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連棟玻璃溫室番茄種植產量和荷蘭溫室差距的真正原因在這里
一提到荷蘭玻璃溫室大棚我們想到的是高科技、大空間、高產等高大上的詞語,事實是也是如此,荷蘭連棟玻璃溫室基質栽培蔬菜作物產量居世界領先地位,其中番茄產量已達 90 kg/m2,平均產量超過 60 kg/m2;而我國連棟玻璃溫室?guī)r棉(椰糠)栽培番茄產量最高只有 40~45kg/m2,平均水平僅 25~30kg/m2,與荷蘭相比差距較大。那么我們真正的差距在哪里呢?今天廣源溫室給大家分享,更多溫室建造問題可以私信溝通。

一、氣候環(huán)境
荷蘭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無極端高低溫且雨水充沛,夏季通過自然通風就可以達到理想降溫效果,滿足番茄生長對溫度的要求,植株能夠正常授粉坐果,因此無夏季高溫危害。而我國的北方大部分地區(qū)冬冷夏熱、夏季使用風機水簾降溫系統使得種植難度加大,冬季加溫使得我國番茄的能耗成本增加。

二、溫室設施結構及種植策略的差異
荷蘭的玻璃溫室大棚都是采用高空間、無土栽培、精準水肥灌溉策略,以及頂部超白玻璃的覆蓋,噴塑鋁合金骨架等都有著成熟的經驗和質量體系,這也是差距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的原因。

三、補光系統及二氧化碳管理
雖然荷蘭的冬季光照資源較弱,但是荷蘭針對本國光照資源弱點,特別重視設施內光環(huán)境調控技術研究。在光環(huán)境調控方面,一是增加溫室透光率,二是合理安排作物茬口,三是安裝人工補光設備進行補光。

連棟玻璃溫室目前主要栽培方式為無土栽培,CO2 經常處于虧缺狀態(tài)。有研究表明,在其他半封閉溫室中CO2 濃度的增加可增強作物光合速率,番茄產量可增加增加 20% 或更高。荷蘭溫室生產均有 CO2 補充裝置,采用熱電聯產方式,白天鍋爐工作,產生的 CO2 經過濾后供應生產溫室,確保溫室內 CO2 濃度在 500 μmol · mol-1 以上,熱水則回收儲存用于溫室夜間加溫。

四、栽培管理方面
荷蘭的番茄多采用長季節(jié)種植品種,而我國多是短季節(jié)栽培品種。荷蘭連棟玻璃溫室番茄巖棉栽培采用長季節(jié)栽培技術,一般 12 月中下旬定植,翌年3月始收,12月上旬拉秧,平均年生產周期48周,采收40~42穗果。我國也引進了荷蘭的長季節(jié)栽培技術,但受溫度等氣候環(huán)境影響、配套栽培管理設施設備和技術等限制,北方地區(qū)番茄長季節(jié)巖棉栽培茬口安排一般為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定植,11 月中下旬開始收,翌年6月下旬至7月初拉秧,采收25~27 穗果,最多采收35穗果。此茬口條件下,我國番茄收獲季節(jié)較荷蘭少了近3個月,采收果穗數最多少了 15 穗,這是產量存在差異的根本原因之一。

其次在病蟲害防治,種植管理、大苗定植等方面仍有很多的坑要走,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關注廣源溫室工程技術,服務現代農業(yè),分享更多設施農業(yè)種植知識。歡迎私信交流溝通或者下方留言溝通。

廣源溫室專業(yè)溫室建造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