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與《鹿鼎記》
作者 隨風(fēng)飛舞瀟灑人生 再聊金庸先生的《鹿鼎記》,到底是為了什么而寫?
我前面寫過一篇紀(jì)念金庸先生的文章,提到其武俠小說中有某些情節(jié),似乎跟《紅樓夢》的那些隱藏得很深的秘密,有一些特別的關(guān)聯(lián)。比如《書劍恩仇錄》、《鹿鼎記》中的某些段落,套用的是紅樓夢中的很有影射指向的描寫(洛神賦與探春書房);又如《書劍》的附錄中故意弄錯徐燦的輩份、《鹿鼎記》中設(shè)計一個假太后等等。
最近,我又再次重溫了《鹿鼎記》。由于現(xiàn)在我對《紅樓夢》的秘密已經(jīng)非常清楚,所以這次一看之下,真是收獲巨大——很多以前不曾留意9的細(xì)節(jié),這次立馬都看懂了。真是沒想到啊,原來遠(yuǎn)非“有一些關(guān)聯(lián)”這么簡單,簡直可以說就是為了《紅樓夢》而寫的。
我這樣說完全不夸張,因為有明顯相關(guān)性的細(xì)節(jié)太多了??吹贸鰜?,金庸先生確特意設(shè)計了那些細(xì)節(jié),就是要去影射《紅樓夢》的那些事。不信的話,就請大家聽我詳細(xì)道來。
先來看小說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堵苟τ洝芬婚_篇的結(jié)構(gòu)設(shè)計,就與《紅樓夢》幾乎一樣。
《紅樓夢》第一回,不是一開始就寫賈家以及寶玉、黛玉等主角,而是從賈雨村、甄士隱這些配角寫起。寫他們飲宴相聚,吟詩作對。接著,寫甄家的衰敗,寫甄英蓮被拐賣,后來成了薛蟠的丫鬟進(jìn)了京。第二回,主角黛玉才出現(xiàn)。雨村來到揚州,成為黛玉家教。然后第三回,帶黛玉進(jìn)京來到賈府。
《鹿鼎記》的開篇,幾乎一樣:同樣第一回不寫韋小寶這個主角,而先寫黃宗羲、顧炎武、呂留良等江浙文人,相聚飲宴并談詩論文。接著就寫“明史案”,寫莊家的衰敗,被抄家滅族。其中也隱含有莊家的雙兒流落江湖,后來成了韋小寶的丫鬟,跟他進(jìn)了京。也是第二回,主角韋小寶才出現(xiàn)。茅十八來到揚州,成了小寶的伙伴。也在第三回,茅十八帶著韋小寶來到京城。
兩書的第一回中,也都有一個非常相似的,同時也是非常重要的情節(jié):
《紅樓夢》中,賈雨村落魄,暫居葫蘆廟。被甄士隱另眼相看,邀請他到甄府,設(shè)宴相待。后贈送他衣服和銀兩,上京趕考。雨村后來果然做了大官。
《鹿鼎記》中,同樣有吳六奇落魄江湖,在查繼佐府外避雪。恰被查繼佐看見,也是對他另眼相看,邀他進(jìn)府喝酒(注意這酒是女兒紅,非常有暗示性)。其后同樣是贈他衣服以及銀兩。后吳六奇也做了清朝的將軍。
雨村獲贈時的表現(xiàn),是“
收了銀衣,不過略謝一語,并不介意
”,走的時候也是不辭而別;而吳六奇走的時候,是“
也不道謝,揚長而去
”,跟雨村的行為非常相似。
我們知道,作者起“
賈雨村
”這個名字,是為了諧音“
假語村言
”。通過“
假語村言
”,“
敷演
”出一段“
風(fēng)塵懷閨秀
”的故事。這些閨秀奇女子,“
一一細(xì)推了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須眉,誠不若彼一干裙釵
”。
對應(yīng)地,“
吳六奇
”這個名字,含義其實完全相似。書中就有提示:(韋小寶知道吳六奇與雙兒結(jié)拜成兄妹)
想起吳六奇行事出人意表,不由得嘖嘖稱奇,又想:“他名字都叫“六奇’,難怪,難怪!不知另外五奇是甚么?”
