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凡塵瑣事-今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知是何年何月,又是何朝何代,只言丁卯年巳月寅日,這天,驕陽高照,百草茂盛,鳥語花香,寂靜平祥的晴空猛然間數聲巨鳴,又恢復往日的安靜。誰不經意抬頭間,這才發(fā)現天空中飄著數朵五彩祥云,看他七色相間呈半圓狀,恰似金陽四散,卻更勝幾籌,也不知何時,它又不見了……

一、??????? 初入凡塵
這片沉睡的土地上,高山如雨,林木豐盛,宛如一條巨龍伏臥于此,在龍首所在的那座山中,有個名為瑜昇的村莊,村子里有戶姓子的人家,本過著幸福安康的日子??山陙碚昙覈鴩\扭轉的非常時期,事態(tài)多變。此時國家剛剛經過了幾十年的戰(zhàn)亂,新的生產力剛剛萌發(fā),新的步伐才在摸索,國家的日子不好過,老百姓更是不用說。子家也在國運的顛簸中,顯得很貧困,這是當時社會的普遍現象,他家只不過是千萬家庭中的一員,子老爺子膝下五子一女,也算個大家庭了。大兒子客居他鄉(xiāng),其余五個留在身邊,老爺子一天政事在外,家中農活又多,不多難以維持這數十口人的家庭生活!最后二兒應試落榜后,又幾經周折最終只得在家務農,后因種種原因,老二迫于新婚后不滿十月就從這個大家庭中分了家,搬了出來,和祖父,祖母居住在老院子里,開始了他們的獨立生活。
一個偌大的院子,僅有一座房子,是祖母的居住處,而他們呢?靠山還有三口土窯,供他們居住和儲存食物、用品。就是這樣的家庭里,這天降生了一個新的生命,取名子云。
也是這天,離瑜昇不過五十里路的珺綏村,一戶姓易的人家里,同樣降生了一個新的生命,而且是一位可愛的姑娘,不久,有位云游的道人途徑她家,觀其相貌,為其取名為云。
再說貧窯中降臨的那位公子子云吧,隨著時光的移動,也一日日長大,轉眼間已是“百日大賀”之時,然如此貧困的家庭也驚不起多大的浪花。云父看著可愛的兒子,他那大大的眼睛看著他一眨一眨的,似乎在說:“爸爸,我能理解……”父親的眼睛濕潤了,便輕輕的一笑,轉身走了。云父由于各種原因未曾高中,但其才華相貌不可否認。一會兒,他不知從那兒找來兩張白紙,拿出他的畫筆,輕點幾下,一條栩栩如生的龍和一只雄偉的虎出現在他的筆下,這也許云長大后也不能所及吧。父親讓母親拿來漿糊和母親一起把它們貼在了寒窯的窯壁上,算是夫妻倆對兒子“百歲”的最珍貴禮物吧,這也難為他們了。而我們可愛的小云兒卻在襁褓中對著龍虎歡笑。傻傻的他哪知父母此時的心情呢?夫妻倆看著兒子不太自然地歡笑,心里也多了一絲溫暖……
一日,父親不在家,老祖母也不在家中,小云兒和母親倆待在家里,他家坐落在整個村子里地勢最低的一片,前面就是一條寬幾百米的石溝,在那時,雨水豐足,此溝里也是水流急速,可稱為小河了吧。這天,突下暴雨,這場雨是數十年難遇的大雨,傾天辟地的水一下子突涌而來,云家那座小院子里霎時間水已注滿,洪洪流水都從門口突涌而出,擠壓著發(fā)出吼聲,母親嚇壞了,抱著小云兒也不敢待在窯洞里了,但院子里到處是水,恰好院子西南方向有塊高出的地方有棵杏樹,母親便和云待在那兒。雨水仍舊狂奔而下,母親急得哭了,小云兒也驚奇的望著那么多水在狂獗。母親害怕呀,她不是怕自己,而是怎樣才能將這不到周歲的小孩保護好,不被洪水沖走,父親不在,她該怎么辦呢?淚水已經和雨水融為一體,到處飄著慈愛的淚花。這時,一個聲音從遠處傳來。
“別怕,孩子水是沖不去的……”,說話的是村子里一位老奶奶,后來她非常疼愛云,一直到現在。但是母親還是怕,在那個年代里,不像今天,更何況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女子和一位不到周歲的孩子在這狂水之中??扇慰袼谅?,也沒有沖上她們母子呆的那塊地方,雨過天晴,她們幸存下來了,在這場雨災中,不知有多少生靈魂歸它野……
當同齡大孩子都學爬著向前走時,云他卻微笑著向前移,他沒有爬下,而是坐著用小屁股向前挪動,大人讓他爬下,他就不動了,唉,這孩子真是地,沒辦法,就不再讓他爬了。就這樣,慢慢地他可以站了,走了。
他一歲了,會說會走了,也可以簡單的辨別外物的聲音,那年春末,他家終于從那寒窯中搬移出來,走進了新宅。
新宅全是靠人力先筑起土墻,再用泥巴和土坯、麥草、木頭等修造的土坯房。
