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隱于世 心歸于琴|(zhì)當代認證非遺斫琴師——郭磊
? ?? ? ?早年的郭磊老師是一個篆刻興趣愛好者,在篆刻方面有著不俗的造詣,并且有了一定的名氣。

? ? ? ? 一次偶然的機會,著名斫琴師黃開波先生找到郭磊老師,讓郭磊老師為他刻琴銘。
? ? ? ? 琴銘是古琴文化的精神內(nèi)核所在,暗示了琴的品質(zhì)和特點。
? ? ? ? 潛心鉆研篆刻的郭磊老師迎來了他新的人生轉(zhuǎn)折點,他第一次接觸到了古琴。
? ? ? ? 溫潤的琴身,清冷的琴弦,蒼古的聲音都讓郭磊老師震撼得不能自已,他意識到,他追求的古代生活的“魂”,就在這張三尺長的樂器里。
? ? ? ? 一床又一床古琴經(jīng)郭磊老師的雙手,被刻上琴銘,成為了一座移動的藝術豐碑,隨著古琴的聲音而流淌韻動。
? ? ? ? 在銘刻琴銘的過程中,郭磊老師徹底愛上了古琴文化,他開始向黃開波先生請教斫琴技藝,從木工與漆工方面開始研習。
? ? ? ? 在此山野小院,郭磊老師與黃開波先生一道,揮斧調(diào)漆,斫琴品茗,好不快哉。
? ? ? ? 黃先生家中收藏有不少關于斫琴的古籍,郭磊老師一有閑暇便要拿來翻閱,古籍歷經(jīng)數(shù)百年傳承,紙張已變得脆弱不堪。所以每次郭磊老師要看書,黃先生既欣慰又心疼,欣慰的是,這些古法技藝只有真正被斫琴人領悟才能算得上是物盡所用;心疼的是,他也怕古籍被這個勤奮的學生翻爛。
? ? ? ? 兩年山中學藝,郭磊的木工技藝、漆工技藝,都在這修行中突飛猛進,有了長足的進步。
? ? ? ? 山上生涯告一段落,帶著滿腹古法斫琴知識、帶著已對斫琴形成肌肉記憶的雙手,郭磊老師下了山。
? ? ? ? 為了心中的田園情懷,同時也是一次偶然,在朋友的邀請下,郭磊老師與朋友一起在家鄉(xiāng)承包了土地,打理起了一家藍莓果園。
? ? ? ? “用現(xiàn)在流行的話說,這應該叫,賺錢養(yǎng)夢。”
? ? ? ? 秋冬農(nóng)閑時,郭磊老師便抓緊時間潛心研習斫琴技藝,前腳剛離開果園,后腳又走到了工作臺前斫琴。
? ? ? ? 郭磊老師一邊打理果園一邊刻苦練習斫琴,可因醉心于古琴,無心打理果園,最后他還是選擇了離開家鄉(xiāng),前往山東省會濟南,尋求在古琴文化方面的進步。

? ? ? ? 一間斫琴工作室,就這樣在濟南的南部山區(qū)悄然成立了。
? ? ? ? “說是工作室,但照樣是藏在這山溝溝里,誰認識咱啊?!?/p>
? ? ? ? 專心斫琴,但已經(jīng)在古琴圈闖出了不小名氣的郭磊老師自謙地說。
? ? ? ? 離開了黃先生,自己獨立設計并完成整個斫琴流程,不出意料,郭磊老師遇見了諸多困難。
? ? ? ? 但好在,古籍中那些珍貴的知識早已被他在一次次刀劈斧鑿中刻進了胸中。
? ? ? ?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郭磊老師日夜鉆研,對于斫琴,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感悟與體系。
? ? ? ? “要想出一床好琴,要做到四精?!?/p>
? ? ? ? 一談起斫琴,郭磊老師的眼中就閃爍起了光芒。
? ? ? ? 所謂四精,即選材精、工藝精、審美精、音色精。
? ? ? ? 為選到上佳的琴材,郭磊老師堅持四處淘百年以上老杉木材料,不顧成本高昂,但求琴材年代久遠、木質(zhì)松透;為徹底還原古法工藝,郭磊老師堅持用純鹿角霜調(diào)灰處理琴體表面,更是在漆面的處理上要求自己要做到“漆面可照美人頭”;為提高對古琴文化的審美,郭磊老師遠離鬧市,隱居深山,將篆刻、書法等等心得用于斫琴之中;為追求斫出的古琴音色優(yōu)美,郭磊老師經(jīng)常拜訪古琴收藏名家,與他們交流珍品古琴的優(yōu)質(zhì)音色。

? ? ? ? 什么時候能斫出一床完美的古琴?這條路有盡頭么?
? ? ? ? 郭磊老師從不思考這一點。
? ? ? ? “這世上哪有什么是完美的?”
? ? ? ? 醉心于每一片木屑在工作臺上飛舞的軌跡,癡迷于每一根琴弦直擊靈魂的振動,郭磊老師明白,如果人生一定要有一件完美的事,那對于自己來說,投身于斫琴事業(yè),這件事,就是最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