這實際就是說雙兒是一奇嘛。那么另外五奇是誰?自然很容易猜到,應(yīng)該就是除建寧公主外,韋小寶另外的那五位夫人。這六個女子,顯然就是其行止見識,都出于韋小寶之上。堂堂韋爵爺,“
誠不若彼一干裙釵
”。所以“
吳六奇
”這個名字,含義跟賈雨村是一樣的,就是表明全書要寫的,是那一干奇女子。
再進(jìn)一步將這韋小寶的七位夫人,與《紅樓夢》中的女子相對照,就會發(fā)現(xiàn)有很清晰的對應(yīng)關(guān)系。準(zhǔn)確來說,是對應(yīng)《紅樓夢》中影射董小宛和靜妃的那些女子。包括影射董小宛的黛玉、湘云、元春、秦可卿、香菱、襲人、晴雯等,以及影射靜妃的是寶釵、夏金桂。下面一一來看:
《紅樓夢》中,最早和寶玉在一起的是黛玉。黛玉初到賈府,就與寶玉同居一室。用碧紗櫥隔開,一個在里間,一個在外間;《鹿鼎記》中,沐劍屏與韋小寶最早相識。而且也是一開始就兩人共居于韋小寶宮里的住處。也是沐劍屏在里間,韋小寶在外間。沐劍屏也跟黛玉一樣,年齡最小、最天真單純。所以沐劍屏顯然對應(yīng)林黛玉。她名字的含義應(yīng)該就是“間隔著屏風(fēng)”的意思。姓“
沐
”,對應(yīng)黛玉和寶玉是“
木石前盟
”。
第二個與韋小寶相識的,是方怡。她因受傷被困在韋小寶房中,與沐劍屏同床而睡。有一段情節(jié)是韋小寶調(diào)戲躺在床上的兩人,方怡因檢查傷口而春光外露。小寶把四顆大珍珠碾碎,加入所謂的藥膏糊來抹方怡胸口上的傷口,并趁機(jī)揩油。重點描寫了四顆明珠是從帽子上扯下來,柔和珠光,渾圓無瑕,沐劍屏也贊很是難得。
《紅樓夢》中也有相似的情節(jié):二十一回中,寶玉早起未梳洗就跑去瀟湘館看同床而睡、仍未起床的黛玉湘云二人??匆娏讼嬖啤?/p>
被只齊胸,一彎雪白的膀子撂于被外
”,也是春光外露,寶玉也有動手(幫湘云蓋被子)。接著湘云幫寶玉篦頭,也描寫了寶玉頭上的大珍珠,也是四顆,并有一顆被扯掉了。所以方怡對應(yīng)的是湘云。其名字含義,應(yīng)是指湘云的性格——心直嘴快(性格“
方
”正)、活潑開朗(使人“
怡
”悅)。
第三個是雙兒。忠誠、乖巧、賢惠而且還會武功,簡直是男人心目中的完美伴侶。她小時在莊家的受難以及被送給小寶,對應(yīng)香菱;她的忠誠、賢惠,對應(yīng)襲人;她的武功高強,對應(yīng)晴雯(精于針線)。其名字含義,應(yīng)是說賈寶玉身邊有一“
雙
”貼心的大丫鬟。
第四個阿珂。“
珂
”字拆開來是“王”、“可”兩個字。書中韋小寶護(hù)送建寧公主到云南成親,阿珂混在公主的侍女中隨行,其改的名字就叫“
王可兒
”。含義自然是皇帝身邊的可人兒。那么她當(dāng)然是對應(yīng)小名“
可兒
”的秦可卿。書中韋小寶搞定阿珂的地方是在揚州麗春院,而其后整張大床就被抬回了官邸何園。顯然何園的“
何
”字也是暗示可人兒之意。大床連帶6個美女被從麗春院抬回官邸,影射董小宛從江南被捉到皇宮。
第五個蘇荃。她是教主夫人,身份最高,對應(yīng)的就是身為王妃的元春。跟董小宛一樣,蘇荃也是被洪教主捉了來強迫做了夫人,但是同樣洪教主對她很好?!?/p>
蘇
”,也叫“桂荏”,有復(fù)蘇重生的意思,對應(yīng)董小宛被擄進(jìn)宮居然活了下來并成了寵妃?!都t樓夢》菊花詩中的一句“
昨夜不期經(jīng)雨活
”,就是這個意思?!?/p>
