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涼宮春日的直觀】《鶴屋學姐的挑戰(zhàn)》關(guān)于推理小說的討論 校對+注釋

2021-02-24 22:04 作者:真紅様  | 我要投稿

(寫在前面:去年11月發(fā)售的涼宮春日系列小說新作《涼宮春日的直觀》,尤其是其中的《鶴屋學姐的挑戰(zhàn)》這一篇章,為我們理解整個涼宮春日系列的故事提供了至關(guān)重要的提示。然而,無論是臺灣角川的繁體中文版還是天聞角川的簡體中文版,都有很多翻譯錯誤和細節(jié)遺漏,使得對文本的細致分析成為了不可能。有鑒于此,我以繁體中文版為底、結(jié)合簡體中文版,對照日文原文進行了一些校對和重譯,并增加了必要的注釋,希望能為愛好者們提供幫助。由于時間倉促,可能尚有錯誤未能改正,歡迎批評指正。)


鶴屋學姐的挑戰(zhàn)

?

??? 事情是最近發(fā)生的。這幾天放學以后,在縣立北高文藝部部室一角,不時有人在談些危險的事。

??? 從「不在場證明詭計」、「不可能的犯罪」、「啥啥的殺人事件」、「什么什么的慘劇」、「某某某的恐怖[1]」等充滿負面觀感的字眼,到「碘酒瓶」、「伯爾斯通開局[2]」、「紅鯡魚[3]」、「Y的曼陀林[4]」、「艾克羅伊德[5]的那個」等一般人不會懂的行話,在并不特別寬敞的部室里漫天飛舞。

??? 對話主要由三人構(gòu)成,處于中心的是長門,不過這只是因為她坐在文藝部部室角落里的折疊椅上默默地讀著手中攤開的書、如用石蠟固定住一般一動不動,所以其余兩人只得特意站在她身邊說話,而她只是字面意義上位于三人的正中間而已。說話的主要是古泉和一頭蜜金色頭發(fā)的稀客,長門只以極為稀少的頻率小聲說幾句最低限度的話。

??? 另外,除了以撲克臉作為絕對基本表情的長門,其余兩人都是眉飛色舞、興高采烈地聊著前面那些字眼,不得不說這個畫面實在詭異得可以。對話里夾雜著殺人事件、獵奇犯罪、無頭尸體等危險詞匯還說得一臉笑呵呵的樣子,被當作狂熱分子或是精神病患也是自找的。

??? 而視線一轉(zhuǎn),眼前就是個可愛的女侍。

??? SOS團中盛開的洋甘菊——朝比奈學姐身穿春季女仆裝坐在座位上,注視著長桌上的棋盤。四乘四的圓形框框里,排列著幾個像木塊一樣的、不同種類的棋子,她手上也握著一個。

??? 「唔……唔~?」

??? 已經(jīng)長思五分鐘的她不時發(fā)出如此可愛的聲音,又不時歪頭、皺眉、用睫毛扇動空氣、從各種角度觀察盤面——這位根本不像是學姐的女仆學姐的表情真是怎么看也看不膩,甚至有看小貓咪睡覺一般的療愈效果。不過這也使得她替我們沖的熱抹茶的殘渣都已經(jīng)在杯底涼透了。

??? 「對兩位來說——」

??? 古泉對長門與客人說道:

??? 「至今看過的本格推理小說里,覺得最棒的是哪本呢?」

??? 「你是要我當場決定all-time best 1 in my life嗎?」

??? 推理研的女生T搖擺金發(fā),捏著下巴問道。

??? 「目標范圍太廣,很難篩選耶。And,我必須先說一句,我對Japanese本格推理小說并不熟?!?/p>

??? 長門繼續(xù)默默看書。

??? 「…………」

??? 「那么,就說說國外的吧。我想想,就先從約翰·迪克森·卡爾開始好了,他的作品中你最喜歡的是哪本呢?不過,有種說法是《三口棺材》、《猶大之窗》和《瘟疫莊謀殺案》都已經(jīng)是殿堂級的作品,所以希望你能盡量挑這三本以外的?!?/p>

??? 到底是誰決定的殿堂啊。

??? 聽了古泉的建議,T像是習慣性的一般撥了撥劉海。

??? 其實她平常都是任由金發(fā)遮蓋額頭,唯有今天夾了個樸素的發(fā)夾。她彈了彈從發(fā)夾鉆出來的亂發(fā),說道:

??? 「我喜歡這種simple的問題。當然,他的作品我并沒有全部都看過,不過,就我個人而言,最喜歡的是《The Emperor's Snuff-Box》?!?/p>

