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明明覺得自己是千里馬,卻總沒有伯樂給自己機會?

職場 | 明明覺得自己是千里馬,卻總沒有伯樂給自己機會?
參與:冷蕓時尚10群群友
時間:2022年12月10日
莊主:冷蕓
參與者:Noon-上海-9群副群主、Sammi-上海-女裝品牌推廣、阿敏-深圳-箱包設計、阿豆豆-上海-二群副群主、Amon-上海-女裝設計師
▼ 以下的冷蕓時尚圈討論是就行業(yè)問題的討論及總結(jié)。這些分享屬于集體智慧的結(jié)晶。(它們并不代表冷蕓個人觀點)。希望通過此種方式能讓更多行業(yè)人士受益!
很多職場人士覺得命運不公。為什么好機會總輪不到自己。到底是命運不公,還是自己不會抓住機會?
|一|
職場現(xiàn)狀
你自覺自己在職場上是否獲得了應該獲得的機會?為什么?
在討論時,大家分享了各自的職場情況。有的蕓友覺得自己想獲得的機會目前都獲得了;也有蕓友感覺還沒有獲得自己應該獲得的機會,總覺得差一口氣,事情做的不少,也得到了一些認可,但就是沒有升職和漲薪;還有的蕓友認為相比于工齡更久的“老”同事,自己的工作顯得量少,可替代性更高,明顯感覺上司的培養(yǎng)重心不在自己。
當被問到大家對自己目前的職業(yè)發(fā)展總體滿意嗎?如果滿分10分,你給自己打幾分?為什么?蕓友Noon給自己打6分,因為目前自己還處于職場發(fā)展初期,還有很多需要學習和進步的內(nèi)容。蕓友Rachel會給自己打5分,因為自己以前的職業(yè)規(guī)劃不夠清晰具體,自覺相比其他人,自己的進度慢了很多。
|二|
機會為什么沒青睞你?
1.你是一個靠譜的人嗎?
在職場,“靠譜”無疑是一個正向的評論。什么是“靠譜”?關(guān)于“靠譜”的定義大家給出了自己的解釋。結(jié)合幾位蕓友的解讀,大家普遍對于靠譜的定義是事事有著落,事事有回復,言出必行,且還能主動深入需求。我來分享下我對靠譜的定義:
(1)守時守信。大家自覺自己是這樣的人嗎?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當中,無論是大事還是小事,你是否都會只要答應都會做到?如果做不到也一定會主動給對方打招呼,讓別人把一件事交給你時會感到放心?現(xiàn)在守時守信的人并不多。在工作中,很多人連基本守時都做不到,時間觀念極差,經(jīng)常用“忘記了”,“太忙了”來搪塞。雖然偶然忘記沒問題,大家都可能會忘記事情,但是發(fā)生頻率太高,別人就失去了對你的信任,而這就是典型不靠譜。
(2)有一定的專業(yè)度和能力解決問題。有的人人品很可靠,但能力不足。比如不會判斷人的好壞,無法預判一件事情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碰到問題手足無措,這些都是難以讓人信靠你的方面。
人品和能力,兩者缺一不可。能力包括辨識人的能力、預判問題的能力、應變能力等等。這些能力其實是很多人缺乏的。我碰到很多執(zhí)行者就只會聽話,但聽話不意味著可靠。就我個人而言,我并不喜歡只會聽話的人。只會聽話的人做事很機械,如果上級有一點工作細節(jié)沒交代或者碰到一點新情況就完全不知道怎么辦,所以聽話的人并不可靠,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更喜歡有自己思考力的人,不用什么都交代得那么機械。蕓友花九朵提到自己在實習期的時候,為了避免錯誤,基本有問題還是會向上級報備,但同時會說出自己的解決思路,我認為作為職場新人這樣做很棒。我不喜歡什么都來問“怎么辦”的人,在下屬提出問題的同時,我也會要求他提出自己的建議解決方案。
現(xiàn)實中最多的情況在于,聰明的人會耍小聰明,老實的人又不夠聰明。企業(yè)找到又聰明又踏實的人不太容易。
絕大多數(shù)人踏上職場時都是白紙,沒什么壞心眼,但是被所謂的前輩帶“歪”的人卻有很多。在職場交朋友也很重要。一個人在小時候靠父母教育,成人后主要看你的朋友社交圈,你的朋友圈的質(zhì)量決定了你人的質(zhì)量。我自己很看重朋友圈質(zhì)量,一些不靠譜的人會逐步被我從朋友圈刪除。
2.你是一個該被看見就會被看見的人嗎?大家怎么理解“被看見”以及“該”被看見?
