鑿開七竅
鑿開七竅
? ? ? ? ?《莊子·應(yīng)帝王》
【原文】
南海之帝為儵,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
儵與忽,時相與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
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p>
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
【今譯】
居住在南海的帝王名叫儵,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做渾沌。
? ?
儵和忽,常常去渾沌那里見面,他們時常在渾沌管轄的地方相會,渾沌招待他們十分親善殷勤,接待他們甚好。
儵與忽相互商量回報渾沌的深情厚誼,說:“人人都有兩眼、雙耳、一口、兩個鼻孔七個孔竅,用來看外物、聽聲音、吃東西、呼吸空氣,這個渾沌卻獨獨沒有,我們試著為他鑿開出來七竅吧?!?/p>
他們果然開鑿起來,每天在渾沌的身上開鑿出一個孔竅,鑿到第七天七竅鑿通后,渾沌就死去了。
【賞析】
“儵”、“忽”都是虛擬的名字,都有急速、迅疾變化的意思,指急匆匆的樣子,象征有為;“渾沌”是和合未分的樣子,有渾厚淳樸之意,未破壞的自然狀態(tài),象征無為。
“儵、忽、渾沌” 都是莊子虛擬假托的人物名字。
莊子提倡自然,他認為世界的萬物是渾一的,無所謂的區(qū)別和不同。世界的一切變化也都是出于自然,人為的因素是外在的,附加的。反對人工對自然的干預,作者以渾沌之死的故事來說明這點。渾沌的無孔無竅乃是天然而成,儵、忽卻偏要以世俗常理來評判他,人為地干預他,結(jié)果造成渾沌的死亡。
它留給我們的啟示是:世界上的各種事物都有它的獨特特性,我們必須尊重事物的本來面貌,切不可穿鑿附會,尤其切不可搞無效乃至有害的勞動。
有為的舉動,正好破壞了道家無為的思想。這種哲學思想應(yīng)用在政治上,便主張帝王們清靜無為,不可生事擾民。
《莊子·應(yīng)帝王》的主旨是說明為政當無治。它表達了莊子的為政思想。主張為政之道,無要需用干涉的手,應(yīng)當順人性之自然,以百姓的意志為轉(zhuǎn)移。
那么,什么樣的人“應(yīng)”成為“帝王”呢?按莊子的主張而論,應(yīng)是能夠聽任自然、順乎民意、行不言之教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