??? 「哦,《皇帝的鼻煙壺》啊,有點意外又不會太意外呢?!?/p>

??? 「你想說那是very right嗎?我無法違背『喜歡』這種感情。古泉,輪到你了?!?/p>

??? 「只能挑一個的話,那當然是《燃燒的法庭》。無論是最后一章某人的獨白沖擊力之巨大,還是它巧妙混合恐怖與推理的杰出手法,都讓它整個作品的完成度高出一個層級?!?/p>

??? 「Woof,無法反駁呢。」

??? T的視線落在長門的頭上。

??? 「長門同學,你呢?」

??? 「……《綠膠囊之謎》?!?/p>

??? 來自低處的細小平聲如此回答。

??? 「啊。」古泉說。

??? 「誒?!筎說。

??? 兩人面面相覷。

??? 「這我就有點意外了。是哪個部分……難道是那個時代的那個詭計,還是那個?」

??? 「不對,應該是那個才對。一定是如此。是那個的那個?!?/p>

??? 我完全聽不懂他們在說什么,而他們這樣還能溝通,怪可怕的。

??? 老實說,面對不是SOS團相關(guān)人員的第三者的提問,長門竟然老實地做出了回答,我覺得這點才是更為懸疑[6]的,只是我的想法似乎得不到站著說話的另兩人的贊同。

??? 「那么,換我問嘍。」T高興地說,「安東尼·伯克萊的作品,你們覺得哪本最好?不過只限以安東尼·伯克萊為筆名出版的書。當然你們應該全都看過了吧?」

??? 「《毒巧克力命案》?!构湃氪??!改隳??」

??? 「《毒巧克力命案》。長門同學呢?」

??? 「……《毒巧克力》?!?/p>

??? 古泉和T同時「嗯」起來。

??? 「會有這樣的結(jié)果也是應該的吧。挑其他的作品的話……《頂樓謀殺案》,喔不,《第二聲槍響》吧?!?/p>

??? 「《Trial and Error》和《維奇福德毒殺案》也難已割舍,兩本都很humorous。不過——」

??? 隔著坐在折疊椅上的長門,站著的兩人沉思了片刻。

??? 「伯克萊就聊到這里吧。他的代表作實在太過出眾,就像太陽之于行星一般,在知名度和存在感上和其他作品拉開了極大的差距?!?/p>

??? 「嗯,是可以同時推薦給mania跟beginner的rare的推理小說?!?/p>

??? T說著像是會寫在書店的店頭廣告上的話,用手指摸了摸劉海上的發(fā)夾。

??? 「接下來輪到誰發(fā)言?」

??? 「…………」

??? 長門輕輕翻動腿上的書。

??? 「那就再讓我問一次吧。那么,提到本格推理就會想到的人——埃勒里·奎因的作品中你最喜歡的一本,來,請說吧?!?/p>

??? 「我有一個提議,請你先聽聽看?!?/p>

??? T輕舉右手說:

??? 「我希望把范圍限定在日本所謂的name-of-a-country series。老實說除此以外的作品我都沒怎么看過,這讓我覺得很丟人啊。《X》和《Y》姑且不論?!?/p>

??? 「《Y的悲劇》去掉了嗎?」

??? 古泉雖這么說,卻顯得有點愉快。

??? 「這也沒什么不好,國名系列可是名作的寶庫呢?!?/p>

??? 「就我自己覺得,最好的是《埃及十字架之謎》。Simple is elegant。」

??? 「我的話,絕對是《暹羅連體人之謎》。沒關(guān)系,我懂,有意見很正常,這本書的確有幾個可以吐槽的地方??墒枪适伦罡叱?,埃勒里在眾角色處于極限狀態(tài)時進行推理并揭露犯人的場面,以及絕望的狀況下在讓人感到“已經(jīng)到此為止了嗎”的那一瞬間所發(fā)生的,那個奇跡。然后是行云流水一般到來的最后一行,故事以奎因警長短短一句說明事實的臺詞而收尾,這樣的閉幕方式美得我打從心底感動啊?!?/p>

??? 「你不是從本格推理的角度,而是從entertainment的角度來看的嗎。怎么品味是個人自由,不過,看重last scene是你的習慣嗎?I see……長門同學,我也想聽聽你的答案?!?/p>

??? 「……《希臘棺材之謎》?!?/p>

??? 長門淡淡地說。

??? 「居然是《希臘棺材》。以你來說,這個choice還蠻平庸的嘛!」

??? 長門翻動書頁的手指猛地定住了。

??? 古泉苦笑道:

