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都迷戀日本這個有終極戀物癖的國家…

注:本文為轉載文章,道姐認為寫的太好了,也想推廣一下,想讓大家了解更多的日本~
三道 留學
?日本語言學校免費申請,給您滿意而又專業(yè)的指導?
咨詢微信:Sandao_Japan
~~~~~~~~~~~~~~~~~~~~~~~~~~~~~~~
日本,真美!
????
一個溫良小島國
富士山、櫻花、東京、京都
崇尚美學、欣賞孤寂、素煉干凈
宛若一株精致の盆栽

著名科幻小說《三體》里,當全人類即將被外星人毀滅,外星人派來地球的「談判大使」,化身一位身穿和服、美貌如玉的日本女人。因為在外星人眼里,日本就是人類精美文化的完美代言人,兼具優(yōu)雅禮儀與冷血殺人狂的雙重人格。

日本的確是一個充滿矛盾的雙面人:
極度好戰(zhàn)又極度溫和
極度黷武又極度愛美
極度粗魯傲慢又極度彬彬有禮
極度死板又極度靈活
極度勇敢而又極度膽小
極度保守而又極度喜歡新事物
……
極度物質享樂又極度崇尚精神
—— 著名的《菊與刀》,美國人如此刻畫日本

日本,地球獨一枝!
它完全不像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日本已成為全球年輕人最向往的旅行地,哪怕是對日情緒最復雜的中國人、韓國人。
朋友圈里,中國80后、90后們一次、兩次、三次…一游再游日本,上癮!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博得我們這般殷情的「光顧率」。

盡管民族情緒一上來就抵制日貨、砸車砸相機,但不管嘴上怎么否認,我們已經用雙腳投了票 ——?近五年來,全中國人去得最多、「去了還想再去」的國家之一,就是日本!

▲10年間,翻了7倍多!日本,成為僅次于泰國的中國游客總量最多的國家。制圖:時差島
如今,中國經濟規(guī)模已趕超日本,但變富了的我們還是想去日本買一個馬桶蓋,給家里捎個電飯煲,給閨蜜帶一大堆零食化妝品……中國人的日本旅行地圖也已從東京、京都、北海道,深入到了四大島的毛細血管,絕對是我們玩得最為深度、徹底的海外之國。

我們?yōu)槭裁慈绱嗣詰偃毡荆?/strong>
一個建筑師朋友曾聊起:「它的審美太絕了,目之所及,每一眼細節(jié)都是美的、舒服的,哪怕都市高樓的夾縫間、鄉(xiāng)村小鎮(zhèn)的犄角旮旯?!?br/>
可以說:日本,直接啟蒙了中國人的審美。

▲ 日本東北JR電車系列海報。
而有趣的是,我們今天對于日式審美的贊嘆,竟與100年前民國留學生 —— 孫中山、周恩來、魯迅、蔣介石們感慨的,一模一樣:「日本政治之善、學校之備、風俗之美、人心之一,令人印象深刻!」
日本,我們追了100年,
盡管它曾是中國的學徒、敵人。
在今天這個有錢、沒品位的年代,
日本,成了中國年輕一代的審美啟蒙老師。

「時差島」如何刻畫日本,
理解這個亞洲鄰國的喜怒哀樂?
日本,戀物之極
「戀物 · 哀物」
這是極度日本式審美的AB面
既然要刻畫日本,那這就是最好的詞匯了。

日本,太平洋上的小島國,
37.8萬平方公里,約1個四川省。
1.26億人口,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物產資源匱乏,自然災難頻繁發(fā)生。

日本是一個「極度物質」的世界。
日本人的「物質」,不單是熱衷于創(chuàng)造物品、凡事精工細作的天賦,也在于他們「物化」的具象思維和「戀物」的審美情結。雖然武士道、匠人精神、無印良品等日本文化都似乎很崇尚「精神」,但實際上,「日本精神」是靠極致的「物質」來具象化的。

▲一小枚飯團、一小盒便當,日本人都能物化出大世界。
日本人的精神世界,很「物化」
