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部隊編制系列:1942年美軍北非裝甲師,中型坦克連裝備圖解
前兩天在更二戰(zhàn)德軍早期裝甲連編制的時候,有不少小伙伴希望我寫一下美軍裝甲部隊。我尋思在中文互聯(lián)網(wǎng)上確實很少有人做美軍坦克編制的,所以這篇先寫個試試水,畢竟英文資料比德文資料好找多了不是~?
這篇描寫的美軍中型坦克連是1942年3月1日的編制,美軍官方編號為T/O&E 17-25。
美軍裝甲師下轄兩個裝甲團,每個裝甲團的戰(zhàn)斗序列是一個輕型裝甲營和兩個中型裝甲營,每個中型裝甲營下邊有三個中型裝甲連。
中型連的大致成分如上,咱們一個個來。
連總部配置如圖,兩臺M3李中型坦克,一臺M2半履帶卡車,一臺威利斯吉普,包括連長在內一共25人。
維保部是兩臺M3半履帶+一臺威利斯吉普,通常來說,一臺M3半履帶用來拉人,另一臺上放設備用于戰(zhàn)場搶修,但連這一級的維修水平也就是處理個掉鏈子、充電、換機油之類的,真被打壞了需要團屬維修連收拾爛攤子。
這部門有兩臺拉彈藥/補給的兩噸半GMC6X6卡車,另外還有一臺同款廚子車,有意思的是后勤部居然有一臺道奇3/4噸的M6炮車,上頭裝有一門37mm反坦克炮(強烈建議這貨加入戰(zhàn)爭雷霆...),這個部門總共18人。
再就是三個坦克排,每個坦克排都是五臺M3李中型坦克,這里比較奇怪的是我看到的人員編制是30人。而M3中型坦克是7人制車組,分別是車長、駕駛員、無線電操作員、75mm炮手+裝填手、37mm炮手+裝填手,滿打滿算得35個人才夠。不知道是不是1942年3月時的M3李還沒有配備電臺,和英國那批M3格蘭特一樣,少個通訊兵。
當然,估摸有人會問M4謝爾曼呢?M4得到1942年9月才開始投入北非戰(zhàn)場試用,正式進入美軍裝甲師編制得到1943年9月,這個咱們后期再說。
M3李這批坦克并不算成功,槽點很多,比如75mm主炮糟糕的射界,過高的車身,坑爹的越野能力,無用的37mm炮等等。但這其實有一定時代局限性,美國人在二戰(zhàn)之前就沒多認真的去想打陸戰(zhàn)。你就想,1940年之前美帝那票M2、M3輕坦是有多沙雕。而M3李中坦也只是40年開始美軍覺得二戰(zhàn)自己避免不了,所以只能趕工了。
上邊兩個圖是40年前美軍的T5E1 37mm中型坦克和T5E2 75mm自走炮的原型車,M3李估摸是想在打仗時候搗鼓一種既可以用37mm反坦克(40年時37mm炮用來反坦克剛好),也可以用75mm炮反工事(所以M3會奇葩的把這門炮放在車身而不是炮塔上)的坦克,所以就弄出了M3這種奇葩玩意,但M3李在剛到非洲的時候確實讓隆美爾很頭疼,而且和北非那票早期盟軍廢材坦克比起來,M3算得上是皮實炮猛。
算了,不了坦克,對這塊不擅長,多說多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