荃
”,是一種香草,亦用以喻國君,也常用以比喻賢良的人。正好對應(yīng)“
賢德妃
”元春。
第六個曾柔,對應(yīng)寶釵。首先,曾柔是“
王屋派
”的,含義是皇帝家那一派的人。而寶釵就是影射滿清皇家,其母薛姨媽也是出身“
王
”家。其次,相貌上,曾柔是“
臉蛋微圓,相貌甚甜,?一雙大大的眼睛漆黑光亮
”,寶釵是“
臉若銀盆,眼如水杏
”。都是寫圓臉、明眸。
跟寶釵主動勾引寶玉一樣,曾柔也是主動勾引韋小寶的。她第一次見韋小寶就暗自傾心,還把賭命的骰子收藏了起來。后來再見時,故作羞態(tài),勾引小寶:
曾柔臉上淚痕未干,一雙眼哭得紅紅的,更顯楚楚可憐,抬起頭來,抽抽噎噎地道:“你……你是花差……花差將軍?”韋小寶大喜,道:“你記得我名字?”曾柔低頭嗯了一聲,臉上微微一紅。她臉上這么一紅,韋小寶心中登時一蕩:“她為什么見了我要臉紅?‘男人笑瞇瞇,不是好東西,女人面孔紅,心里想老公?!撬胛易鏊瞎??不知我給她的骰子還在不在?”
對比《紅樓夢》中寶釵去探望被打的寶玉那一段:
只見寶釵手里托著一丸藥走進(jìn)來……剛說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說的話急了,不覺的就紅了臉,低下頭來。寶玉聽得這話如此親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見他又咽住不往下說,紅了臉,低下頭只管弄衣帶,那一種嬌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覺心中大暢,將疼痛早丟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過捱了幾下打,他們一個個就有這些憐惜悲感之態(tài)露出,令人可玩可觀,可憐可敬……”
兩段描寫簡直一模一樣。都是女的說話吞吞吐吐,低頭臉紅,還同樣是重復(fù)了兩次臉紅。一個“
楚楚可憐
”、一個“
嬌羞怯怯
”。都勾得男主神魂飄蕩。然后也都是接著描寫兩個男主的心理活動。還有,韋小寶此時想的是“
不知我給她的骰子還在不在
”,然后后面特意寫“
曾柔攤開手掌,一只又紅又白的手掌中,赫然是六粒骰子
”,照應(yīng)了這句。這也是對應(yīng)了寶釵手掌托著藥丸這個場景。
那么寶釵、黛玉、襲人晴雯,在《紅樓夢》中是寶玉的女人,最為親近(元春等其她幾個另有老公)。而《鹿鼎記》里,韋小寶最喜歡的,恰好也是對應(yīng)的這三個:
韋小寶大喜,拱手稱謝,說道:“兄弟家里的小妞兒,我最寵愛的共有三人,一個叫雙兒,一個叫曾柔,還有一個叫……叫劍屏(心想若說出沐劍屏這個“沐”字來,只怕引起疑心),相貌都還可以。
而韋小寶另外那三個老婆,也曾經(jīng)是另有男人。
最后還有一個建寧公主。這個有沒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呢?也是有的,就是夏金桂。同時,更是對應(yīng)現(xiàn)實中的人物——靜妃。都是滿清皇家的刁蠻公主嘛,心狠手辣,嫉妒刻薄,性格完全相符。
《紅樓夢》中,夏金桂虐待并害死香菱;《鹿鼎記》里,建寧公主出場那一回,也虐打冒充小桂子的韋小寶,并差點殺死他。并且,這回的回目是“
金剪無聲云委地 寶釵有夢燕依人
”,赫然就有“
寶釵