比如「禪意」,中國人善長用精妙的大道理、寓言故事來啟發(fā);日本人則更喜歡固化到一個器皿、一碗拉面、一座枯山水庭園?;ㄙM一輩子心思,打磨0.01毫米精度的刀劍,非常具象……
日本人的審美意識,很「物化」
形容一個人的相貌,日本人會具象到「麻生太郎的嘴巴像一個歪嘴茶壺」;拍照時,日本愛擺剪刀手來模仿Y,Yes!耶~~就是這么具象。

日本人的思維習慣,很「物化」
千萬不要和日本人談論「生命的意義是什么」之類的抽象話題,這會令他們手足無措?!刚媸潜福覀儾蝗缌牧穆眯兄杏鲆姷哪骋粋€人、某一餐飯、某一處風景吧?」
日本導演最擅長從平淡日常中看見「大宇宙」,對「具體細節(jié)」的迷戀和神經質,構成了「日本人的審美」。

▲2017年很火的日劇《四重奏》,炸雞擠檸檬這么屁大點的梗竟被聊出了一整套生活哲學。
骨子里的日本,就是一個終極戀物癖。
日本,戀物十三郎
01 · 戀山
提到日本象征,第一想到富士山。
風景的極致物化,使它成了日本的美與精神符號。

這座3776米的活火山,是日本最高點。因「富士」日語發(fā)音與「不死」相同,「富士山」就是「不死山」。
沒有一個日本人不愛富士山,十分對稱、簡潔、孤立的圓錐形,和5瓣對稱的櫻花一樣,完美的迎合了日本人的物化審美。

▲ 浮世繪之王葛飾北齋繪制了大量富士山名作, 如《富岳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里》、《凱風快晴》。
「富士山精神是什么?」太抽象,日本人沒興趣解釋。他們只默默仰望富士山的美,就足夠了。無論春夏秋冬、陰晴云雨……


▲ 東京、富士五湖、伊豆半島、箱根、鐮倉都能清楚看見富士山。
實際上,富士山更適合遠觀,近看只是單調的荒山,登頂一次就夠了。日本有句俗話:「一生沒爬過富士山的人是笨蛋,爬第二次的人也是笨蛋?!?/strong>
以「物化」的方式看富士山,坦率地贊嘆美,就好了。

02 · 戀森
日本65%的國土被森林覆蓋,「森道」是日本非常流行的旅行主題。而那些最令人感動的日本森林,大多有「人造自然」的痕跡 —— 寺廟古剎、青石步道、日式茶室庭院,它們與原始自然相疊加,卻又顯得那么自然而然。

關西南部的熊野古道被譽為「森林朝圣之路」,已被列入世界遺產。
▼

佛教圣地高野山寺,隱逸山林間,由空海法師于1200年前創(chuàng)建。同樣與空海有淵源的「四國八十八寺」,則是日本最古老的佛教巡禮之路。
▼

九州鹿兒島的屋久島,更接近原始森林,苔蘚遍地。宮崎駿電影《幽靈公主》的森林場景原型。
▼

屋久島更有日本最古老的「神樹」繩文杉,已有7000年樹齡。
▼

每年仲夏夜,巖手縣二戶市的折爪岳森林公園里,螢火蟲漫天。近年來成為了日本網紅景點。
▼

從森林獲得靈感,日本誕生了「森女」 一詞,來形容那些「就像從森林里走出的鄰家女孩」。女演員蒼井優(yōu)、宮崎葵,無疑是日本人心目中最經典的森女形象。
▼


▲日本森女們天然、率真、愛旅行、愛手作,毫無世俗氣。森女風尚也逐漸在東亞、北歐流行起來。
03 · 戀海
地震、海嘯、臺風,
大海帶給日本更多的是痛苦回憶。
也塑造了日本人孤寂、內斂的島國性格。

雖然海島并不是日本的頭號旅行招牌,最北端的北海道、最南角的沖繩海,依然人氣頗高。

▲ 無印良品的品牌攝影,取景沖繩。

▲ 北海道顛覆了日本是「擁擠國家」的形象。它是日本人的「天涯海角」,札幌、函館周圍集中了日本最美的自然景觀。Photo by 橫浪修
日本中部的小笠原諸島,也早早入了世界自然遺產名錄。父島與母島是自然愛好者天堂:浮潛、觀鯨、看海豚……

▲ 明信片上常見的嚴島神社、琵琶湖鳥居神社位于瀨戶內海,在本州、四國和九州三大島之間。
原本平淡無奇的海島,因三年一度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節(jié),成為日本國內文藝青年的新晉打卡地。


