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沈光 字總持

沈光 字總持
?

沈光(591年-618年),字總持,吳興人。沈光的父親沈君道,曾擔任陳吏部侍郎,陳滅亡后,定居于長安。當時的皇太子楊勇曾招沈光出任學士,后來沈光成為漢王楊諒的府掾,楊諒造反失敗后,沈光被除名。
沈光年輕時驍勇敏捷,善于賽馬,是天下第一。又有書記的才能,善于言辭,常常想著建立功名,不拘小節(jié)。剛搬到長安時,沈光家中非常貧窮,他的父親和兄長都以替人抄書為職業(yè)。只有沈光放蕩不羈,結交豪俠之人,為當時長安城中的浪蕩子所擁戴和依附。很多人都曾送給他財物,沈光因此能夠贍養(yǎng)父母,時常有美食和華服,不至于窮困潦倒。當初興建禪定寺的時候,寺中有高達十余丈的幡竿,正好碰上繩索斷裂,沒有能夠接上,寺中的僧人都很著急。沈光看見后,就對僧人們說:“把繩索拿來,我能接上?!鄙藗兏械襟@喜,就把繩索拿來給他。沈光用口銜著繩索,一步步攀爬而上,直到竿頂。把繩索系上之后,就手腳放開,騰空而下,用手掌拒地,倒行幾十步。圍觀的人都感到驚喜,贊嘆不已,當時的人稱他為“肉飛仙”。
大業(yè)年間,隋煬帝征召天下驍勇善戰(zhàn)之人討伐高勾麗,沈光也報名參加。同時報名的有幾萬人,都比不上他。沈光要去隋煬帝所在的地方朝見,一百多人騎馬送他到灞上。沈光灑酒于地立下誓言說:“這次出行,如果不能建立功名,我就死在高勾麗,不再與各位相見。”后來他跟隨隋煬帝攻打遼東,用沖梯攻擊城池,沖梯長達十五丈,沈光爬至頂端,在城墻邊與敵人交戰(zhàn),短兵相接,殺了十幾個人。敵兵將他打落城墻,還沒有掉到地上,正好碰到沖梯上垂下的繩索,沈光抓住繩索又爬了上去。隋煬帝見看了,對他的豪壯感到驚異,召他前來朝見,見面之后對他非常喜歡。當天就拜他為朝請大夫,賞賜寶刀良馬,經常把他帶在身邊,關系逐漸親密。沒有多久,就讓他擔任折沖郎將,封賞待遇都很厚重。隋煬帝常常把正在吃的食物和身上穿的衣服賞賜給他,同輩之中沒有人能同他相比。
沈光認為自己沐浴皇恩深重,想著竭盡臣節(jié)。等到江都之難,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死,沈光就暗中收羅義勇之士,準備為隋煬帝報仇。先前,隋煬帝寵愛官奴,把他們命名為給使,宇文化及認為沈光驍勇,準備任用他,命令他統(tǒng)領給使,駐扎在宮內。當時麥孟才、錢杰等人圖謀算計宇文化及,對沈光說:“我們都深受國恩,不能為社稷而死,這是古人引以為恥的?,F(xiàn)在又低頭侍奉仇敵,受他的驅使,顏面無存,活著又有什么意義?我們一定要殺掉他,死而無憾。你是義士,能跟我們一起嗎?”沈光淚濕衣襟,說:“這都寄望于將軍。我統(tǒng)領給使數(shù)百人,都受先帝恩遇,如今身在宇文化及內營。以此來復仇,如同老鷹抓小雞。萬世之功,在此一舉,希望將軍努力而行?!?br>麥孟才擔任將軍,統(tǒng)領江淮士兵數(shù)千人,準備在軍營將要出發(fā)時,早上起來襲擊宇文化及。沈光說漏了嘴,陳謙告發(fā)了他們的事。宇文化及大驚失色地說:“麥孟才是麥鐵杖的兒子,還有沈光,都是勇不可當?shù)娜耍仨毐芷滗h芒?!庇谑沁B夜與腹心之人逃出營外,留下人來告訴司馬德戡等人,派遣統(tǒng)領兵馬,逮捕麥孟才。沈光聽到營內喧嘩,知道事情敗露,來不及披甲,就襲擊宇文化及的營帳,空無所獲。正碰上舍人元敏,斥責之后把他殺了。遇上司馬德戡的兵沖入,四面圍合。沈光大喊突圍,給使一起奮力,斬首幾十人,敵人紛紛敗逃。司馬德戡又派遣騎兵,拿著弓箭,從側面射擊。沈光身上沒有甲胄,于是陣亡。麾下幾百人都戰(zhàn)死,沒有一人投降。沈光死時年僅二十八歲。
統(tǒng)帥 C-
(沈光嘗為先登,驍悍莫敵,勇不可決。宇文化及方任之,使總統(tǒng),營于禁內。)
武力 S-
(沈光少驍捷,善戲馬,為天下之最。初建禪定寺,其中幡竿高十余丈,適值繩絕,非人力所及。光謂僧曰:“當相為上繩。”與諸僧驚喜。光因取索口銜,拍竿而上,直至龍頭。擊繩畢,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拓地,倒行十余步。觀者駭悅,莫不嗟異,時人號為“肉飛仙”。大業(yè)中,煬帝征天下驍果之士伐遼東,光預焉。同類數(shù)萬人,皆出其下。及從帝攻遼東,以沖梯擊城,竿長十五丈,光升其端,臨城與賊戰(zhàn),知兵接敵,殺傷十數(shù)人。賊競擊而墜,未及地,適遇竿有垂絙,光接而復上。江都時,宇文化及遣兵馬圍之,光知事發(fā),不及被甲。德戡兵至,四面圍合。光大呼潰圍,給使齊奮,斬首數(shù)十級,賊皆披靡。德戡輒復遣騎,翼而射之。光身無介胄,遇害。)
軍謀 C-
(沈光雖驍果,或非將帥才。)
智略 C-
(沈光略綜書記,微有詞藻,常慕立功名,不拘小節(jié)。自以荷恩深重,思懷竭節(jié)。期以營將發(fā)時,晨起襲化及。光語泄,陳謙告其事,遂敗。)
內政 D
(不詳。)
魅力 A
(沈光家甚貧窶,父兄并以傭書為事,光獨跅馳,交通輕俠,為京師惡少年之所朋附。人多贍遺,得以養(yǎng)親,每致甘食美服,未嘗困匱。帝壯而異之,恒置左右,賞遇優(yōu)重,親顧漸密。每推食解衣賜之,同輩莫比。及江都之難,光潛構義勇,將為帝復仇。事泄,光遇害,麾下百人皆斗死,一無降者。壯士聞之,莫不為之隕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