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區(qū)別大,到底哪些人要買

01
我第一次買壽險。
是初入社會到郊區(qū)工廠跑業(yè)務(wù)時,被明搶錢包。
那一天破財了三百塊,回到深漂的租處,想想后怕。
痛定思痛,追加了三百,給自己買了一份定期壽險。
50萬,交20年保30年,受益人寫了我媽。
那時候錢不多,想要和想做的事情卻很多,一想到如果自己一不小心咯嘣了,父母含辛茹苦把我辛苦養(yǎng)大,來人間走一趟未免太不值得……
一般二十多歲,總覺得生老病死離自己很遙遠。
除非某個特定的時刻,突然會發(fā)現(xiàn)生命無常。
后來結(jié)婚了,有孩子了,有房子了,有貸款了。
背負的東西越來越多,責任心開始爆棚了,每年都會追加一定的壽險額度。
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配置的都是定期壽險。
便宜,免責少,杠桿高,覆蓋黃金事業(yè)期。
說句不好聽的,如果早死,要留不少錢給家人。
但萬一長壽,六七十歲以后的身價保障卻是個空白。
手頭上的積蓄攢了點后,開始想給孩子一些長久的東西。
加上生活中零零碎碎的支出,錢花哪兒了?這錢該花嗎!
你開始為自己的無腦消費打上了無數(shù)個問號和感嘆號。
所以,我開始勵志要給自己強制買一點終身壽險。
不得不感嘆: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停地迭代、更新和重塑。
年輕時偏愛定壽,年紀大點終身壽險也需要了。
那這兩種類型的壽險,到底有何區(qū)別,又適合什么人購買呢?
02
壽險:保意外和疾病導(dǎo)致的身故和全殘。
(包括2年后的自殺、猝死、突發(fā)急性病身故等)
目前主要有定期壽險和終身壽險兩種形態(tài)。
主要區(qū)別在于:
? 保障期限的不同
定期壽險:保的是一陣子,20年/30年/至60歲/至70歲,一般覆蓋責任期或者事業(yè)黃金期。
終身壽險:保的是一輩子,只能選擇保障終身。
? 保障形式不同
定期壽險:人死了才能賠,是純粹地死了都要愛的保險。
每年交一筆保費,20年/30年內(nèi)如果出事了,保險公司賠錢,沒出事錢沒得退,就當消費掉了。
終身壽險:100%會賠的保險,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保單對應(yīng)的現(xiàn)金價值后期趨于保額,有很大機會超過所交保費,可以理解為儲蓄型。
? 適合人群不同
定期壽險:勝在保費低,保障高,杠桿高,對壓力山大或者預(yù)算有限人群十分友好,多數(shù)普通家庭、工薪階層都可負擔起。
但凡成家立業(yè)、上有老下有小、有負債都一定要配置。
本質(zhì)是用極低的成本來轉(zhuǎn)移人生負擔最重階段的風險。
終身壽險:相對而言保費要求更高,具備一定的杠桿,但一般適合收入尚可、城市中產(chǎn)及需要進行資產(chǎn)傳承需求的人群。
相比其他金融工具,優(yōu)點在于「高效」、「確定」,用較少的保費高效給受益人留下一筆確定的、較多的錢。
具體區(qū)別,沒耐心的朋友,可以直接看圖:

選擇定期壽險就好像是長期租賃,保險公司就是房東,在你租房期間,房東給你一個穩(wěn)定的房租(保費),一旦租期到期后,再重新租賃房租就會高到嚇人。
但租房住總好過睡大街上,定期壽險對很多年輕人或者普通家庭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賺錢高峰期、家庭責任比較重、負債過高時。
當你的收入慢慢遞增,年齡越來越大時,則可以適當?shù)厝パa充終身壽險。
畢竟終身壽險就相當于是你自己的房產(chǎn),并且你同時擁有了現(xiàn)金價值和身故保障。
而且是從你繳納了第一筆保費開始,你就可能擁有保險金額那么多的利益。
這一點,要比貸款買房子好許多,因為你在沒有交清貸款之前,永遠不會擁有整套房子。
所以,其實對大多數(shù)家庭而言,定期壽險搭配終身壽險,是可以滿足階段性的保障需求的。
比如黃金事業(yè)打拼期,把保額盡可能做高一些,退休后保額就可以降低。
通常來講,終身壽險的保額與總保費的杠桿大于2倍。
例如30歲的人投保100萬終身壽,5年交,每年只需4萬出頭,總保費20萬即可撬動100萬。

用20萬能給后代留下100萬,這就是終身壽險的最大價值。
總而言之,無論有錢沒錢,定期壽險一定要買,而終身壽險看情況而買。
溫馨提醒,無論是定期壽險,還是終身壽險,都建議指定受益人,把人生的身后事提前做好,才是人間真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