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任正非:小公司不要有太多方法論,把豆腐磨好就有人買
任正非:小公司,不要有太多方法論,把豆腐磨好就有人買

科技迷你小小生2023-07-04 20:01
+訂閱

黑 馬·薦讀
來源:新商業(yè)思想庫
作者:任正非
“燒不死的鳥是鳳凰,從泥坑里爬出來的才是圣人?!?/strong>
1987年,43歲的任正非終于追回了被騙的貨款,這是他初入市場經濟的教訓。
在被扔到市場經濟的海洋之前,他一直在計劃經濟的體制中生存,當時在軍隊作為副團職的工程師服役,又隨著集體大裁軍被裁。
后來他到了一家小公司,認為把錢交給別人就能拿到貨,結果被人騙走200萬,沒錢請律師,他就把法律相關的書讀了個遍,這才悟出了“市場經濟就是貨源、客戶、交易,貨物交付到客戶的中間就是法律”。
道理明白了,可公司也不要他了。
于是,在當時集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專業(yè)化為一體的任正非,這個人們眼中的儲備干部,突然干起了個體戶,華為就在眾多譏諷聲中成立了。
三十多年后,輿論依然圍繞著任正非,但此時的華為已經在全球信息與通信技術領域占據(jù)領先地位,從創(chuàng)立到頂級科技巨頭,任正非帶領華為走出數(shù)次危難,也因此成為企業(yè)危機管理的范本。
但一切榮譽都是苦難造就的,對于任正非來說,這些年的華為“全都是痛苦,沒有歡樂,每個環(huán)節(jié)的痛苦是不一樣的”。
2000年壓力太大的時候,他多次從夢中驚醒,想著怎么發(fā)工資,甚至有自殺的念頭。
經歷了一次次艱難變革,這才有了那句“燒不死的鳥是鳳凰,從泥坑里爬出來的才是圣人”。
《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中評價任正非:
“中國歷來不缺乏政治家、企業(yè)家,但從來都缺乏真正的商業(yè)思想家——在當代中國,任正非算是一個?!?/strong>
而在任正非的商業(yè)思想中,他的管理經驗也被業(yè)界認為是真正適合中國企業(yè)的思想,他曾說:
“華為公司什么都不會留下,就剩下管理。為什么?所有產品都會過時,會被淘汰掉,管理者本人也會更新?lián)Q代,而企業(yè)文化和管理體系則會代代相傳?!?/p>
任正非善于尋找企業(yè)管理的根本邏輯和發(fā)展規(guī)律,向往達到“無為而治”的狀態(tài),力求實現(xiàn)企業(yè)的自凈能力。
我們翻閱了近年來任正非的專訪和書籍,梳理了50條管理思考,將從思維管理、經營管理、干部管理等角度,記錄下他對商業(yè)世界的部分理解。
以下,Enjoy~
01
思維管理我在哲學上信奉灰度
1、我的性格是善于妥協(xié)、善于投降,而不是善于斗爭的人。
我在哲學上信奉灰度,信奉妥協(xié),“白”與“黑”之間有一個妥協(xié)是灰度。
2、堅持正確的方向,與妥協(xié)并不矛盾,相反,妥協(xié)是對正確方向的堅持。
當然,方向是不可妥協(xié)的,原則也是不可妥協(xié)的。
但是,實現(xiàn)目標過程中的一切都可以妥協(xié),只要它有利于目標的實現(xiàn),為什么不能妥協(xié)一下?
3、明智的妥協(xié)是一種讓步的藝術,妥協(xié)也是一種美德,而掌握這種高超的藝術,是管理者的必備素質。
4、所謂的灰色管理,就是突破了將一切事物都一分為二看待的簡單思維,在管理過程中,管理者在看待一個方案、一個員工時,不能純粹地說這個方案可行還是不可行、這個員工優(yōu)秀還是不優(yōu)秀。
一些人,或者一些事本身沒有絕對正確的情況下,管理者要在它們之間找出可以介于兩種結論之間的辦法,將管理延伸到一個緩沖地帶,也就是灰色地帶。
5、所謂?“無為而治”并不是指管理者什么都不管,將企業(yè)的一切拋到腦后;
而是指管理者在管理企業(yè)時,不需要每日奔波勞累,能夠自然地、輕松地讓公司在正軌上運行。
6、長江就是最好的無為而治,不管你管不管他,都不廢江河萬古流。
公司已確立了接班人的標準,各級崗位上正在涌現(xiàn)成千、以后還會上萬的優(yōu)秀兒女,他們承認華為的核心價值觀,并擁有自我批判的能力。
數(shù)十年對他們的不斷優(yōu)化,不斷的成長,接班隊伍的不斷擴大,任何不合乎發(fā)展規(guī)律的東西都經不起時間的考驗,企業(yè)管理將會有良好的凈化能力。
7、如果以狹隘的金錢觀來認識資本主義世界的一些奮斗者,就理解不了比爾·蓋茨每天工作十四五個小時的行為。
只有不帶成見地去認識競爭對手,認真向他們學習好的東西,才有希望追趕上他們。
8、最大的運氣,不是得了大獎,不是撿到了錢。
最大的運氣是你碰到一個人,能提高你的思維,把你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平臺。
9、禁欲主義不行,拜金主義也不行,人必須在非常寬松的環(huán)境中發(fā)展。
