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卡片·禹余糧
【本經(jīng)原文】味甘寒,主咳逆寒熱煩滿,痢赤白,血閉,癥瘕大熱,煉餌服之不饑輕身延年。
【產(chǎn)地】產(chǎn)于山島或是池澤,乃石中黃粉。
【性味】味甘寒,無毒。
【主治】禹余糧為固補下焦要藥,主治滑泄下血,血閉血虛,四肢虛而不仁,崩露赤白。
【別錄】療小腹痛結(jié)煩疼。
【甄權(quán)】主崩中。
【大明】治邪氣及骨節(jié)疼,四肢不仁,痔露等疾,久服耐寒暑。
【靈胎】除熱燥濕,止利消瘀。
【用量】入煎劑錢半至三錢,水飛用五分至一錢。
【禁忌】重可去怯,故為鎮(zhèn)納固補之劑,下焦有實熱者忌,虛者良。
【倪注】此藥多使用于下膿血利不止,常與赤石脂同用。
【炮制】揀去雜質(zhì),刷去灰塵,搗碎,置鐵鍋內(nèi),煅透,趁熱倒入醋漬淬,取出,曬干,研粉即得。
【容川】是石谷中之土質(zhì),又具澀性,故以填澀胃腸,甘而微咸,甘能補正以止利,咸能入腎以澀精。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