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均為8.7,為何《小丑》卻輸給《寄生蟲》,錯失最佳影片?

豆瓣8.7,奧斯卡11項提名,投資回報比接近20倍(6千萬美元成本,收獲10+億美元票房),被業(yè)界譽為史上最賺錢漫改電影。
但即便有如此多的光環(huán)加持,《小丑》終究在第92屆奧斯卡的最佳影片獎上,惜敗給了《寄生蟲》。一部經(jīng)由美國導演執(zhí)導,反應美國社會現(xiàn)實,也在美國機構(gòu)操盤的頒獎活動上將最重磅的獎項拱手相讓給了韓國人拍攝的作品。

有人覺得匪夷所思,但也有人覺得這是情理之中。在他們看來,或許《小丑》的落敗就在于劇情不夠細膩以及欠缺了所謂的戲劇性變化。
好吧,下面內(nèi)容我將會圍繞這兩部19年度最優(yōu)秀的作品之二,來給各位帶來詳細的解讀,也好讓你們能夠更進一步的明白《小丑》和《寄生蟲》的價值所在。

源于現(xiàn)實
事實上甭管《小丑》也好,《寄生蟲》也罷,這兩部作品的劇情都取材于現(xiàn)階段社會所見的矛盾。
比如《寄生蟲》展現(xiàn)的則是韓國底層民眾為了完愿階級躍遷的目標,從而使用詭計前往富人家庭任職各種工作,并從中賺取高額薪酬的過程。
而為了映射出階級的矛盾反差,奉俊昊導演更是安排主角一家人居住在“地下室”,這家人不僅只能通過懸掛高墻的窗戶采光,上網(wǎng)的流量也只能盜竊鄰居家的,也時常會被醉酒佬的排泄弄臟,而每到下雨季節(jié),整個房子都會被浸泡在雨水當中,著實凄涼。

至于《小丑》,導演托德·菲利普斯同樣選擇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角色來反應出社會的現(xiàn)狀。
主人公亞瑟一直以來都是某商演公司的小丑裝扮者,他經(jīng)常會被派遣到各種店鋪以小丑在街頭賣藝的方式幫助商家進行宣發(fā)。但可悲的是,亞瑟也經(jīng)常遭受街頭小混混的毆打,以及被同事陷害最終丟掉了飯碗。但即便如此,亞瑟也依舊懷揣著成為脫口秀演員的夢想。

事實上,造成此等慘況出現(xiàn)的原因,在導演菲利普斯看來并非人心的丑惡,而是亞瑟正處胡亂不堪的社會年代。彼時的哥譚市到處垃圾成堆,也到處是失業(yè)人士和犯罪行為的出現(xiàn)。人們在這樣的亂世之下對未來也就并不抱有任何的希望。
著眼眼前,破壞一切,什么事情來得讓自己爽,那便會肆無忌憚的采取手段。
可以看到,《小丑》和《寄生蟲》都是著眼于“小人物”的現(xiàn)實題材,兩部作品的主人公都生活在一個“扭曲”的社會大環(huán)境之下,他們都忍辱著某些東西,但他們都一同追逐著夢想。
看起來殊途同歸差別不大,但事實上只要細品下去,我們還是能夠看出這兩部作品著眼點的不同,而這個差別或許就是造成《小丑》落敗的原因所在。

差異和價值
《小丑》和《寄生蟲》確實都共同聚焦在社會底層的小人物,但在情節(jié)的設定上,前者就顯然跑向了極端,讓亞瑟通過暴行對來自社會的各種不滿進行報復。
他通過檔案紀錄了解到自己的癡笑癥以及貧窮的境況,來源于母親的病患和童年時期的不作為(看著自己的男朋友對亞瑟毒打而袖手旁觀),于是便實施了殘忍的手段。
他感受到來自偶像的嘲笑,讓夢想和尊嚴瞬間化為烏有,于是他便登上了電視臺,并將主持人給殺害了。

亞瑟對待扭曲社會現(xiàn)狀的解決方案是激進和可怕的,而導演構(gòu)建的哥譚市也是相當極端和脫離現(xiàn)實的。說白了,與其說《小丑》映射了現(xiàn)實社會,還不如說它只是給現(xiàn)代人提供了一種視覺化的情緒抒發(fā)口,它將一切現(xiàn)實生活看到的扭曲點都放大并塞進了劇情。
而亞瑟種種暴行的成功實施,也無疑彰顯了導演的此等價值走向:危言聳聽!
需要強調(diào),這四個字并非揶揄,相反還是一種贊揚。畢竟依據(jù)聯(lián)邦調(diào)查局的統(tǒng)計,在過去1年于美國各州發(fā)生的針對社會弱勢群體的犯罪達到了16年來的最高,大規(guī)模槍擊案件也發(fā)生了415宗,牽動著社會各界人士的情緒。
毫無疑問,《小丑》的極端夸張,也算是讓美國民眾對現(xiàn)階段的社會矛盾表以了更為深刻的認識。而鑒于在過去數(shù)月里《小丑》獲得高額票房以及多個重量級獎項的加持,很顯然菲利普斯導演也成功用“危言聳聽”的方式,完美達成了警醒的目的。