▲ 直島、豐島上匯集了草間彌生的雕塑「黃南瓜」、建筑師安藤忠雄的地中美術館、豐島美術館等大藝術家作品。
04·戀櫻
日本人對四季的感懷,
物化為兩種植物:春櫻、秋楓。
日本人獨愛櫻花,愛之凄美。
愛到極致,便成了「物哀」。

櫻花的壽命只有7天。
每年3-4月春天,日本電視臺便跟蹤播報各地的「開花預測」。日本列島數百萬株櫻花全數盛開,櫻如云如霓,一夜之間又盡數凋謝。
嚴肅的日本人也表情豐富起來,圍坐在漫山遍野花勢之下,品茶喝酒,靜享這稍縱即逝的「櫻吹雪」。


▲ 日本櫻花協(xié)會推薦的櫻花勝地279處。奈良吉野山、京都哲學小道、東京上野公園、千鳥淵櫻道、新宿御園、北海道櫻園都是日本當地人最偏愛的賞櫻去處。
櫻花之所以接受飄落的無奈,
是因為它知道明年還會再開。
—— 日本俳句《花樣奈穗》



Photo by ? National Geographic
以櫻花為靈感,誕生了無數日本文學、音樂、電影、漫畫?!笝鸦ǖ奈队X」也發(fā)揚到極致,有了櫻茶、櫻餅、櫻花干點心、櫻花湯、櫻花壽司……

中國藝術家蔡國強對日本有著很深的情感,他在《知日》雜志采訪中講了一段故事:
2011年日本大地震,我拍賣了畫,捐錢給福島磐城救災,讓他們蓋房子。日本百姓卻說要用這筆錢「種櫻花」。我很詫異,「你們櫻花已經那么多了,現(xiàn)在不趕快救災,是不是太浪漫了?」日本人說:「核電站泄漏,我們這一代把污染的土地留給下一代,很慚愧,所以希望種99000棵櫻花,使我們故鄉(xiāng)更美。」

Photo by ? 《知日》雜志

▲ 日本攝影師蜷川實花拍攝的櫻花。
05·戀佛系
日本的審美很佛系。
「物哀、風雅、侘寂、幽玄」是日式美學精髓的極致物化。外國人尤其喜歡這樣的總結。
「千年之都」京都是日本美學的集大成者。
京料理的簡樸之味、町屋庭園的空靈禪意、歌舞伎的白頸赤唇、離宮古剎外的稻荷香、恒古不息的鴨川流水、金銀閣寺的四季交替。它是日本的縮影。?

▲?京都有著上千座寺廟,早在1994年就全城劃入「世界文化遺產」,包含了17處古跡。
日本人喜殘缺美,該意境物化成了禪宗庭園的至高美學 —— 夢窗疏石頭與枯山水。這些方丈間的宇宙,潛伏著特殊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使死的東西添出生意。

▲最漂亮的枯山水,在京都的龍安寺、銀閣寺、高臺寺、東福寺、大德寺。
「侘寂」最能物化佛系這一特點。侘wabi(簡單樸素的美),寂sabi(孤獨衰老的哀),佛教里「無常」的意思。日語「一期一會」也是這層意思:當下的瞬間一生不會再來,請加倍珍惜。?

說到底,因為曾經物質匱乏,日本人才努力制造出享之不盡的物質來填滿自己。而當物質極致繁盛后,人們又開始患上了「低欲社會」、「御宅族」、「少子化」等現(xiàn)代富貴病?!阜鹣敌摹狗炊闪艘环N對抗精神空虛的絕招。
06·戀器物
日本簡直就是一個「造物狂」。

日本發(fā)明的產品太多了。
尤其在電子消費品時代,「日本制造」數量、質量皆全球第一。如果每年全球發(fā)布10000件新產品,日本能貢獻70%以上。

▲日本憑借造物的天賦異稟,誕生了眾多世界知名品牌,如索尼、松下、日產、本田、佳能、雅馬哈、優(yōu)衣庫、資生堂……
蘋果之父喬布斯多次公開承認自己是索尼的鐵粉:「我愛索尼,它太帥了,我們渴望成為索尼一樣偉大的公司!」
來看看腦洞新奇的日本人都發(fā)明了什么:

對了,全自動麻將機也是日本人發(fā)明的。(一直以為是愛打麻將的成都人……)
日本「造物精神」不僅在「多」更在「精」。
匠人精神就是敢于死磕,品位也屬一流。
日本有2.2萬家百年以上企業(yè),而中國只有5家。
「一生懸命」地造物品,并且:

日本人愛「造」,更愛「買」。
美國TIME雜志給下了一個定義:
日本,無物不可買。
銀座,亞洲最昂貴的繁華地。
澀谷,亞洲的時尚潮流中心。
新宿,亞洲的浮世享樂中心。


器物太多了,斷舍離吧!
