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交通】城市軌道交通發(fā)展史(二)
在軌道交通發(fā)展100年來,20世紀的開始,也有很多國家開始引進軌道交通這種新穎的交通工具。例如,1926年的澳大利亞城市軌道交通;1927年的日本東京銀座線;1935年的莫斯科地鐵都陸續(xù)開始用軌道交通這種交通工具來服務于大眾。
軌道交通低谷期
自從20世紀20年代以來,軌道交通逐漸走向人們的生活,人們也通過軌道交通取得了比較大的便利。但是也固然不能忽略一個重要的點,即使擁有了軌道交通,但只能一直在它固定的線路上運行,而且所需要的經費也較高。20世紀30年代,機動巴士逐漸問世,這種班是類型與我們當今乘坐的公交類似,不過并沒有我們目前乘坐的公交那樣的新穎。一般都是類似于老面包小中巴車那樣的機動車。使用激動巴士來取代軌道交通,這種觀點也在1946年被VY英國政府支持。隨著這一觀點的認可,軌道交通漸漸地被巴士替代。
相對于比較中庸的德國來說,德國并沒有將軌道交通改造為巴士,則是將軌道交通改造為了輕軌。相對于輕軌來說,輕軌在地上運行,而且不像地鐵一樣,要在地下施工。不管人力還是財力都相對修建比較輕松。

軌道交通發(fā)展歷史
軌道交通的重新興起
20世紀50年代后。隨著交通的發(fā)展,交通方式的多樣化,城市道路多了非常多的交通工具,同時使用私家車出行方式的出行的數(shù)量也在急劇增長。這樣也造成了路面上出現(xiàn)了嚴重的問題。例如交通堵塞,易有交通事故等。而城市道路路面上所使用的巴士和有軌電車也同樣地瘋狂發(fā)展。造成路面交通時常癱瘓。這也使人們意識到發(fā)展地下軌道交通的重要性,也就是現(xiàn)地鐵。于是從此開始,地鐵又進入了新的發(fā)展段落。人們開始將巴士做為接駁路面,地鐵修成骨干線,為輔助路面交通,緩解路面交通正常運行。
國外軌道交通的百年發(fā)展
引導中國也邁入地鐵的發(fā)展時代
1969年,中國的第一條地鐵線路—北京地鐵1號線正式開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