??? 「我倒覺得這很像是長門同學會選的書,它是這系列中最厚的呢?!?/p>

??? 也不知道他這句話是不是在打圓場。

??? 「嘛,畢竟是與《荷蘭鞋》和《埃及十字架》它們齊名的名作,我并沒有什么意見。」

??? 「話說回來一樹·古泉,很少人會推薦《暹羅連體人》吧?」

??? 「是嗎?至少比《中國橘子》多吧。」

??? 「啊,嘛,這也是沒辦法的事。說到《暹羅連體人》,它沒有『給讀者的挑戰(zhàn)』這點也很出名呢。其他系列在解答篇之前都一定會有呢。這會不會是表示作者自己也對它的邏輯性沒什么信心呢?應該不會單純是忘記寫了吧?」

??? 古泉得意地點點頭,掃視著社團教室的書柜說:

??? 「只有《暹羅連體人》沒有『給讀者的挑戰(zhàn)』,這當然是作者奎因刻意而為。但是,并不是因為它的推理邏輯不夠嚴謹。關(guān)于其中的緣由,在北村薰模仿埃勒里·奎因而寫作的小說《日本硬幣之謎 埃勒里·奎因的最后一案》中有詳細說明。這里正好有一本?!?/p>

??? 他取下應是長門私有的書,翻動起來。

??? 「我引述一段不會泄漏劇情的部分。這是從小說角色的對白中間節(jié)錄下來,有點沒頭沒尾,請多包涵——

? ? 『因此,每揪出一次犯人就要準備一套邏輯,劇情變成了邏輯的變色糖[7];顏色的變化會停在哪里、又會去向哪里,則是吸引讀者興致的核心。于是乎,在途中插入「給讀者的挑戰(zhàn)」就會違反劇情的根本精神。在目錄中明擺出「挑戰(zhàn)」二字,便是事先點破「這之前的解謎都是白搭」。』

??? 然后還有這一段——

? ? 『在《暹羅連體人》中,鎖定真兇的最后的決定性證據(jù),乃是犯人的行動。當然,其中也有邏輯上的線索,但最后的結(jié)果并不是以邏輯的方式得到的——所以不是《暹羅連體人》缺少「給讀者的挑戰(zhàn)」,而是本來就不能這么做?!?/p>

??? 怎么樣呢?請你仔細品味這一段話,再重新咀嚼《暹羅連體人》的整個劇情脈絡。有沒有想到些什么呀?」

??? 古泉看向長門。長門的視線指向腿上的書,但她的頭以毫米為單位比平時傾斜了一點點。不過,她很快就恢復了原來的姿勢。大概是以高速思考得出了某種結(jié)論,又回去啃書了。

??? T舉手投降,說道:

??? 「我的頭腦已經(jīng)很接近那五里霧中[8]的center position了。一樹·古泉,請你再做點說明吧。更dolce,更adagio一點?!?/p>

??? 那些是烹飪用詞嗎[9]。

??? 「北村薰還曾經(jīng)利用排除法和圓環(huán)法等詞匯加以說明,我在此就冒犯一下,用非常簡略的方式來解釋——對于鎖定犯人的過程而言,要想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它的效果,反而沒必要加入『給讀者的挑戰(zhàn)』,更進一步地說,就是根本不應該有。大概就是這么回事吧?!?/p>

??? 我可不是T,簡直一點也聽不懂。

??? 「關(guān)于這一點,不去看就理解不了。不如說,想要理解,就得從一開始帶著『國名系列中為何唯獨《暹羅連體人之謎》沒有給讀者的挑戰(zhàn)』這個疑問,一邊思考一邊閱讀。只要將《日本硬幣的秘密》作為補充讀物,我相信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還沒讀過這兩本的人,我強烈推薦?!?/p>

??? 我何必挑那么麻煩的方式來看,書本來就是喜歡才去看的啊。

??? 「您說得對?!?/p>

??? 古泉將手上的書放回書柜,并說:

??? 「但說了那么多,我認為《暹羅連體人》沒有挑戰(zhàn)讀者可能還有另一個原因?!?/p>

??? 「Oh,什么原因?」

??? SOS團頭號暖男對T微笑道:

??? 「《暹羅》的舞臺是被山林大火包圍的山頂公館,是國名系列唯一的封閉空間[10]喔?!?/p>

??? 「是這樣沒錯啦,所以你想說什么?」

??? 「想想封閉空間的好處吧。故事人物去不了其他地方,也不會有別人進來,也就是犯人不會擴大到不特定多數(shù),嫌疑人必然會被限制在這個限定空間中的角色之內(nèi)?!?/p>

