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道塾·截拳道哲學(xué) | 李小龍為什么不接受挑戰(zhàn)?面對挑戰(zhàn),李小龍要“打倒自己”!

李小龍要“打倒自己”!在香港,有人向李小龍?zhí)魬?zhàn),他不但不應(yīng)戰(zhàn),反而說要“打倒自己”
“1971年,李小龍的電影《唐山大兄》創(chuàng)下了300萬元的票房紀(jì)錄之后,轟動了整個“娛樂界”。
《唐山大兄》是一套拳腳打斗片,在片中,李小龍顯露了幾手他創(chuàng)立的截拳道,使觀眾拍手叫好。
可能因為這個緣故,很多新聞就接著發(fā)生了,本港一兩個武林中人,不知如何,竟先后向李小龍公開挑戰(zhàn)。說是交換一下經(jīng)驗,切磋切磋。
這是非常轟動的新聞,香港的市民——尤其是看過《唐山大兄》的觀眾,更是大感興趣。他們都想,李小龍會接受挑戰(zhàn)嗎?接受的話,誰勝?不接受的話,這口氣咽的下么?而且,不接受挑戰(zhàn),外人有一個錯覺,以為李小龍的截拳道名過其實。
然而消息傳到李小龍耳中,小龍不假思索,立即就拒絕了。他拒絕挑戰(zhàn)的決定,縱使港人覺得奇怪,議論紛紛。
有人說,李小龍是截拳道的掌門人,在輩分面前,向他挑戰(zhàn)的本港拳師有所不及,李小龍是個聰明人,所以一口拒絕。
又有人說,過去王羽在香港拍片的時候,亦有人向他公開挑戰(zhàn),王羽卻當(dāng)完全沒有挑戰(zhàn)這回事,因為人家為什么挑戰(zhàn),明眼人一看就明,李小龍也采取此一態(tài)度。
這兩派各有說法,也各有道理。那么,李小龍方面又怎樣呢?他說:
“第一,我在香港只為拍片,沒預(yù)算引起無謂的爭端;
第二,練武之道,不在打倒別人,而是研究怎樣打倒自己。
當(dāng)自己為別人打倒后,不是要想辦法向別人報復(fù),而是想一想:我為什么被別人打倒?”
所謂打倒自己,就是把自己目前的武功,推向另一個領(lǐng)域,精益求精。
打倒今天的自己,才有明天的我。
這其中含有不斷進取的哲理。
依李小龍所說,練武的人開始練武時,目的不在打人,而是練就一種武功,免受人打!
道理是淺顯,所含的哲理卻不是人人都明白。
這次李小龍之所以為人挑戰(zhàn),有人都以為是“樹大招風(fēng)”的關(guān)系。據(jù)聞其中一個挑戰(zhàn)者,曾向邵氏公司自薦,沒有成功,后來為別一家電影公司羅致了,這大概算得是此次挑戰(zhàn)事件的一個結(jié)束吧。
李小龍的《唐山大兄》收三百多萬,打破了在港戲院放映的所有西片、國片或其他影片的票房記錄,實在值得驕傲。但李小龍初拍電影時,是拍粵語片的,翡翠臺12月23日特別重映李小龍在離港赴美前拍攝的一部粵語片《人海孤鴻》,讓觀眾們有機會看看李小龍“乳臭未干”時候的樣子,與今天到底有什么不同,也是相當(dāng)有意思的事?!?/span>
(1972年香港報刊報道,原標(biāo)題《李小龍要“打倒自己”》,作者:占夢)
——