“被看見”的意思就是你不能讓自己完全沒存在感,“該出手時就出手”,該發(fā)言就發(fā)言,該挑大梁就出來挑大梁,不要總是沉默。很多人喜歡說自己“社恐”、“害羞”,無論你是不是真的如此,但請反問自己一句:害羞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機會嗎?其次,什么是“應該“?
蕓友Amon認為現(xiàn)在自己沒有足夠的邏輯和擲地有聲的觀點支撐自己的發(fā)言,所以在大型場合,還是保持沉默為主,然后記在筆記本上,常看常新。但溝通表達力是可以訓練的。所以平時開會,該說話就直接說。工作群也一樣,該你說話的時候一定要冒泡,不要老害羞,只愿意私底下交流。特別是在公司需要建設性建議的時候,多發(fā)言,說些實際有用的內(nèi)容。這些都是要練習才會提升的。長期保持沉默,總想等以后自己各方面成熟了再發(fā)言,那大概率你的溝通表達力很難得到提升。
我碰到的許多人不愿意在公共場合發(fā)言,是因為害怕說錯話被人笑話,或者覺得自己會班門弄斧。給大家舉一個我曾經(jīng)在群里分享過的例子。
我早期做過翻譯工作,有一次,我的公司(美資企業(yè))的全球CEO計劃到中國來給所有銷售商做一場演講。但臨時他取消了行程,給自己錄了視頻,寄到中國。開會前這個視頻錄像剛到,所以沒有人能提前知道錄像里說了什么。當時觀眾規(guī)模大概五六百人,我們當時部門總監(jiān)都是外國人,所以每個人都配有翻譯。我也是其中一個部門總監(jiān)的秘書兼翻譯。像我這樣的翻譯大概當時有十幾個人,中國區(qū)總裁翻譯也在現(xiàn)場。當時這個視頻錄像需要有人現(xiàn)場擔任翻譯,中國區(qū)總裁把每個翻譯輪流叫過來問是否可以做現(xiàn)場翻譯,幾乎每個人都和他說:“我沒提前看過錄像,沒把握能翻譯好?!?br>
我當時是這個翻譯組里年齡最小,學歷最低(中專學歷),進公司時間最短的一位。當問到我時,我直接說了“YES”。后來這次翻譯很成功,我?guī)缀跏且粴夂浅?。整個公司高管及銷售代理商瞬間記住了我這個“英文很好的人”。后來公司總部還升我去總部,但是我因為不想離開上海就沒去。后期全球CEO來中國訪問,以及公司召開董事會,公司直接讓我全程做翻譯。而且我的工資一下子被漲了50%,崗位也被晉升一級。
我碰到過不少專業(yè)能力夠硬,但是缺乏勇氣的人。以當時的翻譯水平來說,我雖然也不錯,但我的專業(yè)肯定不算最好的。我們當時有個專業(yè)翻譯,他專業(yè)比我好,相同的內(nèi)容他的用詞比我更優(yōu)美,但也正因為可能過于講究翻譯的韻味,不適合做這種需要快速反應的口譯,所以后來他專注做筆譯,我做口譯。從口頭翻譯的角度,我當時確實有一個優(yōu)勢是我的反應很快,記憶力好。當時的翻譯場景是拿著話筒直接說,不是可以做速記的。這種方式其實很考驗記憶力和反應力,但因為我一直是這樣翻譯的,我也有自信能夠做好。
所以學會挖掘自己的優(yōu)點很重要。同時,在我的整個職業(yè)生涯發(fā)展中,“勇氣”是我能獲得機會的很重要的因素。我是那個其他人說“NO”,我會說“YES”的人。所以我老板有新任務都喜歡找我,我也因此抓住了很多機會。我喜歡嘗試新的東西——我完全不怕失敗。好多人因為擔心丟面子,害怕失敗,放棄了很多機會。我是把每次嘗試新東西都當作學習,失敗了也沒所謂——我學到了新知識、新經(jīng)驗、新能力,這些都是一輩子跟著自己的東西。
不過,一方面要有勇氣發(fā)言,說YES;但同時說話忌夸夸其談。所謂夸夸其談的意思就是只談口號和空話,只講大道理,沒有實質(zhì)性解決方案。
3.你是一個樂于助人的人嗎?
