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訓練的關鍵|The Importance of Rereading

全文1738字
參考閱讀時間5分鐘
托福閱讀備考,10人讀文章做題后,5人可能會去寫錯題分析,3人會去做精讀,不過恐怕只有1個會做重讀訓練。
重讀訓練指的是在完全吃透文章后,帶著已經(jīng)理解的意思,再聚精會神地把文章一遍遍重新閱讀(rereading),直到能又快又通順地理解文章。
大家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做完題已經(jīng)很累了,分析完更是筋疲力盡,精讀又是巨大的工程,精讀完不就都搞懂了嗎,為何還要重復再讀文章呢?
答案很簡單,我們總會忘記一個顛撲不破的道理:
重復才是熟練掌握的關鍵
即通過重復地訓練提高熟練程度,加快速度,使之成為本能。
比如當警察,遇到突發(fā)情況,出槍速度快,持槍穩(wěn),打得準,活命的機會才大。平時就需要反復的練習,練的是手臂手指的肌肉記憶。
再比如學英文練口語,多說多重復為了口腔形成肌肉記憶。大名頂頂?shù)挠紫嗲鸺獱柖己觾壕毻伦?,?jù)說早在古羅馬的西塞羅也是這么干的。
通過肌肉本身的記憶減少大腦的負擔,提高發(fā)揮(performance),這就是為什么演講大師可以在一邊演講時一邊可以騰出腦子觀察觀眾的反應,鋼琴大師可以在技藝表演時可以游刃有余,人琴合一,如入化境。

那么很多同學好奇了,閱讀是不牽涉肌肉活動的,做這種重復默讀訓練練的是什么?
在回答這個問題前,我來先問大家個問題?
你在閱讀文字的時候(無論中英文)時會有心聲嗎?
相信絕大多數(shù)人都會給肯定的答案。
當然很多人要懟我:
如果出生就是處在無聲世界的先天聾啞人,他們在閱讀的時候難道也有心聲嗎?
沒錯,也會有“心聲”,只是不是以聲音的形式出現(xiàn),而是會以手勢語的符號表現(xiàn)出來。
在默讀繞口令的時候,聾啞人也會因為“繞口令”而“舌頭打結”,這說明在他們默讀的時候,也會用某種方式來表現(xiàn)這種語言的音系,只是并非用聲音,而是用相應的手勢。
2012年發(fā)布的一個研究

研究員總結了已有的實驗成果,得出的結論是:在默讀的時候,成年人依然會悄悄地把看到的詞在心里讀出來。他們自己的實驗證明,默讀的時候,大腦負責與暫時出現(xiàn)的聲音有關的部分(Temporal Voice Area; TVA)是活躍的,并且是由默讀促進了這部分的活躍;在沒有任何聽覺刺激的情況下,閱讀行為同時刺激了聽覺部分的活躍,這種刺激幾乎是自動的。
簡而言之:我們的默讀并不是完全無聲的,或者說,默讀幾乎都是心里有聲的。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依然是為了促進短期記憶。
那么,對于閱讀過程而言,表面上是無聲的進行(silent reading),但其本質(zhì)就是心里的“inner speech”。
你的閱讀能力是否強大,會受到內(nèi)在的“默讀能力“的影響,也就是,一個閱讀能力強的人(讀的快,讀的準),并非只是其視覺抓取信息的能力強大,更是因為其內(nèi)在“聲音”默讀能力的強大。
我們在默讀時練的就是這種“inner speech”,練習層面有兩塊:
其一是“腦內(nèi)發(fā)聲”的chunk。
chunk的功能在于輸入或輸出英語的時候不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往里或往外蹦,而是一串一串流入和流出,說白了就是斷句以及斷句后按照意群理解句子,通過重復的默讀練習強化訓練我們的語言系統(tǒng),這種語言的敏感性被培養(yǎng)起來之后,進步的速度簡直嚇人。
當然,閱讀中的“默讀”不牽涉發(fā)音是否準確的:一個從小在地方長大不講普通話講方言的人,在閱讀時的“心聲”自然也會是當?shù)卦挕?/p>
其二,就是論點邏輯線的梳理,也就是我常和學生們說的idea flow的把握。
在初讀一篇英文文章時,信息的互譯轉(zhuǎn)化和題目的思考會占據(jù)我們大量腦力,我們不識得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但在重讀訓練時,我們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站在高處鳥瞰文章,具體體現(xiàn)在:讀完一段后心里能牢牢抓住一條線,就是這個段落的觀點走向,起承轉(zhuǎn)折,了如指掌,三句話之內(nèi)就能概括出這段大意。

像愛迪生改進電燈時做了上萬次實驗那樣,我們也只有在不斷地重復閱讀中,才能體會和潛移默化地掌握到不同的東西,才能在語言層面和思維層面對文章真正理解到位!
很多同學分數(shù)卡在某個階段,就是因為不愿意做或做少了重讀訓練,只顧刷題,題海戰(zhàn)術,練習不到位,語言和思維能力訓練不充分。
因為深刻理解這些,所以,我可能是在托福閱讀教學領域里最大聲吼著嗓子強調(diào)重讀練習的老師了。
重復意味著枯燥,枯燥帶來煩躁,很多實在不愿意做重讀訓練的同學,請記住下面這個老頭說的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