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一周的朋友》:不斷分別又不斷破鏡重圓

? ? ? ? 《一周的朋友》是一部讓我多次“望而卻步”的番劇。
? ? ? ? 我很早就聽聞這部番的大名,入宅之后沒過多長時間就不止一遍的在我視線范圍內(nèi)被提及。我也看到有很多up的雜談視頻中都有推薦,向我簡述這部番的優(yōu)秀,告訴我這部番的內(nèi)核。但也因此讓我對這部番不斷感到“恐懼”,直到最近我才第一遍看完了她。
? ? ? ? 那一陣,我剛?cè)胝笥训耐扑]一路看完了《CLANNAD》《可塑性記憶》《四月是你的謊言》《未聞花名》等等。我那時通過這些番劇第一次深刻的意識到“分別”一詞的分量。特別是在我們難得可貴的日常生活中,以各種方式發(fā)生的“分別”就像是神在宣告人的力量終究是有無法企及的地方,那種無力感......
? ? ? ? 《一周的朋友》正如片名,女主香織對朋友只能保持一周的記憶,在那之后記憶將會被重置。也就意味著每過一周,男主祐樹與香織都要經(jīng)歷一次“分別”。而且只要香織的病不好,這樣的分別可能就會一直持續(xù)下去,像無底洞一樣消磨人的耐性。所以即便祐樹能不斷地用樂觀的態(tài)度去接受這件事并不斷的重復(fù)從零開始交朋友的過程,但只要香織的病沒有康復(fù),注定是逃不過往復(fù)的悲劇。
? ? ? ? 香織也是一樣,我很難想象她每周在讀日記時究竟會懷抱著怎樣的心情——困惑?迷茫?還是說對這些曾經(jīng)發(fā)生的過去完全記不住的,傷心?是啊,對于自己完全不記得的一段記憶,日記讀起來就像是在讀別人的故事,在努力回憶卻又想不起的痛苦......這些困擾何嘗沒有纏繞在她周圍,而一切的來源是一本帶著善意的日記。


? ? ? ? 而在幾天前我有了一個機會——和幾位舊友去看電影。正巧國產(chǎn)的改編版《一周的朋友》上線影院,在朋友的選擇下我們決定看一看這部由趙今麥主演的電影。
? ? ? ? 直接說觀感:拋開對于原作的大量改編與兩位主要男性角色的演技不談,這是一部還不錯的電影,因為我們用的是免費票所以沒花錢,起碼不覺得浪費時間。印象深刻的只有趙今麥對比之下相當(dāng)優(yōu)秀的演技(和腿)。

? ? ? ? 可能是我看國產(chǎn)劇太少的原因,對于后面的轉(zhuǎn)折部分感覺還行不算狗血,所以很天真地認(rèn)為電影對于原作的改編程度不大,特別是電影前半校園生活部分拍得很貼近日式,更加大了我的誤會。
? ? ? ? 于是看完電影后,無謀的我認(rèn)為已經(jīng)知曉了全部劇情,重新?lián)炱鹪?jīng)被我丟在這部番門口的勇氣,打開了看番界面。

然而我傻眼了

不斷的分別
? ? ? ? 動漫沒有什么奇怪的反轉(zhuǎn)展開,只是在專注地講一件事:
藤宮同學(xué),請和我做朋友吧!
? ? ? ? 以我們的視角來看,答案無非是同意與否,但對她卻是不小的負(fù)擔(dān)。所以跑開時,她這么說:雖然很高興你能這么說,不過對不起。對于香織來說,朋友仿佛是近在咫尺的“欲望禁果”,總是在她面前引誘她,但她同時又要忍耐自己內(nèi)心中這份聒噪,因為她明白一旦記憶被重置,受到傷害的絕不是一個人。

? ? ? ? 這時的祐樹還不知道女主失憶的實情,以為自己被討厭了,受挫不敢再找女主搭話,但在基友將吾的鼓勵下重整旗鼓,再次找到香織。這次兩人把話說明白了,她告訴祐樹自己的病情,而祐樹在懷疑中選擇了相信。并看到再次到來的周一時香織那透露著冷漠與排斥的眼神,讓他更加堅信香織并沒有說謊。
? ? ? ? 他們交朋友的方式和過程......應(yīng)該說是特殊嗎?每周都要重新認(rèn)識一次,之前的記憶全靠讀日記來填補。雖然我上面說,日記可能會成為讓香織傷心的源頭,但實際情況要好很多。有祐樹的溫柔感染,再說香織失憶前也是個性格開朗的孩子,所以這個過程中出現(xiàn)過磕絆,但兩人依然靠共同努力的方式撐了過去。
? ? ? ? 香織的失憶癥狀,也有好轉(zhuǎn)。


可重圓的破鏡
? ? ? ? 日記——絕對是維系他們之間關(guān)系最重要的一環(huán),如果整個過程從這里被打破,不光之前所積攢的一切都會付諸東流,想要再建立一段完整的關(guān)系也會顯得更困難。
? ? ? ? 從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思考,這種最適合制造矛盾沖突的點自然不能浪費,所以設(shè)計一個弄丟日記的情節(jié)自然是最合理的思考方式——我這么想,也提前為這段劇情的到來做好準(zhǔn)備。
? ? ? ? 在兩人的一次爭吵后,香織不小心將日記弄丟在河邊。那天正巧下雨,人們被烏云籠罩著透不過氣。淋雨的香織也患病在床,直至下周一才康復(fù)。
? ? ? ? 祐樹像以往一樣,在午休期間與香織碰面,然而卻發(fā)現(xiàn)香織再次回到最初的那個樣子——冷冰冰的眼神。感情的轉(zhuǎn)變通過聲優(yōu)的演繹體現(xiàn)得非常突出,從那種想要知曉那個人的激動轉(zhuǎn)為對可疑陌生人的冷漠。祐樹自然是無法接受這樣的事實,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幫她找回那本丟失的日記。于是祐樹連續(xù)請假兩天,逛遍所有可能的地方,最終來到丟失日記的那個河畔。
? ? ? ? 另一邊因為對將吾感到害怕的香織沒有與其產(chǎn)生類似朋友的記憶,所以還記得將吾跟自己聊天的事,也確實地意識到自己忘記了什么。
“你之前忘記的是......”
“不要說!這一定要我自己想起來才行。”

