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唱歌手拜訪高深道長的感悟

有一個叫C-BLOCK的說唱組合,有三個成員,分別到了三個地方吸取創(chuàng)作靈感。


我們來講講其中一個叫劉聰?shù)穆烦毯透形颉?/p>
這個沙漠場景確實很贊。

涂鴉少年。

很有仙境感覺的雨后彩虹。

公路片的感覺,幾個哥們載著他上路。

這句話是精髓,我一再告訴我的脫口秀搭檔——錦清,就是玩,別當做是工作,才能出效果。

遇到廢棄房子,幾個哥們一起涂鴉。


繼續(xù)書寫公路上行走的意境。

快到了。

到了山腳下,哥們兒要離開了。


一步步往上爬,此情此景太美了。

到了道觀。

見到了道長,道長一開口,我就被折服了。
(友情提示:完整視頻,C-block成員劉聰上山問道,《陌路同途》第三集)
經(jīng)常跟錦清聊到這個話題——為什么得道的高人,總是可以說出參透之后的智慧話語。
作為境界越來越高的我,在聽到道長的一番話后,我的感受,真的會比之前深非常多。
當然,我仍在修行中。
劉聰:
“我覺得我的生活中,每一件事都在修行。
不知道你怎么看這件事情?”
道長:
“修行,
不具地點、
不具方圓、
不具形式。
無論做什么事情,
它都在道中?!?/p>
3號:
這跟我修行的道理,意思其實是相通的。
王陽明先生也說過,大致是:修行不一定在安靜地地方打坐冥想,而是要在紛繁復雜的工作中、具體事情中鍛煉,叫事上磨、事上練,知行合一,缺一不可,光想不做,是得不出真正道理的。
這就是為什么有個人過來拜師王陽明,他卻說,你回去吧。
那人很傷心,王陽明卻告訴他,你雖然沒有學過我的東西,但是我發(fā)現(xiàn)跟你攀談,你已經(jīng)領(lǐng)悟到了我的真諦,所以真不用跟我學了。
就是這個道理。
劉聰:
“跟我同行的幾個騎士,
騎摩托車的那幾位朋友,
他們也不是循規(guī)蹈矩的那些人。
我們是在那些規(guī)矩之下,
變成我們現(xiàn)在的樣子。
還是我們還有一個
真實的自己沒有找到?”
道長:
“自己,
就是從哪里來,到哪里去。
誰也不明白。
但是要順其自然,
也不能違背自己來到這個世上來的,
真正的到底要干什么,
這個目的?!?/p>
3號:
確實,來到這個世上,誰也不明白自己究竟從哪里來,至于到哪里去呢?
一定就知道去哪里嗎?
或許有個目標,但這個目標一定就是非常合適的嗎?
不一定。
很多路,只有回頭,才回發(fā)現(xiàn),該走或不該走。
但沒走過,我們怎么知道該走還是不該呢?
很多事情,該不該走,不是重點,重點是順其自然。
哪些事是不用去糾纏,可以順其自然的。
有人說人的命,天注定。
但每件事,卻實實在在是人在做。
那誰又知道,順其自然的這種做法,不就是改天換命的一種形成良性循環(huán)的做法呢?
目的地、目的,都由自己內(nèi)心去感悟,身體去體會。
只有對盡可能的很多事順其自然,或者對某一階段順其自然,才能有機會集中精力行和思,然后再行,再思,禪定(一次只做一件事)地融入專注度,感受會越發(fā)透徹。
道,自然在其中。
劉聰:
“你看我現(xiàn)在這個樣子,
我染了一個黃頭發(fā)。
然后這樣子,
你覺得我像個修行的人嗎?”
道長:
“關(guān)鍵的是在于你自己的心,
看見的只是種氣。
它聚則成形,散則成氣。
他都離不開大道。
幻覺又真又實、又假又虛。
如果你把它太固執(zhí)刻留,
就會走火入魔。
一個圣人見一個圣人。
擦肩而過,不相識。
這就是你來則來,你要走你就走。
我也不驚奇,我也不留戀。
這是大道的自然規(guī)律。”
劉聰:
“心里確定了,
有些事情確定了,
然后覺得要活好當下,
對,只有瞬間才可能是真實的?!?/p>
3號:
看人,不是看表面。
不僅不能看表面,而且很多錯誤的關(guān)聯(lián),其實并不存在。
比如,滿身紋身的光頭大漢,就是壞人?
他或許只是喜歡這樣,其實是個善良且熱心的人。(下圖是個非常善良且暖心的人,我一定會專門寫一篇講她的文章,看過你就知道了)

一個西裝領(lǐng)帶,黑框眼鏡的人,說不定是連環(huán)殺手。

圖片來自k165.com,電影《第一誡》
都得看這個人的內(nèi)心到底是怎么樣的,日久才能見人心,想短期見人心,就得識別力夠強。
才能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你現(xiàn)在以為的真,不見得是真。
你現(xiàn)在認為的假,不見得是假。
不去輕易判定,且初步認定后,繼續(xù)審視變化,才是更加符合天道。(《第一誡》正好就說明了這一道理,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讓人搞不清楚,很棒的國產(chǎn)恐怖片,但結(jié)局不好接受,慎看)
而固執(zhí)產(chǎn)生的偏差,就會讓人看不清事實,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而進入一種偏執(zhí)的狀態(tài)。
比如,你看上一個人,可能是你喜歡的目標,可能是你覺得有潛力的下屬,你對他的第一印象,多半是不準確的,如果通過第一印象,認定他就是怎樣一個人,就會產(chǎn)生很多的問題。
該做的,應該是不帶任何先入為主的觀點,通過溝通和相處,才能知道他究竟是個什么樣的人,也就是所謂的順其自然。
對于任何事,可以去展現(xiàn)高興和悲傷,但不能因為來的喜悅和離去的悲傷,擾亂自己的內(nèi)心。
事事都該去努力,而不必事事都強求。
不念過往,不懼未來,不亂當下。
此時的每一個正在從你指尖流淌的時光,讓每一瞬的它都成為最珍貴的,才有可能聚成形,氣不散,行天道,順其自然更好地活一生。
最后說兩句:
我的看法,不是答案。
思考的過程,才是價值所在。
對與錯,都是分別極端的兩頭。
中間的地帶,才是我們探索的領(lǐng)域。
順其自然,把握在你自己。
=========
友情提示:點擊“閱讀原文”
或喜馬拉雅搜索“不是最高檔”,
即可收聽離百年品牌只剩95年的脫口秀節(jié)目。
嬉笑怒罵、談天說地,不僅消愁解悶兒,還干貨滿滿。
等你。
========
未標明出處圖片及視頻全來自嗶哩嗶哩視頻網(wǎng)截圖
原作者:VICE中國
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感謝
如有疑問,與我聯(lián)系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相關(guān)閱讀:
我運用王陽明心學馳騁籃球場
為什么你都沒了解過,就認為哲學玄乎?
學習能力,為何讓成人拉開了恐怖的差距
知道可怕的先入為主,有多么阻礙你的發(fā)展嗎?
給你的觀點找證據(jù)?你會死的很慘
好悟道分享給我優(yōu)秀的讀者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