斷舍離,是一種簡單的收納整理術,也是一種教人放下執(zhí)念的佛系心態(tài)。少買、多扔,不要執(zhí)著于物欲。
07·戀儀式感
日本人重禮。
著裝得體,待人彬彬有禮,絕不愿給人添麻煩。

日本人在任何場合都會鞠躬,甚至在對方背后也會鞠躬。

▲呵呵,奧巴馬學著日本人鞠躬,川普同學可不會。
儀式感,是日本禮儀美學的具象物化。
日本傳統(tǒng)茶道、花道、書道、劍道、柔道,包括相撲,不少外國人都覺得形式大于內容。但他們就是愛用這一系列精確、繁復的動作來泡一小碗抹茶,儀式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日常生活里也充滿了儀式感。從新生嬰兒誕生,到成人禮、生日禮、畢業(yè)典禮、再到公司入職典禮、婚禮、葬禮,日本人都有獨特的人情禮數。

▲每年1月,政府為踏入20歲的青年男女舉辦特別的成人禮。

▲日本電影《入殮師》表達了對死亡的尊重。哪怕寵物去世,主人也要舉行一個儀式,定制一個精美的靈位。
08·戀集體
日本社會均富。
大家收入都差不多,仕途晉升之路很固定,「問你多少歲,基本就知道你的月工資了」。一個才華橫溢、愛出風頭的職員在公司集體里很難受待見。
因此,日本是中產和平凡人的天堂,
個人英雄主義在日本要四處碰壁了。

日本人循規(guī)蹈矩,
源于奉行的格言:萬物各就其位。
也源于強烈的羞恥心。
日本人對集體秩序、等級尊卑的依賴很嚴重,從日語里嚴謹繁復的敬語、謙語就能體現(xiàn)。行事也尤其在意別人的感受?!笡]臉見人了」、「在別人面前蒙羞」的后果很嚴重,甚至要用生命來遮羞。

09·戀孤僻
集體之外,日本人沉默、孤僻、宅。
讓印度人閉嘴、讓日本人開口,是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暗默知」這個詞很精妙地刻畫了日本人「表面沉默,內心戲豐富」的特質。凡事不愿意把話說透?!膏拧?默認你是明白的!」
年輕人越來越宅,越來越喜歡單身,「獨身綜合癥」也流行起來。

▲日本人對無故受恩惠非常謹慎,不輕易接受陌生人的幫助,否則會渾身難受。
10·戀漢字
沉默寡言的日本人愛寫漢字。
二戰(zhàn)后,美國建議日本廢除漢字,使用日語羅馬字。但日本人罕見地拒接了美國意志。認為「漢字是日本國家的文化根本,必須與天皇制度一起保留?!咕瓦@樣,日本成了除中國之外世界上唯一一個保留漢字的國家。

京都清水寺,每年新年有一個儀式:用一個漢字總結新一年運勢,然后請清水寺住持現(xiàn)場書寫。
▼

日本人擅用「和制漢字」。很多詞與中國漢字寫法相同,但意思千差萬別。
▼

這些中國流行的網紅詞,竟然都是日本人發(fā)明的。
▼

日本的地名都很好聽,有的極富詩意,有的極具喜感:我孫子、越后有妻、飛驒高山、飛鳥山公園、姬路城、六本木、表參道、日光、青森……多美的名字?。?

11·戀二次元
日本人太愛漫畫了!
許多中國年輕人的童年回憶殺里,都有捂被窩看日本動漫、拼手工模型、著魔Cosplay的片段。

▲《知日》雜志出版了兩期漫畫主題「太喜歡漫畫了」、「萌」,好看到賣斷貨。
宮崎駿、鐵臂阿童木、哆啦A夢、櫻桃小丸子、足球小將、灌籃高手、名偵探柯南……沉迷于漫畫里,世界是幸福的!
回到現(xiàn)實生活,日式二次元也經常浮現(xiàn)。



▲日本柳川旅游宣傳片中,柳川萌妹子將原本姿色平平的柳川展示到了極致。
日本的每個城市都會設計一個吉祥物。
大街上還有著各色各樣的漂亮井蓋。在日本1780個自治市里,就有95%個城市采用了設計獨特的井蓋?!?沒錯,這些都是政府形象工程,但真的太深入民心了吧!

如此精美的日本世界,
成了治愈現(xiàn)代人生活焦慮的解藥,
卻很難再次成為新世紀復燃的良方?
日本人看待事物太具象、細節(jié),缺乏統(tǒng)領全局的視野,日本社會更缺乏必要的「彈性」?!肝镔|為王」的工業(yè)時代,「戀物天賦」的日本能獨霸天下;但「服務為王」的信息化時代、智能化時代,日本人有點找不準節(jié)奏了。最主流的日本,成了全世界的非主流。?
但無論如何,
這個民族的高明審美,折服了我們。
2020年,日本將迎來它的第二次奧運會。
日本,值得反復觀看。哪怕從最淺表的感官層面。你只有親身去了,才算看見了「日本竟然是這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