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傳》之康洽
?????????同樣是唐玄宗時期從域外而來,同樣才華滿腹,康洽和李白的待遇還是有著巨大差別,蓋因李白除了詩好象沒有其他能得到唐玄宗的喜愛,甚至還有點厭惡,主要還是李白酒后讓楊貴妃磨墨,傷了玄宗的自尊,而康洽同學(xué)除了詩才一流,更重要的還有后面二點:?其一,康洽是音樂高手;其二,康洽人長得那叫一個帥,如果上推到三國,估計人中呂布也要黯然失色,更不用說女性化的何晏以及被人看死的衛(wèi)玠,至于當(dāng)代的郭敬民,估計只能算是曹翁筆下的“紅桿蠟槍頭”。
????????康洽擁有了不羈之才,還能唱歌跳舞,玩樂器,更重要的是小伙極具雄壯之美,還不會象那個身材矮小的李白,壯著酒勁去調(diào)戲楊貴妃,自然得到了同樣是帥哥,同樣能寫詩作詞還能譜曲,更是懂得憐香惜玉的梨園始祖李隆基的厚愛。
????????李白之于康洽,似乎沒有哪一項能比得上,就算是李白經(jīng)常持劍而行,看人家康洽,更是一手握琴,一手持劍,怪不得李白的詩中,從來不提康洽二字,估計也是看到康洽后玻璃心碎了一地,沒想到這世間除了能品、妙品、神品,極品,居然還有逸品。放在三國,一定要再次“氣死”周瑜,所謂“既生瑜,何生亮”。
????????康洽就是這么一位氣死李白的主,唐玄宗對李白的愛中含有敬而遠之的意味,而對康洽則是愿成枕邊人的渴盼。至于兩人間有沒有親密的舉止,史書已不可考,而且更詭異的還在后頭,除文辛房寫《唐才子傳》中有廖廖數(shù)字為之立傳之外,浩如煙海的書中居然找不到康洽的任何一首詩。這不得不說是后世不管在朝還是在野,都選擇了毀滅其任何的文字或樂譜,以達到將人湮滅的目的,真是可惜。
????????前面老夫?qū)戇^李端,已是文才傲世,連錢起都佩服得五體投地的人,居然對康洽極勁贊美,有詩云:“聲名常壓鮑參軍,班位不過楊執(zhí)戟”。在老夫看來,這并不奇怪,評價一個人,難道非要以官職來衡量嗎?康洽之所以沒有官階,恰恰證明了他是上達天庭,下至市井眾人所喜愛的大V,真正的大V誰又會在乎這些官位的束縛呢?在這一點上,李白更是不如康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李白的求官欲望。
?????????老夫依稀記得東方朔有句名言:“小隱隱于野,中隱隱于市,大隱隱于朝”??登⒌锰熳营殣?,于王公大臣之中穿梭自如,又以歌賦名震于當(dāng)世,此誠登峰而造極也。
????????? ?基于無法找到康洽文字的任何蛛絲馬跡,老夫只好引用他的好友的一首詩以作他山之石:
《贈康洽》
黃須康兄酒泉客,平生出入王侯宅。
今朝醉臥又明朝,忽憶故鄉(xiāng)頭已白。
流年恍惚瞻西日,陳事蒼茫指南陌。
聲名恒壓鮑參軍,班位不過揚執(zhí)戟。
邇來七十遂無機,空是咸陽一布衣。
后輩輕肥賤衰朽,五侯門館許因依。
自言萬物有移改,始信桑田變成海。
同時獻賦人皆盡,共壁題詩君獨在。
步出東城風(fēng)景和,青山滿眼少年多。
漢家尚壯今則老,發(fā)短心長知奈何。
華堂舉杯白日晚,龍鐘相見誰能免。
君今已反我正來。朱顏宜笑能幾回。
借問朦朧花樹下,誰家畚插筑高臺。
? ? ? ? ?這是天才詩人李端寫給康洽的詩,老夫燈下正襟危坐,為不使分散神情而唐突此逸品之人?!短撇抛觽鳌啡绱嗣枋隹登ⅲ?/p>
洽,酒泉人,黃須美丈夫也。盛時攜琴劍來長官,謁當(dāng)?shù)?,氣度豪爽。工樂府詩篇,宮女梨園,皆寫于聲律。玄宗亦知名,嘗嘆美之。所出入皆王侯貴主之宅,従游與宴,雖駿馬蒼頭如其己有。觀服玩之光,令人歸欲燒物,憐才乃能如是也。后遭天寶亂離,飄蓬江表。至大歷間,年已七十余,龍鐘衰老,談及開元繁盛,流涕無従。往來兩京,故侯館谷空,咸陽一布衣耳。于時文士愿與論交。李端逢之,贈詩云:"聲名常壓鮑參軍,班位不過揚執(zhí)戟。"又云:"同時獻賦人皆盡,共壁題詩君獨在。"后卒杜陵山中。文章不得見矣。
????????林子曰:自古以來,國有劣根,以為會三五文字,能寫幾句詩詞,便能稱得上才子,此乃大謬。識文斷字,題詩寫文,在社會生產(chǎn)力發(fā)展中不過蛇皮豬毛,此外,尚有眾多的技能與科學(xué)需要人們?nèi)W(xué)習(xí),培養(yǎng),訓(xùn)練,開發(fā)。國之文人把一點如皮毛的東西拿出來炫耀,可見這黔驢之技和外強中干是多么的不堪一擊。當(dāng)后世之人獨對康洽之才,不采取保護的方式加以流傳,而采取了清場的方式以使人遺忘,其惡毒之心,不書已昭然。幸文辛房以廖廖數(shù)字,尚使后人能知有當(dāng)初之人,當(dāng)日之事。思之不亦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