首先大家不要誤解“樂于助人”。大家能區(qū)分什么是“樂于助人”?什么是“縱容他人的懶惰”嗎?
區(qū)別兩者很重要的點是要幫的忙是否在個人能力范圍之外。如果明明這件事對方有能力有時間處理,卻要你幫別人做;你做,是在縱容對方的懶惰,反之應該幫忙。舉例來說,我們經(jīng)常碰到不閱讀就提問的人,“白紙黑字”上寫清楚時間地點,還會問你時間地點是什么?如果你還要去回答說具體幾點,什么地點,你就是在縱容對方的懶惰。正確的方式應該是請對方仔細閱讀。
但如果對方正在做一件工作,這個工作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圍,那么你應該幫助他。時間上有時候也會有所限制。比如同事確實忙得飛起來,需要你幫忙,我覺得這些情況都應該去幫助。
4.機會來了,你會主動爭取嗎?
當公司有某個機會,你們?yōu)樽约褐鲃訝幦∵^機會嗎?主動的意思是你老板沒找你,你主動要機會。
再和大家說個我自己的經(jīng)歷,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第一學歷不高,我是從18歲開始工作的,但是我很幸運因為一個偶然機會進了美資企業(yè)(主要我英文不錯)。當時剛進這個公司,我只是一個部門經(jīng)理的秘書兼翻譯。后來我們公司總經(jīng)理秘書調(diào)去做HR經(jīng)理,這個總經(jīng)理秘書位子就空出來了,我就想去做這個位子。我就主動告訴我的部門經(jīng)理我想毛遂自薦,幸運的是他也同意了,后來我也做了總經(jīng)理(美國人)的秘書。
5.你是一個會為自己創(chuàng)造機會的人嗎?
你們有誰為自己創(chuàng)造過機會嗎?也就是這個機會原本不存在,你讓你老板創(chuàng)造出這個機會?比如我個人喜歡嘗試新事物的人。長期重復做同樣的事情,我就會感到乏味。所以我會經(jīng)常主動問我老板,公司有什么規(guī)劃?有什么可能要發(fā)生的新項目,能否讓我來做?或者我會根據(jù)公司發(fā)展現(xiàn)狀提出一些問題,然后告訴老板這些問題應該做成一個項目,我對這樣的項目就很感興趣。
不過嘗試新任務不能超過自己健康極限。健康是底線,每個人承受壓力的能力不一樣,雖然人的抗壓能力其實是可以通過刻意訓練來提高的,但是要循序漸進。另外每個人的抗壓力確實不一樣,大家不必總是和他人比,主要看個人的極限。
當時我有的朋友覺得我這樣很傻:老板又不多給你一分錢,你何必這么認真?也會有人認為我這種爭取是一種愛表現(xiàn),凡事愛爭先的體現(xiàn)。我在公司的時候,也是喜歡我的人和不喜歡我的人一直都存在??赡苓@也是很多蕓友在面對機會時不想主動爭取的顧慮之一,但我認為碰到什么問題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面對這些問題。
面對這種顧慮的本質(zhì)在于考慮你為誰工作?很多人認為自己在為老板工作,所以老板給我多少錢,我就干多少事。我不對這些觀點反駁,我只用事實來說明:我今年50歲了,至少到今天我沒有中年危機感。選擇哪條路取決你自己。它們不存在對錯,只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我建議做自己相信正確的事情,而不是別人眼中以為正確的事情。
6.性格內(nèi)向的人,就沒機會了嗎?