”兩字。顯然,金庸非常清楚,《紅樓夢》中的寶釵就是影射靜妃。
建寧公主虐打韋小寶,一開始用了門閂、蠟燭、匕首等,打得小寶遍體鱗傷。而小寶裝死后,
卻改用了頭上的“
寶釵
”來試探韋小寶,并變成了“
柔聲
”說話,居然還說“
這一次饒了你
”。這應(yīng)該就是“
曾柔
”這個名字的含義?!?/p>
曾
”的本意是出乎意料,相當(dāng)于“乃、竟”。意指建寧公主本來刁蠻兇殘,想不到竟忽然出現(xiàn)“柔”的一面,受虐人格覺醒,變成受虐狂。
“
寧
”這個字,讀“nìng”時,就有“乃、竟”的意思;讀níng時,指寧靜,對應(yīng)于靜妃;讀“zhù”時,表示“貯藏”、“久立”,還表示“古代宮殿的門與屏之間,朝見帝王之處”。這個更妙,剛好對應(yīng)寶釵的“
珍重芳姿晝掩門
”、“
欲償白帝憑清潔
”以及“
不語婷婷日又昏
”。
接下來,再說說為什么韋小寶冒充的太監(jiān)名字是小“
桂
”子?很顯然,因為桂花在《紅樓夢》中就是影射董小宛的重要象征。如襲人是“
空云似桂如蘭
”。香菱的“
兩地生孤木
”也是桂字,害死她也是夏金桂。
海棠社之后緊接著的菊花社,湘云請賈母赴螃蟹宴的由頭就是“
賞桂花
”。桂花盛開影射董小宛成為寵妃。宴會中,寶釵有這么一個動作:“
手里拿著一枝桂花玩了一回,俯在窗檻上掐了桂蕊擲向水面,引的游魚浮上來唼喋
”。暗示靜妃在陷害董小宛。
《鹿鼎記》中,有幾次重點描寫韋小寶吃點心糖果,也與此相關(guān):第一次是在宮中偷吃千層糕。這糕點就是散發(fā)著“
桂花香氣
”;第二次,是太后的貼身宮女蕊初請他吃“
桂花松子糖
”;第三次,是在莊家,收獲雙兒小丫頭。這次更加做了重點描寫:
莊夫人點點頭,說道:“桂相公請寬坐。”說著站起身來,又道:“雙兒,咱們的桂花糖,怎么不去拿些來請桂相公嘗嘗?”……雙兒走進(jìn)內(nèi)堂,捧了一只青花高腳瓷盤出來,盤中裝了許多桂花糖,松子糖,微笑道:“桂相公,請吃糖?!表f小寶坐在花廳,吃了不少桂花糖,松子糖,只盼快些天亮。
在《紅樓夢》里,寶玉來到襲人家里,襲人就是剝“
松子穰
”給他吃的。
第四次,是為了討好阿珂,買了一包“
玫瑰松子糖
”給他吃。第五次,見到身為道姑的陳圓圓,奉上的是“
松子糖、小胡桃糕、核桃片、玫瑰糕、糖杏仁、綠豆糕、百合酥、桂花蜜餞楊梅,都是蘇式點心,細(xì)巧異常
”
第六次,康熙派韋小寶去揚州建忠烈祠,韋小寶“
搔了搔頭,說道:’種栗子?皇上,你要吃栗子,我這就給你到街上去買,糖炒良鄉(xiāng)桂花栗子,又香又糯,不用到揚州去種?!?/p>
”
無論是桂花糖、松子糖,還是栗子以及其它各色小巧點心,用意跟《紅樓夢》中的紅菱、雞頭、荔枝、松子穰、桂花糖蒸新栗粉糕等等的含義是一樣的。我也專門解讀過,其實就是影射董的小腳。雙兒第一次出場時,給韋小寶吃湖州粽子,也是影射這個。湖州粽子特點是小巧優(yōu)雅,而且是特有的長條形。加上粽子里面是軟糯的米肉,外面包著硬硬的粽葉,恰好適合用于比喻裹小腳。
有一段韋小寶忽悠胖頭陀,胡說什么
“第二位武功高強之人,是江南一位嬌滴滴的小腳少奶奶?!彼f到這里,向雙兒瞧去。
雙兒是練武之人,不可能是小腳,這里只能是影射的意思。
書中還有一段文字暗示了“
小桂子
”與“
桂花糖
”之間有關(guān)聯(lián)。第九回里,天地會的徐天川與沐王府的白寒松、白寒楓兄弟因擁唐、擁桂起了爭執(zhí),打了起來,徐天川失手把白寒松打死,自己也身受重傷。眾人向韋小寶講述這事,韋小寶聽不懂什么叫“擁唐、擁桂”:
韋小寶道:“兩個打一個,不是英雄好漢。什么糖啊桂的,莫非……莫非……”心想什么“擁桂”莫非為了擁護(hù)我小桂子,但覺得不大像,縮住了不說。
這一句就點出了小桂子的“
桂
”字跟“
桂花糖
”的關(guān)聯(lián)。金庸用這種筆法,不止一處。
韋小寶和賈寶玉名字里都有“
寶
”字。兩人性格也極為相似:都不喜讀書、都是混世魔王。尤其都是一見到女孩子,就都骨頭都酥了,膽子也變大了。寶玉大家都熟悉,就不多說了。而韋小寶被曾柔用劍指著時,他本已嚇得魂不附體,但一見到了美貌女子,自然而然勇氣大增。張口就調(diào)戲美女,后面還在這俊美姑娘面前逞能,跟王屋派的刺客賭人頭。
《鹿鼎記》后記中,就特意多寫了兩句話把韋小寶和賈寶玉作了對比。另外還提到了《紅字》中的牧師與人通奸、安娜卡列尼娜背叛丈夫、宋江的情婦等,還提到了李逵這個宋江的愛將、還有賈寶玉是同性戀。顯然這些全都跟我們已知的《紅樓夢》的影射含義相關(guān)。也就是陳之遴與靜妃通奸,以及陳之遴是順治皇帝的佞臣,也是同性戀關(guān)系。
另外后記還提到了哈姆萊特以及羅亭。哈姆雷特是丹麥王子,父親突然死亡。而他的叔父克勞狄斯,在其父葬禮后一個月,就匆忙與其母喬特魯?shù)陆Y(jié)婚。這不就跟順治、多爾袞以及孝莊的關(guān)系幾乎一樣嘛。還有羅亭,特點是才思敏捷,口才出眾,但是卻事業(yè)失敗。追求一個女子又被其母親拆散。最后貧困潦倒,成為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顯然這又跟陳之遴很相似。所以金庸寫這本書的用意是非常明顯的。
可能這就是為何金庸把這本《鹿鼎記》作為最后的長篇的原因,也所以他接著還寫了一本短篇《越女劍》,用以呼應(yīng)《鹿鼎記》的影射。《越女劍》其實就是寫西施的嘛。
韋小寶衣錦還鄉(xiāng)回?fù)P州那段中,揚州大小官員在禪智寺的芍藥圃前,設(shè)宴接待韋小寶。其中有個官員叫慕天顏,就是跟陳之遴一樣善于察言觀色,阿諛奉承。他在席中講了一個“
四相簪花宴
”的典故:
故事出于北宋年間。那時韓魏公韓琦鎮(zhèn)守?fù)P州,就在這禪智寺前的芍藥圃中,忽有一株芍藥開了四朵大花,花瓣深紅,腰有金線,便是這金帶圍了。這種芍藥從所未有,極是珍異。下屬稟報上去,韓魏公駕臨觀賞,十分喜歡,見花有四朵,便想再請三位客人,一同賞花。
那時在揚州有兩位出名人物,一是王珪,一是王安石,都是大有才學(xué)見識之人。韓魏公心想,花有四朵,人只三個,未免美中不足,另外請一個人罷,名望卻又配不上。正在躊躇,忽有一人來拜,卻是陳升之,那也是一位大名士。韓魏公大喜,次日在這芍藥圃前大宴,將四朵金帶圍摘了下來,每人頭上簪了一朵。這故事叫做‘四相簪花宴’,這四人后來都做了宰相。
陳之遴字彥升,剛好跟這個陳升之名字相似。而且也是官至相國、“玉帶圍腰”。后面韋小寶就被奉承為“
韋王簪花
”。
書中韋小寶也做了一個類似“
夢游太虛幻境
”的夢。有一回他在通吃島海邊睡著,夢中他被一只大海龜接引,來到東海龍宮赴宴。宴會中飲酒看戲聽曲,跟寶玉在太虛幻境中一樣。而且,太虛幻境有十二仙女演唱《紅樓夢十二曲》。龍宮里,除小寶外,也有主賓十二個人:
