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莊稼停長,糧食短缺?
NASA表示:氣候變化將與2020后十年影響莊稼生長?
氣候變化導致食物生產量下降,人類生存成未知數,航天科技幫助尋求答案。
一項NASA研究發(fā)現,玉米將難以在未來變暖后的世界中蓬勃生長。(圖片來源:托德·特拉帕尼/)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莊稼之一,但它有可能即將遭受來自快速進展的氣候變化的嚴重打擊,一項NASA的新研究發(fā)現,這會導致全球食物保障的動蕩。
玉米是全世界生產量最高的糧食,其被使用從制作美味的爆米花到喂養(yǎng)牛和雞的各種重要產業(yè)中。但最早從2030年開始,玉米的產量可能減少將近四分之一——如果全球變暖以當前的速度繼續(xù)發(fā)展。這個令人擔憂的結論來自于一項近期的由NASA科學家展開的研究,這項研究使用了高級計算機模型,其目的是觀察全球的預期內的溫度上升、降雨規(guī)律的變化和大氣中增長的溫室氣體含量。
上述模型顯示了許多當下依賴玉米生產而生的熱帶地區(qū)有可能會氣溫過高以至于莊稼無法生存。
"我們沒有想過會看到這樣巨大的變化,與2014年制作的前幾代的氣象和莊稼模型顯示的莊稼產量相比而言。"約納斯·雅戈爾梅爾表示,他是NASA戈達德航天研究所(GISS)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地質研究院的一名科學家,也是這項新研究的領導作家。"當下的生產量將面臨百分之二十的縮減,這也許會導致全球性的嚴重變化。"
美國、中國和巴西是當下全世界最大的玉米生產國。但同時玉米也在很多其他中亞、西非和中美洲的部分生產。NASA在一次聲明中表示,所有上述地區(qū)都又可能在未來十年中面臨生產量下降。
"即使在較為樂觀的氣候變化預測之下——社會付出巨大的努力以限制全球氣溫上升,全球農業(yè)依舊面臨一個全新的氣候現實,"雅戈爾梅爾表示。"并且在全球食物體系的關聯(lián)性的作用下,僅僅一個地區(qū)的糧食產量的變化可以影響全世界。"
但并不全然是悲觀的。研究發(fā)現谷物——第二大人類所需的培育莊稼(第一大是米)——也許會在變暖的氣候中生長得更加蓬勃。研究表明,其生產量有可能在2030年以前上升百分之十七。
科研人員使用了兩種模型以模擬莊稼生長行為。首先,他們模擬了地球的氣候會對不同可能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表現出何種反應,從現在一直到2100年。他們的注意力主要聚焦在了氣溫的變化、降雨,但同時也包括地面的二氧化碳含量,這也許會影響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生長。這些模型的輸入數據是從使用真實莊稼的現實實驗中采納的,這讓科學家們對實驗結果抱有信心。
"我們正在進行莊稼模擬,在一個超級計算機的動力支持下,這些虛擬莊稼每天都在高效率地生長。這個模擬器也能觀察全世界各個地域每年以及每十年的變化。"阿雷克斯·如安表示,他是GISS氣候影響組織的聯(lián)合執(zhí)導以及該項研究的聯(lián)合作家。
因為這些模型模擬了莊稼在很長一段時間中的反應,科學家們表示他們可以清晰地區(qū)分氣候變化的影響和生產量中由天氣所導致的常見變數。
NASA是一個隸屬美國中央政府的獨立組織,負責民用太空項目以及航天和太空的研究[附錄1]。
NASA于1958年成立,接替了(美國)國家航空咨詢委員會(NACA)。新組織的目標是建立一個清晰的圍繞民眾的方向,從而鼓勵和平的對于航天科學的應用[7][8][9]。始于成立,美國大部分的航天探索都是由NASA領導的,其中包括阿波羅登月的任務、天空實驗室太空站,以及后來的太空穿梭。NASA正在支持著國際太空站的運轉,也在管理著獵戶飛行器、太空發(fā)射系統(tǒng)、商用團隊車輛和計劃陰關(Lunar Gateway)太空站。他們也負責發(fā)射服務程序,這為無人值守的NASA發(fā)射提供了發(fā)射操作和倒計時管理的監(jiān)督。
NASA的科學聚焦在運用地球觀測系統(tǒng)取得對于地球的更好的理解[10];通過隸屬科學任務董事會的太陽物理學研究計劃的努力持續(xù)推進太陽物理學[11];在類似新地平線的高階機器人飛行器的幫助下探索太陽系中的星體[12];以及通過大天文臺和與其相關的程序持續(xù)研究天文物理學課題,譬如宇宙大爆炸[13]。
BY: Tereza Pultarova
FY: JUPE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發(fā)布后聯(lián)系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并注意保持完整性和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