不過歸結(jié)來說,《小丑》能夠帶來的也只是“危機感”,而人類對于這種情緒是存在本能上的排斥的。它固然不能不為我們直視對待,但終究需要人們予以意志力上的堅持,而非情感上的共鳴。
但《寄生蟲》不一樣----
這部作品固然也存在不少的藝術性夸張,但大體來說,它刻畫的主角一家人的心路歷程也確實能夠在社會底層民眾的日常生活中看到相似的模樣。
基宇為了實現(xiàn)命運的變遷,已經(jīng)反復N年徘徊在高考學年,因為他知道現(xiàn)階段的社會,名牌大學的學歷就代表了一切,一場考試就能決定未來的人生走向。
對于高考的看重,國內(nèi)情況我就不多說了,相信你我都能有深刻的體會。但經(jīng)濟發(fā)達的韓國地區(qū)呢?其實他們現(xiàn)在的處況很有可能就是未來我們將會邁進的慘狀---

依據(jù)網(wǎng)上的調(diào)查顯示,韓國公立高中是不搞任何減負措施的,而每家每戶也都會給孩子報讀學費高昂的補習班。更有意思的是,韓國政府曾因為家長的壓力(補習班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能夠上的,畢竟學費貴)于是便出臺了晚上10點之前必須結(jié)束的命令。而就在政策出臺后,韓國家長們也組團任職起了私家偵探,逐家補習班去考察,一有違規(guī)便會舉報。
事實上相類似的題材在韓國也被多次翻拍成名噪一時的影視作品,比如18年轟動全球的《天空之城》,劇中主角家庭為了聘請精英名師可謂耗盡了難以估摸的錢財和精力,而孩子們也在這種環(huán)境下備受折磨。
而這一切行為的本質(zhì)都是為了能夠讓自己擺脫這樣一種處況:“身上有一股特殊的氣味,類似坐公交地鐵中的味道?!?/strong>

再來,整部《寄生蟲》還無時不刻的強調(diào)“貧富分化”的本質(zhì)矛盾。
如果這個世界是公平的,如果一分耕耘就能拿到一分收獲,付出了足夠的愛也能夠獲得相應的真心回報。那很顯然,現(xiàn)階段社會上的許許多多矛盾都能夠得到消解。
但現(xiàn)實可是殘酷的,就正如法國經(jīng)濟學家托馬斯·皮凱蒂在其著作《21世紀資本論》中寫道:“資本的增長速度(r),總是超過經(jīng)濟增長的速度(g)”,也就是說富人會越富,窮人會越窮。

當然,皮凱蒂道出也只是一個方面,而我們在《寄生蟲》里至少能夠看到如下這幾個扭曲點---
比如主角一家人明明在各方各面都擁有比富人家女主人高超的能力,輕而易舉便欺騙了她,好讓全家人都獲得家務勞活。
但很顯然,這位女主人雖無能,不過因為傍到了某集團公司的社長,故而享受到窮人一輩子都不可能獲得的物資享受,以及崇高的社會地位。

再來,雖然樸太太看似幸福美滿,但事實上這種幸福也只在于物資維度,而非她與樸社長在精神上的契合而獲得。
要知道樸社長可多次在司機基澤詢問到“對太太的愛時”,居然表露出了厭惡的神情,似乎對他現(xiàn)如今所擁有的權力和財富來說,所謂的“愛”就是一種對自身尊嚴和能力的褻瀆,婚姻和兩性關系壓根不值得他投入一絲的真心。

接著就是基澤和其老婆說過的這句話----
“社長一家真好,現(xiàn)在很難能夠遇到既善良又富有的上流人士了”。
“難道不是因為富有了,所以才可以善良嗎?”
結(jié)合上主角一家能力了得但卻又生活底層,只能夠遵循既定的社會博弈規(guī)則(上名校)來競爭的生活處況來看, 這確實不存在任何的抬杠意思,相反還一語道出了底層民眾的所有無奈。
如上種種正是《寄生蟲》給我們展現(xiàn)的劇情旨意,而由于極為貼合生活現(xiàn)狀的緣故,故而也成功引起了不少影迷的共鳴,從而收獲到藝術維度的最高獎項的認可。

是的,在我看來,《小丑》雖精彩,但總的來說它與《寄生蟲》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距離。
即便菲利普斯在某些意義上創(chuàng)造了一個在影史上也甚少能夠看到的現(xiàn)象(將一位窮兇極惡的小丑拍至不讓觀眾感到刻奇和匪夷所思,能夠跟隨亞瑟的步伐完整遍歷整部電影的始末,這無疑就是一個相當了不起的行為了),但我認為《寄生蟲》也還是實至名歸的。
好了,這期內(nèi)容就到這里,希望你們能夠喜歡上述兩部電影吧。
請收藏和轉(zhuǎn)發(f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