筑土墻是件很累的事情,家里窮,經濟條件不好,也買不起磚,只好靠自己和村里人幫忙,通常自己家里人先提前準備好筑土墻的土,土不能太干燥也不能太濕。準備好之后就叫上親戚和村子里的人幫工,大家一起夯。土墻一般高在2米左右,是用木板和木頭做成臨時模具,再往里面填土,用半球形的鐵錘夯實,這樣一層一層打起來的。第一面墻見于四處獨立無援,就在要筑墻的兩頭都埋栽一塊與墻同寬比墻高的木板擋住。見于成本,一般都是一頭用木板,一頭是用筑墻的木頭排綁在一起做的臨時板。兩邊立好了板,第二步就是在木板外側兩邊各放一根木頭,用繩子綁住木頭的兩頭,這樣就行成了一個封閉的長方,也就是臨時模具。接下來往這個長方里面填滿土,用鐵錘夯實,第一層就好了。接下來在第一層的木頭上放第二層木頭,填土、夯實。第三層一樣。當然不是這樣一直把木頭壘上去,到了第四層后,就去掉最低層的木頭,翻上去放在最上層,這樣幾個翻翻后,第一面土墻才可以完工。后面的墻筑法都一樣,只不同的是,兩頭不能都用木板,而是在上一面墻的墻端兩側栽兩根木頭,上方兩端也固定住,作為夾板,和木楔子配合用來固定這一端筑墻的木頭,另一端和第一面墻相同,是用木板,這樣墻端面和木頭、木板又構成了臨時模具。
土坯,是把濕土放在用木頭做成的模具里,這種模具有長方形和正方形兩種。然后用直徑二十公分左右平面的石錘夯實,曬干。和磚塊用法一樣,但是堅實度差遠了。這個也是力氣活,不過土坯要家里人自己準備,一般村子里人是不幫忙的。因為量大,費時間,而村里人都很忙,也無暇顧及。家里條件好的,就花錢雇人,家境不好的只有自己準備了。
修房子,一般是村里人互相幫工,再請來木匠,房子除前面外,其他三面為了節(jié)約成本都用兩米高的土墻已經圍好,接下來就是用土坯和混有麥草(2-4公分長短)泥漿砌墻?;煊宣湶菔菫榱死喂?,和水泥里的鋼筋原理相同。在砌墻時會在墻里預埋幾根木頭,作為頂梁柱。墻面砌好后,用兩根或四根三十公分左右的木頭做大梁,再間隔十二公分左右橫排十公分左右的木頭,木匠用釘子或卯固定,上層再鋪上蘆葦,固定。在蘆葦之上蓋上泥漿,放上瓦片,這算房子的大樣子就成了。
別看就這樣,一座院子要花去好人力和時間。木頭、蘆葦,木匠等等也是一筆不少的開資。他家還好,舅舅是木匠,可以省些,可就這樣蘆葦都是用小的樹枝代替的。
為了這座新的院子,父母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年輕的母親也因勞累過度而留下以后的病因,二舅也在給妹妹蓋房子時受了傷,雖說不久后就痊愈了,但當時的醫(yī)療條件和家庭條件,致使后來身體也有些不適……
迫于生活,父親也時常在外,母親又忙于家業(yè),小云兒只好在農活繁忙之時暫住于外婆家,由姥姥,嬸嬸和小姨她們照護,還記得云剛到姥姥家不久,他表弟瑤宏出生了,他的哭聲讓小云兒聽見了,他便問姥姥:
“姥姥,哪兒有個娃娃哭?。俊?/p>
“沒有啊,那是咱家的小貓叫了,哪里有娃娃”姥姥笑著說。
“不是的,我明明聽見娃娃哭了,姥姥還騙我”
姥姥后來給他說,當時自己很驚訝,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知道,所以姥姥常說云最聰明,惹得其他姊妹們不高興……
子云在姥姥家住了三四年,他四歲時,他的小舅舅才十五六歲,養(yǎng)了一只小兔子,一天小兔子跑進了一個戰(zhàn)爭年代留下來的深洞里,他不敢進去捉它,就叫小云兒去捉,小云兒拿根小木棒,便跑到里面,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總是將小兔子趕出來了,一次,姥姥看見了,批評了小舅舅,說是那里面雖無危險,但很可怕,不要讓小云兒去了。小舅舅說:“沒事的,他說他不怕的”,但是姥姥還是不讓他再進去了,是呀,他那么小,怎么會知道害怕呀!
到了子云五歲那年,由于各種原因,離開了姥姥家,回到自己家里,此時他已經是非常頑皮的。父親、母親還是如同往日一般,每天去地里干活,把云和比他小三歲的妹妹鎖在家里,一個五歲的照顧一個兩歲的,唉!無奈呀!而子云卻常常在父母離開后,難耐被鎖在家里的日子,就用椅子墊著,爬過墻頭跑到外面去玩,父母發(fā)現后,對著那面兩米高的墻,又驚又怕。四年前的那幕幕刻傷了他們的心呀,他們再也受不了任何的打擊了。本來已是弱身,云又剛滿周歲不久,年小無知,翻燈離脈,他們怎樣才能看護好這個頑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