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算魯智深武松和韓世忠岳飛的年齡,才知道這兩位好漢沒成為抗金勇將,是被五個人坑了

梁山第一大俠魯智深在六和寺化作一縷青煙,這位原本可以成為一代名將的武功高手,卻成了落寞的坐化僧人。我們在扼腕嘆息的同時,既希望他坐化是假、遁世是真,同時也不能不琢磨一下:只要再堅持個五六年,他就可以在靖康之難發(fā)生后名正言順地重歸老種經(jīng)略相公麾下,并有機會加入岳家軍、韓家軍,在抗金戰(zhàn)爭中成長為一員勇將。
以魯智深的武功和人品,無論是在哪一支抗金部隊,都是會大受歡迎、大顯身手的——梁山聚義和金兵南侵就是前后腳的事情:魯智深坐化于宋徽宗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靖康之難發(fā)生于公元1127年。

魯智深的兄弟武松的生卒時間是可以推算出來的:宋江坐樓殺惜那一年,武松景陽岡打虎后對嫂子潘金蓮介紹說自己二十五歲。宋江起事是在宣和元年,也就是公元1119年,時間倒推二十四年(古人的年齡虛一歲),武松應(yīng)該出生于公元1085年,魯智深比武松大五歲,應(yīng)該生于公元1080年。因為《水滸傳》在時間敘述上有些模糊,所以這二人的出生時間推算起來可能有一兩年的誤差,但誤差不會超過兩年。
岳飛的出生日期是有據(jù)可查的,是1103年,這就是說,魯智深坐化那一年,岳飛已經(jīng)年滿十八歲,并且在第二年就入伍當了“敢戰(zhàn)士”。
這樣算起來,武松只比岳飛大十五歲,魯智深稍大一點,在抗金烽火燃起的那一年已經(jīng)年近四旬,兩個三四十歲的武功高手,正是當打之年。
岳家軍崛起時,魯智深和武松正值壯年,他們跟韓世忠比起來,年紀一點都不大:韓世忠生于1090年,也僅比武松小五歲而已。

這樣細算下來,如果兩位梁山好漢與兩位抗金名將序齒排班,應(yīng)該是魯智深居首、武松行二、韓世忠老三、岳飛年紀最小。
如果魯智深沒有坐化、武松沒有心灰意冷遁入空門,一定會成為韓世忠和岳飛招攬的對象。在韓家軍和岳家軍中,比魯智深、武松年紀大的名將也不可能沒有。
魯智深坐化,是武松真正出家(他一開始是一個冒名頂替的假頭陀)的誘因,魯智深之所以遁入空門,是被他遇到的四個人坑了,這四個人直接坑了魯智深,也間接坑了武松:如果魯智深沒有坐化,而是慨然加入岳家軍、韓家軍,武松怎能不提刀同行?
百戰(zhàn)余生的魯智深重回大宋軍營,身強力壯且經(jīng)驗豐富,一定會大放異彩,武松雖然只剩一條胳膊,其戰(zhàn)斗力也絕對可以碾壓李逵等尋常高手(史料中的節(jié)級李逵降而復(fù)叛,殺了上司后叛宋投金)。
魯智深之所以錯失成為一員勇將(退一步說也是悍將)的機會,應(yīng)該是被五個人坑了:他先是被坑上五臺山,然后又被坑上梁山,最后又被宋江帶著跳進了更大的火坑——受招安而沒有重歸種家軍。

最后一個坑宋江的人,當然是及時雨宋江,宋江坑魯智深不是一次兩次而是三次:第一次,他先做通了青面獸楊志的工作,讓楊志提出二龍山并入梁山,欠了宋江人情的魯智深不好拒絕,就從二龍山之主變成了可以被宋江斥退的一般頭領(lǐng)——宋江呵斥魯智深,發(fā)生在沒羽箭張清投降之后,那時候宋江已經(jīng)坐穩(wěn)了梁山頭把交椅,要給“吾師(宋江對魯智深的尊稱)”一點顏色看看了。
如果不上梁山,魯智深帶著二龍山人馬投奔種家軍,只有七個頭領(lǐng)和千把人的隊伍,不顯山不露水,根本不會引起朝廷注意,種師道和種師中都接得下、罩得住。
宋江第二次坑魯智深,當然是全伙受招安,當時魯智深和武松以不改服色而表示保留反對意見:即使想為朝廷出力,也沒必要去吃高俅童貫的嗟來之食,我們不會自己拉著隊伍去投奔老種經(jīng)略相公嗎?