歡宴之間,又有客人絡(luò)繹到來,豬八戒和牛魔王兩個妖精,張飛、李逵、牛皋、程咬金四位大將,紂王、楚霸王、隋煬帝、明正德四位皇帝。這四帝、四將、一豬一牛二龍四位神魔,個個都是古往今來、天上地下兼海底最糊涂的大羊牯。
豬八戒好色搶親、牛魔王找小三(原配鐵扇公主也跟太上老君不清不楚)。紂王、楚霸王身邊有著名的寵妃,而且都是亡國之君。隋煬帝、明正德都以荒淫著稱,都廣為搜羅民間美女。還有張飛、李逵、牛皋、程咬金這幾個,也都是典型的皇帝身邊的寵臣愛將。所以這些人都是影射順治跟陳之遴。
陳之遴在1656年犯事,被皇帝罪責(zé)但卻嘴硬,不認(rèn)罪。被貶去了遼東。次年獲赦回了北京一次,第二年又再次被貶。至1966年死在戍所,前后是10年的時間。
而韋小寶在康熙撤三藩這年(1673年),領(lǐng)兵征剿神龍派,駐扎在通吃島。這是他第一次上這個島。其后,被洪教主捉住離開,參與了羅薩國內(nèi)亂。這年底,吳三桂正式造反。韋小寶被康熙揭破其天地會香主的身份,但拒絕幫康熙圍剿天地會。逃離北京時,又被洪教主捉住出海。洪教主與手下在神龍島同歸于盡,韋小寶與蘇荃等人就第二次來到了通吃島。此后就一直呆在島上。直到10年后,康熙平定臺灣這年(1683年),才被召回北京。
大家看明白了吧?金庸完全就是按照陳之遴犯事被貶的歷史,來設(shè)計書中這段情節(jié)的時間節(jié)點的——都是前后剛好10年時間、都是兩次來到流放地、都是第一次時間短第二次時間長、都是犯了事被流放,也都是頂撞了皇帝。
還不止此?!堵苟τ洝返淖詈?,韋小寶帶兵征伐羅薩國并簽下和約,這是對應(yīng)歷史上康熙簽訂《尼布楚條約》(1689年)。這件事結(jié)束后,韋小寶就奏請康熙,回?fù)P州探母。然后全家隱居,全書就結(jié)束了。這年距韋小寶結(jié)束通吃島流放,是5年時間。那么看回陳之遴,他死于東北是在1666年。也同樣是在5年后的1671年,康熙東巡,徐燦道旁跪陳,獲得恩準(zhǔn),得以回到江南家鄉(xiāng)。兩者時間線完全一致。
所以我們現(xiàn)在明白了,金庸在書中寫進(jìn)了這么多歷史事件,深層次的目的,就是為了準(zhǔn)確標(biāo)明上述時間線。
好了,下面繼續(xù)對比兩書中的其它細(xì)節(jié):
雨村帶著黛玉、茅十八帶著韋小寶,都是一個大人帶著一個小孩;都是從揚州這個地方出發(fā),北上來到京城(影射董小宛被擄上京);韋小寶出身妓院,董小宛也出身妓院。
茅十八這個名字很特別對不對?董鄂妃入宮時就謊稱是十八歲。董是“
千里草
”,董白入宮是“
斜陽寒草帶重門
”。對應(yīng)茅草俗稱就是“白茅”,就是“
寒草
”;
北上的路上,韋小寶跟茅十八講《英烈傳》沐英大破元兵,就老拿這個“
十八
”開玩笑,什么“
沐王爺隔江射死毛十八
”、什么“
從江中拾起十八只給射死了的,身上有毛的老甲魚,煮了來吃,便沒事了
”?!?/p>
十八
”跟“
沐
”、跟“
渡江
”聯(lián)系起來,也對應(yīng)董小宛從江南被擄,渡江北上。
“
白
”字也被拿來大做文章。先是茅十八跟朋友介紹韋小寶,就給他起了個外號叫“
小白龍
”。然后韋小寶去市集買輔助打斗的物件,就買了白色的石灰,后面多次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路上,就遇到騎著“
白馬
”、帽子上鑲著“
