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阜南:許堂鄉(xiāng)張棚幼兒園——家長進課堂之包餃子啦
運營總監(jiān):鮑安常LJ007
2022年12月7日整理
餃子源于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嬌耳”,相傳是我國醫(yī)圣張仲景首先發(fā)明的,當時張仲景讓人們吃“嬌耳”,喝“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fā)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吃餃子是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tǒng)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jié)食品。
俗話說“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過躺著”。人們對于餃子的喜愛可見一斑了,包餃子最能體現(xiàn)一家人的溫馨與親昵的氛圍。餃子是中國人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佳肴,也是張棚幼兒園不可缺少的美食,今天幼兒園請來了劉千潯媽媽和孩子們一起來包餃子,讓小朋友感受到自己動手包餃子的氣氛和樂趣,培養(yǎng)小朋友集體生活的樂趣。選新鮮的食材,包好吃的餃子。廚房阿姨一大早就到幼兒園準備包餃子的材料。

劉千潯媽媽到教室里教孩子們包餃子,小朋友,肚子餓,洗洗小手包餃子,伸出左手搟搟皮;伸出右手和和面,伸出雙手捏捏緊,包出一個小餃子。小朋友們動手試一下吧? 嗯,你真棒

孩子們一個個大顯身手,忙得不亦樂乎,包出來的餃子千姿百態(tài),形態(tài)各異,孩子的臉上洋溢的笑容中可以看出來,他(她)們的心里是多么開心快樂!
哇,好香啊! 香噴噴的餃子出鍋啦,大家一起分享勞動成果的樣子好溫暖!
通過本次活動,孩子們體驗到了自己動手包餃子的樂趣,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幼兒愛勞動的好習慣,同時孩子們也體驗了做飯的樂趣與媽媽們的辛苦,感受到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通訊員:趙娜娜
審 核:明 雪
運營總監(jiān):鮑安常LJ008
#阜南鮑安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