??? 「能少放一點角色呢。」

??? 「這也是優(yōu)點之一。登場人物太多容易招致混亂,尤其是外國姓名不好記?!?/p>

??? 「我倒是更不會記日本人的name。不過,封閉空間跟沒有『給讀者的挑戰(zhàn)』有什么relation?」

??? 「既然嫌疑人只限于這個封閉了的空間里的人物,那么讀者的推理就不需要超出這個范圍。以《暹羅連體人》而言,犯人肯定是這個無法逃離的公館里的人物。所以我猜,說不定是從奎因的角度來看,這根本簡單到不想去加入『給讀者的挑戰(zhàn)』?!?/p>

??? 「原來如此。你是想說,暴風雨孤島和暴風雪山莊都是用來制造氣氛的place,能夠發(fā)揮作為減少登場人物、對plot進行simplify的device的效果嗎?」

??? 暴風雨孤島和暴風雪山莊我們都經(jīng)歷過呢。拜托你們嚴加挑選對話內(nèi)容,不要又讓春日想到新的封閉空間。雖然那家伙現(xiàn)在不在這里。

??? 「話說回來。」

??? 古泉向T微笑。

??? 「說到底,『給讀者的挑戰(zhàn)』是為何而存在的呢?」

??? 「是在說『只要仔細看到這里就會真相大白,你們好好想想。不過你們這些oil sardine head恐怕沒辦法把我編織出來的妙計巨細靡遺地全部解開吧,WAHAHAHA』這樣,向讀者高調(diào)地transmit他的從容不迫吧?」

??? 「會向讀者下戰(zhàn)書還把人瞧得這么扁的推理小說作家應該很少?!?/p>

??? 「不然是怎樣?」

??? 「我覺得正好相反。」

??? 「相反?」

??? 古泉沒有直接回答,忽而開始了回憶:

??? 「其實這個想法,是我前不久看了一本本格推理小說以后有感而發(fā)。」

??? 有得扯了。

??? 「有得扯了?!筎說。

??? 「那本推理小說有很重的Puzzler[11]要素,是一本走重視邏輯的本格推理王道路線的名作?!?/p>

??? 古泉望向書架。

??? 「故事里,偵探列舉出犯人滿足的五項條件,而所有登場人物里只有A全部符合,于是犯人就是A。也就是用奎因式的排除法找出了犯人。但是……」

??? 他的眼睛似乎在掃視書架上放著的「長門文庫」書目的書脊。

??? 「我們讀者當然會知道除了A以外沒有任何人符合這五項條件,因為書中沒有提到其他符合的人。可是,偵探為什么會知道這一點呢?」

??? 「嗯哼~」

??? T笑了起來,說:

??? 「讀者可以重翻cover的折口處的登場人物一覽,不過作為登場人物之一的偵探就做不到了呢?!?/p>

??? 「簡單來說就是這樣?,F(xiàn)場并不是封閉空間,因此登場人物并非有限。或許有個不曾敘述過的第三者符合這五項條件啊,偵探要如何排除這種可能性呢?」

??? 「他是怎么做到的?」

??? 「書中并沒有特別說明,所以讓我留下很強烈的印象。除了登場人物之外,并沒有其他不特定多數(shù)人符合犯人的條件——但小說里的角色不是作者也不是讀者,不過是一介登場人物而已,本該不知道這一點才對,可為什么卻能知道呢?」

??? 「Hmm,那就是so-called的后期奎因問題吧?!?/p>

??? 「嗯。」

??? 古泉深深頷首,但我還是一頭霧水。

??? 「那么,這里正好有本書用最為簡潔的方式歸結(jié)了后期奎因問題,我就引用他的說法吧。」

??? 他從書架中抽出一本書。

??? 「冰川透的《倒數(shù)第二個真相》中,作為偵探的書中人物冰川透是這么說的——

? ? 『(前略)國名系列中的「給讀者的挑戰(zhàn)」,與江戶川亂步說的騎士精神根本沒什么關(guān)系,純粹是從邏輯公理中誕生的。

? ? 長話短說就是,對作品而言,作者處在meta[12]層級,也就是擁有任意建構(gòu)任何鬼扯淡的自由度,可是這樣的自由度會瓦解公平性。因此,「給讀者的挑戰(zhàn)」就是用來限制自由度的裝置——不,更準確地說,是宣告自己已經(jīng)自制了的裝置?!?/p>

