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學家馬丁·威廉姆斯:罕見干旱讓洞庭湖提前進入枯水期,建議提早為越冬候鳥做準備
近日,一名長期致力于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鳥類學家馬丁·威廉姆斯(Martin Williams)發(fā)來信息,表達了對于洞庭湖和鄱陽湖地區(qū)因干旱受災的人們的慰問。他在新聞上看到有關中國南部旱災的報道感到非常痛心,同時也表達了他作為一名鳥類保護者的擔憂:大量候鳥正要往鄱陽湖、洞庭湖飛去,建議提前為越冬候鳥做足準備。
?
今天夏天,全球多地干旱高溫,全球性的氣候災難正在人間真實上演,就連北極都在過夏天?!皻夂蜃兣币褟慕炭茣碗娨晛淼搅巳藗兙唧w的生活中。正如《流浪地球》的預言那般:“最初,沒有人在意這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氣候變化(climate change)已不再是“危言聳聽”的斷言,氣候危機已然降臨。
?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fā)展基金會(簡稱中國綠發(fā)會、綠會)作為一家全國一級學會,同時也是聯(lián)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的觀察員機構、《國際濕地公約》的觀察員機構、聯(lián)合國《保護野生動物遷徙物種公約》(CMS)的合作伙伴和“CMS中亞遷飛區(qū)倡議”的觀察員機構,持續(xù)關注全球的氣候變化、濕地生境及鳥類等生物多樣性,積極探索氣候變化如何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協(xié)同增效,努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實現(xiàn)共筑地球生命共同體的美好愿景。
?
據(jù)《極目新聞》最新報道,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曾經(jīng)的“云夢澤”)今年夏天經(jīng)歷了自1961年以來的罕見干旱,水域面積減少約66%;洞庭湖生態(tài)也發(fā)生了罕見的變化;對周邊農(nóng)業(yè)和漁業(yè)的發(fā)展也帶來了災難性的影響。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泊,地跨湘鄂兩省,湖泊面積2650平方公里,是長江僅存的兩個大型通江湖泊之一,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diào)蓄湖泊,在維系長江中下游流域江湖關系和生態(tài)平衡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素有長江之腎之稱。
?
據(jù)了解,“洞庭湖的水位7月底就退到往年冬天時的位置”,“湖底的水草生長期提前,將可能對以草為食的候鳥產(chǎn)生不利影響。另外,魚類的死亡也可能會對候鳥產(chǎn)生影響”,不免讓人深感擔憂。
對此, 馬丁·威廉姆斯表達了無限擔憂。他建議洞庭湖當?shù)靥崆盀榧磳⑶皝碓蕉暮蝤B做足準備。他表示“很快,大量的候鳥就會朝這里飛來......。如果能提前做一些準備工作是最理想的;除非有驚人的秋雨量,否則可能會有大問題?!?/span>
?
文/Samantha? 審/綠茵
?
相關閱讀:
直擊洞庭湖旱災:湖床變成廣袤草原,大量魚類被困死亡(2022-08-22 22:18)
http://news.sohu.com/a/578997811_121284943
川渝極端高溫,只是災難的開始
https://mp.weixin.qq.com/s/tx-wfTYmRAOujNGxjrr2T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