? ? ? ? 事實證明祐樹長久以來的堅持不是無用功,即使沒有日記香織也能意識到自己的周圍缺少了一樣重要的東西。而這也是本番中兩位主角的愛情真正的起點,從此刻開始不再是簡單的在意,而是愿意為了對方去努力完成一件艱難的事。在一座城市中沒有目的的尋找一個日記本,還是在下雨天,難度系數(shù)僅次于大海撈針——祐樹那么做了。面對失憶的癥狀努力去回憶起那個人的身影,盡管內(nèi)心痛苦難耐卻仍要自食其力——香織這么做了。
“看到他的話去跟他打聲招呼,他一定會很高興的?!?/span>
? ? ? ? 兩人都循著這份努力的心意,在河灘相遇。一邊是為了尋找記憶,另一邊也是為了尋找記憶。


? ? ? ? 兩人的“第二次見面”,最重要的不是相互認(rèn)識,而是確認(rèn)你就是那個人。
“難道你說的很重要的東西和我的是一樣的嗎?”
“怎么說呢,我希望是一樣的?!?/strong>
“作為交換,你告訴我一件事吧?!?br>
“藤宮同學(xué)弄掉的那樣重要的東西,有沒有可能是你自己扔掉的?”
“雖然我想不起來那樣重要的東西是什么,但是我絕對不會自己扔掉它!”

? ? ? ? 在祐樹的不懈努力下,成功找到了那本日記。即便自己的手已經(jīng)受了傷,即便已經(jīng)弄得滿身污泥。他找到的記憶,是一件載體,承載著那個他關(guān)心的、喜愛的、想要守護的人遺失在曾經(jīng)的過往;她找到的記憶,是一次機遇,讓她有機會能靜靜地花時間注視那個為了幫助她而不斷付出的人的身影。所以,當(dāng)?shù)v樹找到日記本后遞給她,不需要查驗其中的內(nèi)容,只是拿在手里,抱在胸前,就知道那便是她不小心丟失的記憶。


打破拼圖的邊界
? ? ? ? 如果把香織比喻成一張缺少組塊的拼圖,那么面積一定會比其他人小很多。從小學(xué)六年級出車禍后,她便給自己的拼圖加上了邊框來確保自己的版圖不會再增大,因為對她來說增大越多就代表以后會丟失越多。不過對于現(xiàn)在的香織來說,她的版圖已經(jīng)增加了祐樹和將吾兩塊,也許是打破這條界線的好時機。
? ? ? ? 但是要靠祐樹嗎?就一般理論而言(來自單身人士的見解),好像讓女生與女生進行交流更方便。
? ? ? ? 此時的動畫出場了一位新角色,是個可愛的慢性子短發(fā)妹子。而且忘性比香織還大
? ? ? ? 用我行我素來形容她最適合不過,自說自話的找到香織并且成為朋友,又自說自話的忘記不要在教室交流的約定。不過也正因如此,她為香織打破了那條界限。

? ? ? ? 一些小小的改變,香織的生活因此更為豐富;一次小小的嘗試,香織的拼圖因此不斷擴大。沙希的出現(xiàn)為香織帶來的,是她未曾享受過的青春,在同性朋友的面前她不必太過拘謹(jǐn),只要和朋友們在回家的路上互相分享美食,一起穿穿看商店中可愛的衣服,一起到夕陽照耀下的河邊散步。青春不需要多么昂揚的謳歌,只要最單純的相互陪伴,做最簡單的事,過最平淡的生活,快樂便會自己找上門。即使不多說什么,也能漫無目的地繼續(xù)下去。

? ? ? ? 如果不會忘記就好了......
? ? ? ? 生活仍會繼續(xù),那天還是會到來。
周一
? ? ? ? 像往常一樣,香織忘掉了日記上的一切,所以無視了沙希的“早上好”。而這個有點缺根筋的孩子只是驚訝:“真的忘記了!”沒有冷眼,沒有嘲諷,只是欣賞到這殘酷的事實中的滑稽。這可能是無知的表現(xiàn),但也是一種善意。這種病在大多數(shù)人第一次接觸到的時候,都會覺得離譜,把這當(dāng)成是一種逃避問題的爛借口。而沙希卻在認(rèn)識到這個事實后,選擇接受與相信。不否定有時也會成為一種美德。

? ? ? ? 到這里故事并沒有結(jié)束,他們之間的故事還很長,還有許多個四季沒有到來,還有很多個周一需要度過。

有些事情不想忘記——
和大家一起度過的回憶、兩個人一起創(chuàng)造的回憶......
回憶很重要,但是,還有著比它更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今后也要繼續(xù)創(chuàng)造回憶這件事
所以我們會不斷重復(fù),無論多少次
多少次都可以
“請和我交朋友吧!”
“請和我交朋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