了。只要錢到位,你們說做什么就做什么。
這部分品牌的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在街頭的生存智慧的熏陶下,大家都不是傻子。你要遠走高飛,那大家都“成全”你。
于是過街老鼠一只只朝著宮殿跑去。

來到2018年3月,當其他奢侈品還在影影綽綽玩著與街頭品牌欲擒故縱的把戲時,LV再次投下了一枚深水炸彈——Virgil Abloh被任命為LV的男裝成衣系列藝術總監(jiān)。

這個炸彈標志著Virgil Abloh成為第一位領導該品牌男裝系列的非洲裔人,同時也是為數(shù)不多的由主要法國人掌舵的黑人設計師之一。
這位工程師出身非科班的設計師,Kanye的同學,因為熱愛而踏入時裝行業(yè)。背靠嘻哈文化兩大元素——DJ、MC一步一步走上神壇。這不僅僅是美國夢的實現(xiàn),同時也是街頭文化最好的代表。一步一步,永不言棄。
如果說“The Ten”系列成為他成神之路的第一步,被資本挖掘,便為他插上了翅膀,飛到了天上。

我們能說這事不對嗎?這可太對了。時裝品牌要的故事與噱頭,他有,街頭文化要的Real與街頭審美,他也有。這樣一個人成為連接時裝與街頭的代言人,實在太適合了。
當藝術與文化結合,那就是最完美的平衡點。
于是那些貴族精英階層業(yè)接受了這樣的設定,街頭的兄弟們也接受了這樣的存在。時尚街頭化,成為了大家默認的新趨勢。
?04|街頭品牌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當黃金雨越下越大,越來越多的街頭品牌陷入了迷茫。是成為工業(yè)化印鈔機,還是成為守護部落的勇士?
曾經(jīng)反主流的精神與態(tài)度,終究在資本的裹挾下成為了主流。錢賺夠了,可是存在的意義在哪?

街頭文化的主流化,讓每個街頭的兄弟都不知所措。世界上最難平衡的,莫過于錢與精神。到底是站著賺錢,還是跪著賺錢,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
但是,街頭品牌的本質,仍然是一種文化周邊。如果牢記這個點,或許一切的角度就將截然不同。
時裝街頭化,是在接地氣,那么街頭時裝化,何嘗不能看做是對另一種文化的包容。
既然是文化周邊,那不管是校園文化、企業(yè)文化、主流文化、亞文化,都可以通過服裝這個介質所表達。
只要牢牢守住街頭文化的底線,那這個擁有無窮包容度的文化可以將一切外來文化綜合,最后還是以街頭文化所表現(xiàn)。
這時候,我們的文化周邊仍然沒有脫離它本來的含義。街頭品牌也仍然在以街頭的規(guī)矩賺錢。
即使最后資本退場,只要街頭文化存在一天,那街頭品牌就不會消亡。
這么想來,不要忘本或許便是最好的答案。

撰稿/排版:Snail
圖源網(wǎng)絡侵刪
公主號:BTTS回到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