??? 還有——

? ? 『(前略)某條線索,讓偵探推導出犯人為A,然而這條線索會不會其實是犯人B預料到偵探會如何推理而留下的假線索呢——能在邏輯上否定這點的方法,只存在于作品之外。畢竟身為書中人的偵探根本無從否定。那么,由此就立刻可以得出——在作品之內(nèi)的世界,「邏輯上唯一可能的犯人」這種人,在邏輯上是不可能的。這就是法月先生,或者說奎因所得到的破壞性結(jié)論?!?/p>

??? 怎么樣,是不是一目了然了呢?」

??? 這個fayue先生又是誰啊。

??? 「法月綸太郎,堪稱現(xiàn)代埃勒里·奎因的推理作家,同時也是一個優(yōu)秀的評論家,被認為是后期奎因問題之父?!?/p>

??? 古泉放回手上的書,又新拿了一本下來。

??? 「詳細內(nèi)容請參考這本《法月綸太郎推理教室 海外篇 復雜的殺人藝術(shù)》所收錄的《初期奎因論》?!?/p>

??? 這個書柜什么都有耶,該不會是用未來世界的四次元材料制成的吧。

??? 「『給讀者的挑戰(zhàn)』實際上不是只用來束縛作者,對讀者也有作用。法月認為,『給讀者的挑戰(zhàn)』具有禁止讀者的『臆測』的效果——也就是禁止讀者在面對作者建構(gòu)的邏輯上的『猜犯人』謎題時,讓賭博式的直感介入其中。書里寫道:『在這樣的互相禁止之下,從一開始就封閉起來的形式系統(tǒng)[13],就成了一個自洽的解謎游戲空間』?!?/p>

??? 就不能講得淺白一點嗎。

??? 「總之就是,讀者總會在閱讀過程中隱約感到某人是兇手,而就算真是如此,作者也不會覺得敗給讀者,根本不痛不癢。作者只是希望讀者以合邏輯且優(yōu)雅的方式解明真相并揪出兇手而已。」

??? 我是不曉得這種決勝負到底有什么意義啦,只覺得這中間有種對某個形式的強烈偏好在作祟。

??? 「有這樣的了解就十二分地足夠了。」

??? 古泉又挑出另一本書。

??? 「后期奎因問題引起很多回響,例如有棲川有棲《江神二郎的洞察》中的短篇《漫步除夕夜》中,文中人物有棲川有棲和江神前輩有過這樣的對話——

? ? 『如果假線索會讓「偵探的完美推理變成不可能」,那不是很糟糕嗎?』

? ? 『在不知有何種信息尚未揭曉的狀況下,不可能有完美的推理或推斷。推理小說外的世界不也是這樣嗎?或者說,由于小說里的信息可以設為有限,推理的不可能性不如說是屬于現(xiàn)實世界這邊。在現(xiàn)實世界里,我們即使一樣會遭遇難題,但還是有日常生活要過;警察與司法機構(gòu)做不到完美無缺,但仍發(fā)揮著一定的功能。我不認為推理小說算是我的問題、應當由我去擔負(后略)?!?/p>

??? 也就是『不需要太過深究』的意思吧?!?/p>

??? 推理作家除了詭計和邏輯之外,還需要考慮這些讓人搞不懂的理論嗎?真夠辛苦的。

??? 古泉急忙又換了一本書。

??? 「我們可以直截了當?shù)乜偨Y(jié)這個江神前輩的想法。石崎幸二的《記錄中的殺人事件》中,有一個依循奇特規(guī)則犯案的連續(xù)殺人魔。替兇手作側(cè)寫[14]時,有過這樣的對白——

??? 『可是啊,如果犯人知道側(cè)寫是怎么回事的話怎么辦?要是犯人的行動和現(xiàn)場的痕跡都是他故意留下,想誤導警方側(cè)寫出另一個人的話怎么辦?偵辦人員應該不知道那究竟是不是兇手故意留下的吧?』

??? 聽了這話,書中人物石崎幸二回答道:

??? 『這是哥德爾問題[15]啊,也就是本格推理的死胡同。一樣的道理?!?/p>

??? 然后另一個人物是這么回應的:

????『就是因為開始采用側(cè)寫以后才會造成哥德爾問題吧?這么說來,既然現(xiàn)實案件一樣會產(chǎn)生哥德爾問題,那么本格推理會有哥德爾問題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 這里的看法與江神前輩幾乎相同。由于舉了側(cè)寫的例子,應該更容易理解。就算是虛構(gòu)的故事,只要是以現(xiàn)實為根基,那個世界的規(guī)則就得始終符合現(xiàn)實。聽起來是理所當然,可是沒有按照這條路走的作品其實很多很多,所以這樣明講出來并不是沒有意義?!?/p>

??? 從話題脈絡來看,可以推出哥德爾大概等于后期奎因。

??? 話說回來,作者作為書中人物出現(xiàn)好像很普遍,難道本格推理也是私小說[16]的一種嗎?

