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航海第一人鄭和,一生境遇凄慘,但功績彪炳青史!
洪武十四年傅友、藍玉奉朱元璋之命遠征云南,明軍勢如破竹,僅用半年時間就平定了云南全境,戰(zhàn)后很多兒童成為了戰(zhàn)俘并被閹割成為了太監(jiān)。

明成祖朱棣
年僅11歲的馬三保正是這些不幸孩子中的一員,從此這個年僅11歲的少年,開始跟隨明軍征戰(zhàn)四方,北方的風雪,大漠的黃沙,處處都留下了他的痕跡,然而悲慘的遭遇不但沒有磨滅他心中的希望和信念,反而讓他頑強地活了下來。
在度過五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后,他遇到了一個影響他一生的人,這個人就是朱棣??僧敃r的朱棣還是燕王,他挑選馬三保做自己的貼身侍衛(wèi),從此馬三保就跟隨朱棣左右成為了他的親信,并在之后的靖難之役中出生入死立下大功。
永樂元年,朱棣登基后,立刻封馬三保為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這已經(jīng)是內(nèi)官的最高官職,永樂二年朱棣又給予他更大的榮耀“賜姓鄭”,之后他就改名為鄭和。朱棣安排鄭和出海,有兩個目的不僅要尋找靖難之役中消失的建文帝,還肩負著威服四海,胸懷遠人的使命。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日鄭和在福建五虎門起航開始了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遠航的征程,鄭和明白自己此次所負的使命和職責,但是他并不知道此時此刻他正在創(chuàng)造一段歷史,將會被后人永遠的傳頌。
托當年一代梟雄陳友諒的福,朱元璋對造成技術(shù)十分重視 ,在朱元璋的鼓勵的之下明朝的造船工藝得到了極大地發(fā)展,據(jù)史料記載,當時鄭和的船只中最大的叫寶船,這條船到底有多大:“大著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十八丈;中著長三十七丈,一十五丈?!倍疫@條船有十二張帆,它的錨和舵也都是很大。

種種數(shù)據(jù)來看這條寶船相當于現(xiàn)如今的航空母艦。這條寶船也就是鄭和船隊的主力船。此外還有專門用于運輸?shù)鸟R船,用于作戰(zhàn)的戰(zhàn)船,用于運糧食的糧船,和專門在各大船只之間運人的水船。
鄭和率領(lǐng)的就是這樣一直艦隊,艦隊之名實在是實至名歸。據(jù)統(tǒng)計鄭和出海帶的將士卒總共兩萬七千八百余人。從人數(shù)來看這支船隊無論如何都不像是去尋人或者辦外交的,倒是很讓人懷疑是出去打仗的,但是事實這確實是一支友好的艦隊,所到之處沒有戰(zhàn)爭和鮮血,只有和平和友善。強而不欺威而不霸,這才是一個偉大國家和民族的氣度與底蘊。

鄭和的船隊向南航行,首先到達了占城,然后至占城南下半個月之后到達爪哇,鄭和的船隊到達此地以后本想繼續(xù)南下,誰想一場悲劇讓船隊被迫停止。而鄭和也要面對他的航海生涯中的第一次艱難考驗。

當時統(tǒng)治爪哇國的有兩個國王東王和西王,互相之間開戰(zhàn),東王戰(zhàn)敗西王追殺,不湊巧的是鄭和的船隊正好路過東王的領(lǐng)地,西王手下的人殺紅眼了,竟然殺了船隊上岸成員170多人,鄭和手下的士兵知道后十分憤怒和激動跑到鄭和面前聲淚俱下,要求就地解決西王。
鄭和很憤怒完全有理由去攻打這位西王,而且毫無疑問這是一場毫無懸念的戰(zhàn)爭,鄭和的隊伍裝備了火槍火炮等先進武器,而對手不過是當?shù)氐耐林?,只要鄭和一聲令下,將輕易獲得勝利,并為死難的船員報仇雪恨。

但是他沒有下達命令,鎮(zhèn)定的告訴下屬如果我們現(xiàn)在開戰(zhàn)自然可以取得勝利,但是那就偏離了下西洋的原意也會耽誤船隊的行程,更嚴重的打敗爪哇的消息傳到西洋各國就會受到懷疑 ,也就無法完成自己的使命。還派部下去西王的駐地交涉此事,西王知道自己的人殺害了大明的人后立即派使者去鄭和處反復解釋是誤會,還命令手下連夜去明朝謝罪。
朱棣知道了這件事后稱贊了鄭和,并狠狠地2教訓了西王的使者,還讓爪哇賠償六萬兩黃金。但是兩年之后爪哇使者忐忑地拿著勉強湊到的一萬兩黃金,卻得到了他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

看到爪哇使者拿來的一萬兩黃金之后朱棣明確地告訴他們“我早就知道你們是拿不出來的,也不是真的讓你們拿出黃金來,只不過是想讓你們知道自己的罪過而已?!?span id="s0sssss00s" class="bjh-br" style="">
朱棣的這一表示完全征服了爪哇,自此之后爪哇每年向中國進貢。在經(jīng)過這段風波之后是一路南下,先后經(jīng)過蘇門答臘西蘭山等地,一路與西洋各國交流聯(lián)系并開展貿(mào)易活動,這些國家也紛紛派出使者跟隨鄭和的船隊航行,準備去中國向永樂皇帝進行朝貢,帶著貿(mào)易得來的物品和各國的使者鄭和到達了此次航行的終點——古里。

古里也就是今天印度的科澤科德,是一個重要的中轉(zhuǎn)站。由于古里的統(tǒng)治者曾經(jīng)多次派使者到中國朝貢,并向中國稱臣。
永樂三年明成祖給古里統(tǒng)治者發(fā)放詔書正式封其為國王,并賜予印誥等物,可是詔書寫好了卻送不過去,受封的這位國王還在印度,所以鄭和這次是帶著詔書來到的古里,他拿著詔書以大明皇帝的名義正式封當?shù)亟y(tǒng)治者為古里國王,從此兩國關(guān)系更加緊密。此后鄭和下西洋皆以此地為中轉(zhuǎn)站和落腳點。

封賞過后鄭和準備回航,他帶著屬下和當?shù)厝艘黄鸾⒘艘蛔?,并且刻上了碑文用來紀念這段歷史。
讓鄭和沒有想到的是美麗的古里是他第一個海航的終點,也是他傳奇一生的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