白玉
”的沐家姓“
白
”的家將(即白寒松)。韋小寶多次調(diào)侃這個“
吃白食的
”。
之所以會遇到白寒松,是因為韋小寶被茅十八捉弄,倒騎在馬上被帶著瘋跑,直到被截停。被截停時,那馬“
鼻中大噴白氣
”。韋小寶脫口就是一句“
老子倒騎千里馬
”。這其實就是暗示了給他起名姓“
韋
”的原因。韋,相背也,違行也。韋小寶倒騎馬就是“違行”。“
千里
”也同時暗示了“董”字。連起來又是董小宛被強迫北行。
還有,滿人從小學(xué)習(xí)騎射,騎馬肯定都懂。但董小宛卻應(yīng)該是不懂騎馬的,這成為她來歷的一個疑點。吳梅村的《清涼寺禮贊》里有一句“
果馬殊群材
”,就是暗示這一點。果馬是特別矮小的馬,適合不懂騎馬的董小宛騎。所以就專門有了上面這段韋小寶不會騎馬的情節(jié)。
韋小寶入宮后,冒充小桂子的身份,成為皇帝身邊的紅人;董小宛入宮后,也是冒充鄂碩女兒身份,成為寵妃。
黛玉前身絳珠仙子喝灌愁海水長大,后世父親叫做林海,字如海,是巡鹽御史(注意海水多鹽);韋小寶入宮后跟隨的太監(jiān),叫海大富。都是富有海水。海大富還因吃多了象鹽一樣的不知名粉末而轄了。(這里面其實隱藏了一個燈謎。我在文章結(jié)尾再來揭開這個謎底)
黛玉是坐轎進(jìn)入賈府的,韋小寶也是坐轎被抬入宮,細(xì)節(jié)也很相似。黛玉的轎子進(jìn)府過程中七轉(zhuǎn)八彎,還換了幾茬轎夫,路程很長;韋小寶入宮也在多個關(guān)節(jié)被盤問,路程也很長得令他“
迷迷糊糊幾乎要睡著了
”。
黛玉到達(dá)之后,有小丫頭迎上來說:“
剛才老太太還念呢,可巧就來了
”;韋小寶到了之后,有小孩聲音道:“
是了,海公公在休息,將人放在這里便是
”。
韋小寶為了跟康熙比武,跟海大富學(xué)武功。在不知道康熙身份之前,學(xué)的是擒拿手。后來知道了小玄子是皇帝,就改學(xué)大慈大悲千葉手。這其實是影射董小宛先是被“擒拿”入宮,然后做了皇帝身邊人后,就變成象“大慈大悲”的觀音那樣盡善的賢妃了。關(guān)于“善”和觀音,我也專門分析過,不再贅述。
海大富教韋小寶大慈大悲千葉手時,有這么一段:
海老公道:“你見過千手觀音沒有?”韋小寶道:“千手觀音?我見過的……”海老公道:“你是在揚州廟里見到的么?”韋小寶道:“揚州廟里?”這一驚當(dāng)真非同小可,一個箭步竄到門邊,便欲奪門而出。海老公道:“千手觀音嗎,天下就只揚州的廟里有,你沒去過揚州廟里,怎能見到千手觀音?”韋小寶輕吁一口長氣,心道:“原來只揚州的廟里才有千手觀音,險些給你嚇得拉尿?!薄@瞎珖@道:“要戳破你這小滑頭的牛皮,可實在不容易得很?!表f小寶道:“容易,容易。我撒一句謊,不到半個時辰,就給你老人家戳穿了西洋鏡?!?/p>
這段特意點明了觀音和揚州的關(guān)系,還牽涉了韋小寶出身揚州的秘密被揭穿的問題。影射董小宛的出身秘密被揭穿的事情。
還有,韋小寶回?fù)P州的禪智寺,就是竹西寺。韋小寶對禪智寺的芍藥花懷恨在心,想要把這些花都挖了,送去京師喂馬,說是什么“
戰(zhàn)馬吃了芍藥,那就特別雄壯
”。
這段至少對應(yīng)了《紅樓夢》中的三個影射。一是黛玉住的瀟湘館影射的就是竹西寺。二是賈政眾人游大觀園途中,經(jīng)過茶蘼架、木香棚、牡丹亭、芍藥圃、入薔薇院、出芭蕉塢等。這幾種花都是史載中被進(jìn)貢或者掠奪,而移植到當(dāng)時的京城的,同樣是影射董小宛被擄上京。韋小寶說把花挖了送去京師,也對應(yīng)這個意思。三是衡蕪苑得名是因苑中有杜衡。杜衡俗稱馬蹄草,“