??? 「關(guān)于與作者同名的角色,請容后再述?!?/p>

??? 古泉如此預告后,將小說放回書柜,然后抽出了一本B6大小的雜志。

??? 「若要舉個更極端的例子,二階堂黎人在《邏輯的圣劍》這篇短評中提到——

??? 『探討名偵探有何種特權(quán)的「后期奎因問題」,說穿了不過是作家或偵探偷懶的借口,和為了讓名偵探進行推理這一思考活動的推理體裁專用裝置而已。根本就是個假議題。』

??? 直接把它給一刀兩斷了?!?/p>

??? 雖然有點太直接,不過切割得這么干凈,倒也頗有神清氣爽之感。與其費心在那邊鉆牛角尖,不如干脆什么也別想,直接走出下一步棋——這種情況也是常有的,比如朝比奈學姐的對手就是如此。

??? 「是叫奧卡姆剃刀[17]吧。在某些時候,這樣做是能得到很高的成效,可是鉆牛角尖對某些體裁的讀者而言也是一種益智游戲。不過我們不得不承認,對于這圈子以外的人來說,這種思考活動其實無關(guān)緊要。」

??? 有自覺還算好,所以無所謂的意思嗎。

??? 「挑一個比較不同的看法的話,深水黎一郎《大癋見警部的事件簿》的第七章《河豚毒素連續(xù)毒殺事件》中的刑警有這樣的感嘆——

????『所以說以后推理小說的角色也必須靈活思考才行!為了避免陷入后期奎因問題,我們就得時時懷疑自己所得的信息完不完整,正不正確,還得不時設法去跳脫自己的思考框架??!』

??? 說成這樣,已經(jīng)算是一種玩笑就是了。這個刑警知道自己是小說世界里的角色,所以可以說出完全把meta層級無視掉的發(fā)言。反過來說,對不具備這種條件的作品中的角色而言,這樣的發(fā)言是不被允許的。」

??? 該怎么說呢,一定要做到這種程度才行嗎。難道本格推理作家這個人種,都是一群樂于以苦行僧那種方式謀生的怪咖嗎。

??? 「不過,后期奎因問題是從數(shù)學命題『哥德爾不完全性定理』衍生而來的。所以也有一種意見認為,這樣的東西用在哲學論究上也就算了,恐怕不太適合拿來構(gòu)筑小說。」

??? 古泉將拿來引用的書放回原位。

??? 「至此,話題又回到了原點?!?/p>

??? 原本是在講什么?

??? 「『給讀者的挑戰(zhàn)』的raison d'être[18]吧?」

??? T好像還記得。

??? 「Herr[19]古泉,在并非封閉空間的狀況下,無法將嫌犯縮限為不特定多數(shù)人,這種邏輯跟『給讀者的挑戰(zhàn)』有關(guān)嗎?」

??? 「就是對這樣的推理小說特別有效。想將嫌犯限制在故事人物中,卻因為現(xiàn)場狀況或時空背景而做不到,搞不好還會一口氣擴大到全世界的人都有嫌疑。這下該怎么辦呢——」

??? 「把『給讀者的挑戰(zhàn)』insert進去就好了嗎。這樣寫就more better了呢。就像秉持fair? play的精神一樣,很親切地說『犯人就在至今出現(xiàn)過的人物里』。」

??? 「其實也不用寫得那么明,只要插入『給讀者的挑戰(zhàn)』,讀者自然會在不經(jīng)意間受到誘導。犯人該不會是此前沒有被提及也沒有出過場的第三者吧?不,根據(jù)常識來說作者不會把這么含混的人物設為犯人。那么,會不會是作者故意要讀者這么想呢?這也不太可能。如果要玩這種犯人不存在于角色之中的變格手法,那么『給讀者的挑戰(zhàn)』反而應該打從一開始就不存在?!?/p>

??? 「所以是反過來利用了作者和讀者之間本該有的默契嗎?!?/p>

??? 「以這種方式限定角色范圍并不會給作者本人帶來不利,單純是防止嫌疑擴大而已。就像在說『很抱歉,因為一些緣故,我無法完全排除犯人不會是無名第三者的可能,敬請見諒』?!?/p>