李小龍為什么拒絕香港武人的公開比武?1972年李小龍與弟子李愷的電話對談中,曾有涉及,那是李小龍真正的心聲。以下為相關(guān)電話錄音文字摘錄(譯者:李志遠(yuǎn)):
1、李小龍對香港國術(shù)比賽水平非常失望
李愷……你在那里都有沒看過?
小龍:你說的是太極拳自衛(wèi)術(shù),還是……
李愷:比賽……(譯者按:李愷所指的那里是香港。而國術(shù)比賽則是1971年12月香港舉辦“香港節(jié)”期間的其中一項節(jié)目—中國國術(shù)觀摩晚會。)
小龍:那些比賽全是擺姿勢的。說真的,丹(譯者按:丹尼爾是李愷的洋名,“丹”則是小龍對愛徒的昵稱),我實在不愿提起。
你可想像一下,如果身旁坐了個外國朋友陪你看這些所謂“國術(shù)比賽”(小龍用粵語說這句話),老天,可真是非常尷尬!
李愷:他們的表現(xiàn)像流氓打架?
小龍:比流氓打架還差很多。你也看過流氓打架,就算那些家伙像“傅利沙”般抓上去纏著別人,最低限度,那些人還是果敢地向?qū)κ置凸ァ5@里國術(shù)比賽的,卻是懦夫。
這群比業(yè)余水準(zhǔn)尚大大不如的家伙,都是僅一個回合氣力,他們出拳摑向?qū)κ謺r,頭顱竟然一味后仰,甚至轉(zhuǎn)去另一個方向,真是極之可悲。
我可以肯定說,一個只集中鍛煉雙手的拳擊學(xué)員,即使是初習(xí)者,在臺上都不會如此糟。
李愷:拳擊新手至少也意識到正在戰(zhàn)斗。
小龍:對。那些國術(shù)比賽家伙確實不知所謂。于未搏斗前,他們無不裝模作樣地擺樁、走馬,但一交鋒接戰(zhàn),卻立即變得手足無措——既有因擊空令自己跌到暈頭轉(zhuǎn)向,亦有胡亂互抱一團。
所以,即使香港觀眾也用“細(xì)蚊仔打架”(小龍用粵語說這句話)是來譏諷他們(譯者按:“細(xì)蚊仔”,香港俚語,指黃口小孩。)。
丹,單憑這句評語,你便可想像到他們是何等不濟,連本地人看法都是如此,換上外國人,就肯定更不堪。
所以,我真的希望透過我的電影做來點事,提高一下(他們的實戰(zhàn)認(rèn)知)水平……
李愷:哦,你不獨想提高那里的水平,還設(shè)法叫他們贏得西方社會應(yīng)有的尊重,這就是你到香港的使命。
小龍:全對,我真的抱有此企盼。所以,我拒絕留下替華納兄弟公司拍個電視片集,便全因為我希望集中火力在香港做點要做的事。?

2、面對挑戰(zhàn),洞悉對手意圖,做出正確決定
小龍:我似乎還未能妥加控制怒火,我的脾性依然是火燙燙的。
李愷:這方面就涉及年紀(jì)了。
小龍:看來亦不盡然,其實只須給我數(shù)分鐘緩沖靜思——確可把我的怒氣按捺下來。
然而,以劉大川(小龍用粵語說這句話)為例,若他去的不是報館,而是簡單走在我面前即時動粗——那位仁兄,不幸的說,他可真的完了。
說真的,我尚未擁有再轉(zhuǎn)這邊臉讓人掌摑的修為。
李愷:此一時彼一時也,換在十年前,你總會對劉大川說“無問題,時間由你定”!
小龍:“時間由你定”?媽的,根本連“時間由你定”也不會說,我只會干脆地站在他大門口,等他們一返來便作個了斷。你也知道過去在美國日子,只要有人提出,我必出手——由黃澤民(小龍用粵語說這句話)到什么什么名家或其他家伙,總之任何一次挑戰(zhàn),我都從沒有拒絕過。
但現(xiàn)在面對這些事情時,我的第一個忖度是“我怕這個家伙嗎?”
——答案當(dāng)然是:“不”。
于是,第二問題便出來——“你知他們的意圖嗎”——答案是“一清二楚”。
最后,便到下決定了——“這樣,你應(yīng)該怎樣做?”
——我的結(jié)論是“什么也不做”,
原因是——什么也不做比做一些什么…什么——顯然明智得多
李愷:從你作出的決定思維,說明你真的是已經(jīng)成熟。
小龍:是的——但不是已經(jīng)成熟,而是正在“成熟”。
李愷:正在成熟?
小龍:對的。
李愷:你還要努力嗎?
小龍:兄弟,如果完全成熟,即屆結(jié)帳階段,也是蓋上棺材之時。
老實說,體力進展會受到年齡左右,但智慧的提升則無休止,而且日新日日新。
李愷:我認(rèn)為你真的做到了“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span>
小龍:“以無法為有法、以無限為有限”。
李愷:你真達(dá)到了或者接近到那個境界。
小龍:這還有須要商榷的。問題是“法”——有“法”即代表有所局限,若局限變成停滯下來的終點,生命力便隨之喪失。
李愷:對的,我的訓(xùn)練方向確深受你的影響。所以,我也認(rèn)為武術(shù)鍛煉是一個無盡的進程,體會更隨著越過的層次而不同。當(dāng)跨過一個又一個層次后,你或會回頭顧盼,卻不會退返。
小龍:是的。一個人確應(yīng)該不斷改進,而非障困在固定模式、法門。
李愷:非常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