食之可以走馬
”,影射清兵鐵蹄的厲害。所以韋小寶也說馬吃了芍藥會特別雄壯。
再說說康熙不是順治的兒子的問題。書中也有明顯暗示。韋小寶上五臺山找順治皇帝,一開始先做了鋪墊。韋小寶不認(rèn)得順治,認(rèn)為只要找到面貌象康熙的人,就是順治了。而最后終于見到順治時,發(fā)現(xiàn)“
相貌不太象
”。
還有,進(jìn)五臺山時,韋小寶找了個向?qū)?。這是個無關(guān)緊要的人物,卻專門寫了一段這個人叫做“
于八
”,外號叫“
少一劃
”,意思是“
王八
”少了一劃。顯然含義就是指“王”下面的一劃沒有了,也就是皇帝下面沒有了,沒了后代。跟《紅樓夢》里王家是“
縣伯之后
”的含義一樣。在明朝,最初是有“公、侯、伯、子、男”五個爵位的。后來,把“子、男”兩個爵位取消掉了。而伯爵這一級,縣伯是最低的爵位,所以“
縣伯之后
”的下面就沒有了。王熙鳳部分影射魏忠賢,也是用了太監(jiān)的這個特征,也意指“下面沒有了”。
書中后面,韋小寶捉住了進(jìn)犯五臺山的喇嘛巴顏。巴顏說了個錯的成語“
萬失無一
”。然后韋小寶后面反復(fù)多次地拿這四個字來開玩笑。這同樣也指“萬歲失去了王字下面那個一”。另外還有,上京路上,茅十八跟韋小寶說自己師門是五虎“斷門”刀,應(yīng)該也是這個意思。
好了,限于篇幅,還有很多地方就不說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最后就說說關(guān)于海水那個燈謎。這個燈謎是這樣的:謎面是“運史做醫(yī)”,打古婦人二。謎底是莫愁女、鐘無艷。
什么意思呢?清代的運史,就是指鹽運史。鹽是可以入百藥的。本草綱目說“
鹽為百病之主,百病無不用之
”。醫(yī)生需要很多鹽入藥。而現(xiàn)在鹽運使來做這醫(yī)生,當(dāng)然不愁沒有鹽用。所以謎底就是“莫愁無鹽”。諧音轉(zhuǎn)義,就是莫愁女、鐘無艷兩人。鐘無艷也叫鐘無鹽。
那么莫愁女的命運,是被楚頃襄王把她召進(jìn)宮中做了歌舞侍姬。而鐘無艷是有名的賢德皇后。兩人的命運合并,不就等于董小宛了嘛。所以黛玉前身老喝海水,其父親名字又有那么多海,還是巡鹽御史,其實就是出自這個燈謎,也就是影射董小宛。
也所以,為什么黛玉會先天不足,老咳嗽出血?因為她前世喝太多海水,吃太多鹽了。本草綱目說,“
血病無多食咸,喘嗽水腫消渴者,鹽為大忌?;蛞低拢蚱}
”。絳珠仙子“
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
”,這怎么行呢?果然喝出個后世的咳血病癥來。
金庸先生顯然對上面這個謎語及其在《紅樓夢》中的含義非常了解。他設(shè)計海大富就是有非常嚴(yán)重的咳喘癥。并且明知道那種粉末吃多了有害,卻又不得不吃。正如鹽一樣,不能不吃,吃多了又不行。
那么我是怎么知道這個燈謎的呢?是從一本書查到的。而且這本書不僅有上面這個燈謎,同時還有其它好多個燈謎,并都是提示《紅樓夢》里很多的奧秘的。關(guān)于這些,以后有空再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