??? 這樣就不像挑戰(zhàn),而是辯解了呢。

??? 「我是不打算說成這樣啦?!构湃f道,

??? 「還有一點,含有『給讀者的挑戰(zhàn)』的推理小說,需要一個與作者同名的登場人物。挑戰(zhàn)必須是以這個角色的名義發(fā)起?!?/p>

??? 「敘事者的名字與作者筆名相同,有奎因version和范·達因[20]version兩種喔?」

??? T吐槽道。

??? 「是哪種都無所謂?!?/p>

??? 古泉大方地答道:

??? 「附有挑戰(zhàn)書的本格推理小說,無疑是作者與讀者間的益智游戲。由于問題當然是作者提出的,所以『給讀者的挑戰(zhàn)』必定要以作者的名義為之。然而,倘若作者中途冒出來說些meta層級上的意見,不管怎樣都會削減讀者的代入感,將他們拉回現(xiàn)實。但如果是以登場人物的名義來做的話會怎么樣呢,不就可以自然地讀下去了嗎?與作者同名的偵探角色或是華生角色[21]的存在,可以讓現(xiàn)實與書中世界無縫接軌,或者說產(chǎn)生這樣的錯覺?!?/p>

??? 經(jīng)過一段沉思默考的時間——

??? 「Mr.古泉,你的mind里印著對于『給讀者的挑戰(zhàn)』的serious的obsession,這點我充分理解了。」

??? T似笑非笑地說:

??? 「可是,我就不一定會這樣想。『給讀者的挑戰(zhàn)』的有無我并不怎么在意。就算讀的是straight的whodunit[22],比如埃勒里·奎因的作品也是如此。」

??? 「畢竟奎因特別去挑戰(zhàn)讀者的作品也只有國名系列和《半途之屋》嘛。」

??? 古泉聳聳肩。

??? 「不過我倒是主張,像這種含有給讀者的挑戰(zhàn)書的硬核謎題,才是本格推理的首要條件就是了?!?/p>

??? 「甚至還做出這種結(jié)論啊,感覺像原教旨主義者一樣,a little難以just so耶?!?/p>

??? 我花了一點時間才把just so轉(zhuǎn)換成接受。

??? T視線一轉(zhuǎn),問道:

??? 「長門同學,你覺得本格推理需要什么條件?」

??? 「沒有不公平?!?/p>

??? 長門答得又快又短。

??? 「那是要公平的意思嗎?」

??? 給古泉的回答,是沉默。

??? 「…………」

??? 「啊,我好像懂了?!簺]有不公平』和『要公平』并不equal?!?/p>

??? T一臉破解了長門想法的表情。

??? 「也就是說,她的意思是只要不在文中說謊就行。喔不,應該說就算說謊,只要是怎么想都能識破的那種謊言就無所謂。」

??? 古泉對推理研部員攤開右掌問:

??? 「如果是第一人稱的小說,即使敘事者有時夾雜幾句謊言、不能完全信任,也沒什么問題。但若是第三人稱上帝視角的小說,這么做就不合適了吧?」

??? 「以長門同學's statement來說,這樣也沒關(guān)系。就算第三人稱的敘述中出現(xiàn)假信息,她也能看穿的吧?!?/p>

??? 「這想法還真是激進啊。要是本格推理界有類似教廷的組織,肯定會認定你是異端呢?!?/p>

??? 「要是能達到長門同學的程度的話,從字里行間reading出作者的意圖,一定是比對三歲小孩的arm做扭轉(zhuǎn)腕法[23]還要easy的technique?!?/p>

??? T換口氣說:

??? 「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說到底其實是一樣的東西。第一人稱是以角色的視角來敘述,第三人稱則是作者視角的第一人稱,只是省略了主語而已?!?/p>

??? 「那么第一人稱是作者、角色和讀者的三方會談,第三人稱則是作者與讀者的對談吧。」

??? 「不如說,」T繼續(xù)說道,「第三人稱上帝視角的文體,簡單來說就相當于作者的第一人稱,所以怎么敘述都是作者的自由,有些人就會把謊言也mixture進去?!?/p>

??? 「這樣也太自由了吧。如果有一個登峰造極的敘述性詭計,說不定就是那樣的東西。」

??? 差不多了吧。

??? 朝比奈學姐表情變得很認真,似乎總算拿定主意。

??? 「嘿!」

??? 短短一個吆喝,她將棋子輕輕地擺在棋盤上。然后她把手伸向裝棋子的紙板蓋,將里頭東倒西歪的木塊一般的棋子抓了幾個起來,上下左右看了三輪以后——

??? 「來,給你?!?/p>

??? 才以決一死戰(zhàn)的表情拿了一個給我。我將這個留有她些許體溫的木制棋子握在手里約三分鐘左右,但棋局就快結(jié)束,沒法再拖下去了。于是我沒有想太多,把棋子往十六個格子的棋盤的空位擺下去,完成了非常規(guī)的四子連線[24]。