其實性格外向、內(nèi)向和是否能獲得機會沒有必然關(guān)系。我們要特別區(qū)分一點,性格內(nèi)向并不一定等于不善言辭。有的人只是惜字如金,并不一定不善言辭。所以我覺得區(qū)分性格與語言表達能力很重要。人是需要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我碰到過不少優(yōu)秀的人,性格內(nèi)向,但涉及到正題,表達力堪稱一流。
所以這里與其說性格外向、內(nèi)向(很難改變),倒不如說如何提高自己的溝通表達力。這個是可以訓練的,但前提是做大量的閱讀,一個沒有大量輸入的人說話再多,你也聽得出只是夸夸其談,沒什么內(nèi)涵,經(jīng)常閱讀書(不是刷手機)的人表達力都不差。
|三|
如何為自己賺得更多的機會?
對于這個問題,我要說的就是兩點,一是先讓自己成為那個值得他人托付的人;二是做好個人品牌建設:自己的每一言每一行都在告訴對方自己是誰,刻意與無知都很糟糕。
我發(fā)現(xiàn)很多人缺乏這個意識——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在給自己爭取機會或者讓優(yōu)秀成為自己的習慣,這不代表你需要刻意表現(xiàn)什么,而是習慣于做什么。習慣是長期的,刻意是短暫的??桃鉃橹苋菀鬃屪约郝娥W。
職場上,有的員工會當著老板面一套,背后一套。面對同事也如此。一個人的修養(yǎng)是骨子里的習慣,還是表面做給某人看的是顯而易見的。就拿平時在朋友圈發(fā)言,以及工作群發(fā)言或者像我們這種交流群發(fā)言,你從一個人的發(fā)言中就可以看得出一個人的品質(zhì)。比如思維是否嚴謹?教養(yǎng)如何?反應快慢等等。我也曾分享過,我面試主要做筆試,在做獵頭招聘時筆試也是第一關(guān)。筆試可以高效淘汰掉絕大部分人,大大提高面試效率。
我還有一個習慣是把每次公開亮相都當作唯一的機會去做,要以最好的狀態(tài)去做這件事。你用這樣的心態(tài)去做每件事,你一定會獲得更多的機會。有的人面對領(lǐng)導安排的事情很用心;面對其他人的安排會敷衍了事。這種無法表里如一的表現(xiàn)都有可能會讓自己丟失機會。你怎么知道小活動不會隱藏著大機會呢?
我讀博的時候,有一次在大學里做一個很輕松的分享,分享去國外學習交流的經(jīng)驗。當時現(xiàn)場的觀眾不多,大概有四、五個人分享心得。其他幾個人都是真的做了“隨意”的分享,什么準備也沒做,也沒有準備任何幻燈片。我認真準備了一份幻燈片,把我在國外交流的經(jīng)歷和圖片分享給大家看。做完后,主持人和幾個觀眾對我說“看得出只有你認真做了準備,謝謝你”。所以當你認真對待每個觀眾時,你的觀眾會感受到的,沒有人愿意被敷衍對待。你的認真,一定會帶來更多愿意認真對待你的人,當他們有機會時會想到你。
再比如,我們冷蕓時尚圈就是一個小社會。雖然大家都彼此不認識,但你從一個人的文字可以看出TA的性格、修養(yǎng)與專業(yè)。但如果你在群里只是潛水(所謂的觀察),或者無事無人,有事有人,大概率你在群里也不會有什么收獲。社交本身是需要成本的(時間、精力),并且社交大多數(shù)時候是相互的。你一方面希望得到機會,得到他人幫助;但另外一方面又從來不關(guān)心其他人的需要,那怎么可能得到機會的青睞呢?
文字整理:張懷楷
文字編輯:陳暢
美術(shù)編輯:李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