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孤獨的美食家》看的不是美食,你會同意嗎?

圖 | 豆瓣
《孤獨的美食家》開播之初,曾引得滿堂追捧,一集接一集就如同一次又一次的大型吃播,誘人垂涎的美食,五郎極具聲色的內(nèi)心OS,錚錚有聲的進食戰(zhàn)歌,我們深陷于此。伴隨著,口腹之欲被大大勾起,大腦發(fā)出嚴(yán)重的饑餓信號,倘若這時正值吃飯時間,口水的閥門怕是守不住。

《孤獨的美食家》成了許多人的配飯視頻,成了尋食指南,滿眼的美食成了最先想到與渴望的,每一家被吃的店也掀起一陣熱潮。
我絕對是帶著這樣的心態(tài)開始了追劇之路,那時雖然一道道美食都觸不可及,但看過五郎無情鐵嘴的大口進食,就仿佛自己也經(jīng)歷過了,大腦接受了畫餅充饑的滿足。

第一季到第七季,劇情的部分在變少,往往開頭沒幾分鐘,五郎就“咚咚咚”地餓了,作為觀眾的我樂見美食時長的增多。轉(zhuǎn)眼第七季完結(jié),大腦卻沒留下任何記憶。

最近,在重看之后,我感受到了不同的東西。以往第一位的美食,變得不在重要,在《孤獨的美食家》我拿起一直忽略的“孤獨”。我理解的“孤獨”并不是貶義的,而是一種”正面的生活態(tài)度“,重視生活,重視萬物,重回了行為的本來模樣,身與心的全部付出。

吃是生活的日常,對于我來說吃在生活中已經(jīng)變得平白無故,大部分時候都只是在三餐點的機械進食。五郎先生的吃則是原始的吃,忠實的吃??粗謇纱罂诖罂诘倪M食,絕對是從人的各種感官出發(fā)的3D盛宴,食物的色不被手機占據(jù),食物的味充斥鼻子口腔,食物的滋味讓大腦愉悅。那瞬間的五郎,全部都屬于食物,也全部都屬于自己。

正如每一集開篇所講,
不被時間和社會所束縛
幸福地填飽肚子時
那一瞬間,他已變得隨心所欲
自由自在,不被打擾
毫無顧慮地享受美食地孤高行為
可以說,這種行為
才是現(xiàn)代人都平等擁有得最好安慰

縱觀吃這件事,在社會發(fā)展中不知被賦予了多少含義,酒桌來往,擺酒宴席,禮序的”九鼎八簋“……”吃“被成了一種社交活動、身份象征,美食因稀缺貴賤被分出了三六九等。很多時候,”吃“與”美食“已經(jīng)沒了原本的意義,被束縛了。
《孤獨的美食家》回歸了”吃“這件事,孤身一人的五郎自由自在地跟隨著肚子的意愿選擇美食,他成了最享受地一個,而美食也因被重視、被品味而更加好吃。常說美食需要分享,但五郎的獨食把不過是人生狀態(tài)之一的一人過得有滋有味,他找到了與自己獨處的最佳方式。

其實很簡單,在吃的時候為了吃享受吃,在聽音樂時為了音樂沉浸其中,在看電影時為了感受心無旁騖,在一個人時內(nèi)心歡愉,真正回歸行為本身,真正回歸到人自己身上,真正感受世界呈現(xiàn)的一起,真正擁有生活不是為了生活。

我想《孤獨的美食家》傳遞的是這種生活態(tài)度,而我也在努力尋找著只屬于我自己的歡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