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要派海軍來印太示威,向中國示威?

文/行走斯圖卡
立陶宛為了換取美國的支持,被拱上了反華第一線,操弄臺海問題也因此被中方反制;但是立陶宛當局似乎還有幻想,其外長蘭茨貝爾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接受采訪時說,中國的憤怒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局勢升級的情況已經(jīng)預料了;隨后還宣稱“中方的反應是暫時的,兩國關系還是會一步步正常化”。
看得出來,立陶宛到現(xiàn)在還沒有分清楚東南西北,幻想著依靠美歐的撐腰,能逼迫中國接受“既定事實”;同時為了證明立陶宛有能力介入印太事務,最近還決定向西太平洋派出海軍!
不得了了!“波羅的海之狼”要來了!那可是波羅的?!白顝姶蟮摹钡暮\?!擁有足足630名水兵和9艘軍艦,其中最大的兩艘是德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建造、排水量645噸的掃雷艦!而最珍貴的恐怕是德國在1955年建造的另外兩艘掃雷艦——說真的,這支海軍要來印太或南海,其他國家軍艦都得靠邊閃,萬一撞壞了這些文物,賠不起??!
這讓我想起了以前岡比亞的“天降猛男”賈梅,立陶宛比他更厲害,都自以為將自己成為“國際舞臺上不可或缺的明星”,自認為當年整垮了蘇聯(lián),現(xiàn)在還能逼中國接受所謂“分裂”的現(xiàn)實?
要我們說,你這個彈丸小國還是先熬過這個寒冬再說吧。據(jù)俄羅斯《觀點報》披露,立陶宛正在成為歐洲地區(qū)能源短缺最嚴重的國家,當?shù)貙<覍⒃蛲频蕉砹_斯頭上,但是《觀點報》指出:這其實是立陶宛尋求“能源獨立”的結(jié)果。
報道指出,該國為了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等能源的依賴,實行所謂的“能源多元化”政策,主動放棄了不少原有的能源系統(tǒng),導致如今受歐洲天然氣緊張的影響,造成了巨大的經(jīng)濟損失。
在2009年以前,立陶宛是歐洲的電力出口國,因為該國有蘇聯(lián)時代留下的伊格納利納核電站。但是為了討好歐盟,立陶宛當局表示將會發(fā)展“對環(huán)境友好的新能源”,最終在2009年徹底關閉了核電站,于是立陶宛立刻變成了歐洲最依賴電力進口的國家之一。
當時立陶宛還向歐盟發(fā)出了一份報告,盛贊自己在“綠色能源”方面取得了“杰出成就”——這大概就是:歐盟覺得立陶宛做個太監(jiān)比較好,所以立陶宛當局立刻將自己腰部以下全部切除,變成了癱瘓,然后夸耀“沒有人做得比我更徹底”。
就這樣一種國家,講“獨立自主”它是聽不懂的,因為它只能理解“爸爸的要求就是它的全部”。
退出“17+1”機制,立陶宛的理由是覺得中國對它只有876萬歐元的投資,遠不如歐洲很多國家獲得的投資金額,嫌棄中國沒有“雨露均沾”;這種理由著實讓人發(fā)笑,立陶宛又不照照鏡子,自己是個什么貨色,既沒有戰(zhàn)略資源、又沒有市場上緊俏的特產(chǎn),中國憑什么白給投資?
立陶宛試圖將自己樹立為“即便挑釁了中國也沒什么大不了”的典型;因此我們必須要讓它明白,我們的怒火絕不是“暫時”的,只要它還繼續(xù)執(zhí)迷不悟,中立關系將會不斷惡化,直到歸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