梁山軍人多勢眾,朝廷有尾大不掉之憂,樞密院(宋朝最高軍事機構(gòu),基本相當于總參或軍令部,岳飛后來曾任樞密副使,也就是次長)提出的安置辦法,現(xiàn)在想來是很周全也很安全的:“被陷之將,仍還本處。外路軍兵,各歸原所。其余之眾,分作五路。山東、河北,分調(diào)開去?!?/strong>
宋江想擁兵自重,就謊稱眾好漢反對,又走后門游說其他樞密院大佬,寧肯去跟遼國、田虎、王慶、方臘死磕,也不撒手放棄梁山軍指揮權(quán),不但斷送了魯智深最后一次歸建種家軍的機會,也斷送了半數(shù)以上梁山好漢的性命。
除了梁山軍主宋江,坑害魯智深人人還應(yīng)該有四個,他們就是金翠蓮后來傍上的大款趙員外、在野豬林獲救的豹子頭林沖、桃花山盜馬賊打虎將李忠(電視劇里是小霸王周通)、白虎山的獨火星孔亮。
魯智深領(lǐng)導(dǎo)的二龍山可謂不為福先不為禍始,他們只求溫飽而不攻城略地,在青州境內(nèi)基本與官府井水不犯河水,慕容知府為了粉飾太平,根本就不會向朝廷上報自己的轄區(qū)有多少“匪患”,他用負罪在逃的雙鞭呼延灼征剿,純屬死道友不死貧道:呼延灼獲勝,功勞是慕容知府的,呼延灼戰(zhàn)敗戰(zhàn)死,都可以說他早就被梁山滅了,與青州無關(guān)。
呼延灼單挑打不贏魯智深和楊志中的任何一個,武松出手,呼延灼必死無疑。

呼延灼以敗逃之將的身份寄居青州,一開始也僅僅是跟偷了他踢雪烏騅的桃花山過不去,打虎將李忠武藝低微打不過呼延灼,這才想起要把魯智深拉下水:“我聞二龍山寶珠寺,花和尚魯智深在彼,多有人伴,更兼有個甚么青面獸楊志,又新有個行者武松,都有萬夫不當之勇。不如寫一封書,使小嘍啰去那里求救。若解得危難,拚得投托他大寨,月終納他些進奉也好。”
魯智深和青面獸楊志先后與呼延灼單挑戰(zhàn)平,保住了桃花山不滅,呼延灼也就坡下驢撤軍去打即將攻打青州城的孔家兄弟。
宋江原本就是個戰(zhàn)五渣,他教出的徒弟也不堪一擊,呼延灼很輕松就生擒了白虎山大寨主毛頭星孔明和上百個嘍啰,二寨主獨火星孔亮像李忠周通一樣,又跑到二龍山求救,這才有了后來的“三山聚義打青州,眾虎同心歸水泊”——上梁山屬于不為雞首而為牛后,讀者諸君當然知道這不是魯智深本意。

除了李忠孔亮這兩個山賊,富甲一方的趙員外和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也把魯智深坑得不輕:趙員外謊稱有人追捕,把魯智深送上了五臺山;林沖在野豬林一句話泄露魯智深行藏,弄得他連大相國寺菜頭也當不成,只好漂泊江湖,最后在二龍山坐地稱王。
趙員外有偌大一個莊園,別說一個魯智深,就是有十個八個,也都藏得住,他把魯智深送進寺廟,就是要斷了金翠蓮的念想,養(yǎng)外室的小丈夫這點鬼花樣,讀者諸君自然能一眼看穿。
趙員外斷了魯智深塵緣,林沖在野豬林那句話也大有深意:“這個(魯智深一杖斷數(shù))直得甚么,相國寺一株柳樹,連根也拔將起來?!?/strong>
當時董超薛霸的反應(yīng)是“只把頭來搖,方才得知是實”。在此之前的十七八天里,董超薛霸只是懷疑魯智深的身份而沒有證實,魯智深的口風也很緊,董超薛霸想探他海底卻被一眼識破:“你兩個撮鳥,問俺住處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灑家?別人怕他,俺不怕他。灑家若撞著那廝,教他吃三百禪杖。”

魯智深保守了十七八天的秘密,被林沖一語道破,于是魯智深悲劇了:“高俅(原著中是三個字的罵人話)恨殺灑家,分付寺里長老不許俺掛搭,又差人來捉灑家。卻得一伙潑皮通報,不是著了那廝的手。吃俺一把火燒了那菜園里廨宇,逃走在江湖上。東又不著,西又不著?!?/strong>
魯智深走投無路,完全是因為遇人不淑,要沒有宋江、李忠、孔亮、趙員外、林沖先后挖坑設(shè)套,他可能既不用出家也不用落草。
讀者諸君也可以設(shè)身處地替魯智深武松想一想:如果不是這五個人做事不地道,梁山數(shù)一數(shù)二的兩位真英雄,在六七年后,會不會成為抗金軍隊中的一員勇將?除了這五個人,還有哪些好漢或官員,也參與了坑害魯智深武松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