??? 「啊!」

??? 朝比奈學姐探出上半身,眼睛睜得像高級廚師煎的充滿格調(diào)的太陽蛋的蛋黃那樣圓。

??? 「對喔,還有這個『朋友』啊。我又輸了?!?/p>

??? 她那帶著些許悲傷的微笑打動了我的心。游戲要到我做出宣言時才算結(jié)束,于是——

??? 「Quarto[25]。」

??? 我如此說道。


[1] 以上三者應該都是推理小說的書名(如下文出現(xiàn)的奎因的《Y的悲劇》)。

[2] the Birlstone Gambit,指《恐怖谷》(福爾摩斯系列小說之一)中的核心詭計。

[3] 代指推理小說中誤導讀者思路的誘餌,亦即障眼法。

[4] 曼陀林是艾勒里?奎因名作《Y的悲劇》中所使用的兇器。

[5] 可能是出自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名作《羅杰·艾克羅伊德謀殺案》(即《羅杰疑案》)。

[6] 原文為ミステリ,與“推理(小說)”是同一個詞。

[7] 一種在口中融化后顏色會變化的點心。

[8] 出自《后漢書·張楷傳》,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9] 上面的兩個詞都是音樂術(shù)語,dolce意為“輕柔的”,adaigo意為“柔板”。

[10] closed circle,指小說發(fā)生場景與外界完全隔離。

[11] 指以邏輯解謎為核心的推理小說,與“本格”意思相近。

[12] 指“超越于……之上的”,常見的翻譯有“元”“后設”等。

[13] Formal system,由一些符號(它們按照一定規(guī)則構(gòu)成符號串)、公理和推理規(guī)則組成,其中的一切推理完全根據(jù)已給定的(形式上的)推理規(guī)則來進行,而不依賴于符號特定的意義和具體的性質(zhì)。

[14] profiling,一種偵查技術(shù),又譯為“犯罪心理畫像”,主要通過對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現(xiàn)場遺留的所有反映其獨有的犯罪心理的各種表象或者信息的匯總,來刻畫表現(xiàn)作案人犯罪心理進而服務于偵查工作。

[15] 哥德爾第二不完全性定理指出:任何包含算術(shù)系統(tǒng)的形式系統(tǒng)都不能證明它自身的一致性?!吨袢~狂想曲》中也出現(xiàn)過這個定理。

[16] 二十世紀日本文學的一種特有體裁,特點為取材于作者自身經(jīng)驗,采取自我暴露的敘述法。

[17] “如無必要,勿增實體(Non sunt multiplicanda entia sine necessitate)”,最早是中世紀經(jīng)院哲學中的一個(本體論上的)原則,后來也被引申到其他各種領(lǐng)域中。

[18] 法語,意為“存在意義”。

[19] 德語,意為“先生”。

[20] 美國推理小說家,與奎因同為“推理小說黃金時代”的代表作家。在奎因的小說中,敘述者奎因是偵探;而在范·達因的小說中,敘述者范·達因則是助手。關(guān)于這兩人的異同,另可參見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5295551

[21] 指偵探身邊的助手角色。“華生”指福爾摩斯的助手約翰·H·華生醫(yī)生。

[22] who done it(誰干的)的縮寫,指以找出犯人為核心的推理小說。

[23] 小手捻り,相撲、合氣道等項目的術(shù)語。

[24] 見下文“Quarto”的注釋。

[25] 四連棋,又叫大同棋,一款雙人桌面游戲,由十六個棋子組成,每個棋子有不同的特征(白/黑、高/矮、方/圓、中空/實心)。每一方完成一次落子后,需要指定對方接下來下哪個棋子。先將四個至少擁有一個相同特征的棋子連成一線并喊出“Quarto”的玩家獲勝。

【涼宮春日的直觀】《鶴屋學姐的挑戰(zhàn)》關(guān)于推理小說的討論 校對+注釋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沙河市| 通化县| 古交市| 永春县| 化州市| 贵德县| 元朗区| 望江县| 昭觉县| 嘉义县| 鄂温| 河东区| 怀来县| 梅州市| 醴陵市| 武鸣县| 孟津县| 沂南县| 衡阳县| 永新县| 林州市| 山东省| 镇平县| 大连市| 汉阴县| 崇义县| 上杭县| 铅山县| 温州市| 桦南县| 都兰县| 栾城县| 黑山县| 富锦市| 周至县| 太仆寺旗| 铜鼓县| 白水县| 南漳县| 台湾省| 皋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