10、面子是無能者維護自己的盾牌,優(yōu)秀的人,追求的是真理,而不是面子。
只有不要臉的人,才會成為成功的人。要脫胎換骨成為真人。
11、進攻是最好的防御,是指進攻自己,逼自己改進,從而產生更大優(yōu)勢。
12、一個人知識不是越淵博越好,一定要看破這個紅塵。
發(fā)明往往并不是知識淵博的發(fā)明,而是對事物敏銳認識的發(fā)明。
13、人類歷史是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發(fā)展的歷史。
在自由王國里又會在更新臺階上處于必然王國。
因此,人類永遠充滿了希望,再過5000年還會有發(fā)明創(chuàng)造,對于有志者來說,永遠都有機會。
14、我認為企業(yè)成功管理最重要的是方向,為客戶創(chuàng)造價值的方向。
世界謙虛的人很多,世界上努力學習的人也很多,但不一定能創(chuàng)造財富。
因為財在客戶的口袋里,如果你強制性拿過來是犯罪,這叫“搶劫”;
你偷偷拿過來也是犯罪,叫“小偷”;
客戶心甘情愿地把財富給你,唯有你給他創(chuàng)造價值,雙方等價交換。
15、別搞那么復雜的價值觀,特別是小公司,不要有太多方法論,認認真真地把豆腐磨好就有人買。
16、我這一生,短板我不管了,我只做我的長板,我再拼幾塊別人的長板,這樣就是一個高桶了。
為什么自己要變成一個完整的、完美的人,完美的人就是沒用的人。
我們公司從來不用完人,一看這個人追求完美,我就知道他沒有希望。
17、我們一切都是圍著目標轉的,沒有目標,交流是沒有實際意義的,這就是搬石頭與修教堂的關系。
18、希望丟掉速成的幻想,學習日本人踏踏實實、德國人一絲不茍的敬業(yè)精神。
19、美國的三權分立很優(yōu)秀,我們公司一直在避免一個人說了算。
20、華為從上到下都是大傻瓜,好不好都在使勁干,這個社會阿甘很可愛,不需要太多聰明人,如果滿社會都是聰明人,誰來種糧食?
21、知識經濟時代,企業(yè)生存和發(fā)展的方式,也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過去是靠正確地做事,現(xiàn)在更重要的是做正確的事。
過去人們把創(chuàng)新看作是冒風險,現(xiàn)在不創(chuàng)新才是最大的風險。
22、在金錢至上的社會中,你還能拋出一種精神來,我覺得這才是留給后人的最大財富。
23、終身學習的問題不要停留在人的生命中終身學習,要廣泛認識一個社會的終身學習,而且要跨國界、跨領域的。
24、今天我們和美國其實都在爬坡,終有一天,兩軍會爬到山頂,那個時候我們絕不會和美國拼刺刀,我們會去擁抱,我們歡呼我們?yōu)槿祟悢?shù)字化、信息化服務,勝利大會師,我們的理想是為人類服務。
25、工匠并不是代表一種機械重復的工作。它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
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后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fā)展的必經之路。
02
經營管理改革的結果就是要把自己殺掉
26、改革之初,IBM給我們做顧問咨詢的時候提了一個條件:?改革的結果就是要把你自己殺掉。
改革要把所有的權利都放到流程里去了,流程才擁有權利,最高領袖沒有權利,最高領袖只能做規(guī)則,所以最后改的最后結果,就是我成傀儡了。
27、企業(yè)就是要發(fā)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
一是敏銳的嗅覺;
二是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
三是群體奮斗。
企業(yè)要擴張,必須有這三要素。
28、企業(yè)不能提拔被動型人才,允許你犯錯誤,不允許你被動。
29、華為的成功在于堅持不懈地推進“雞肋戰(zhàn)略”,在西方大公司看不上的鹽堿地上一點一點地清洗耕耘,而且薄利也逼著公司在很窄的夾縫中鍛煉了能力,提高了管理水平。
30、我經??吹揭恍┬聠T工給公司寫的大規(guī)劃,我把它扔到垃圾桶里了,而那些在自己的管理崗位上本身進步了,改進了自己的工作,這時候向我提的建議和批評我倒是很愿意聽的。
把生命注入管理中去,不是要你去研究如何趕上IBM,而是研究你那個管理環(huán)節(jié)如何是全世界最優(yōu)的,要趕上IBM不是你的事情,你也不具備這樣的資歷和資格,所以要面對現(xiàn)實,踏踏實實地進行管理的改進,這樣公司才會有希望。
31、不舍得拿出地盤來的人不是戰(zhàn)略家,你們要去看看《南征北戰(zhàn)》這部電影,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我們要的是整個世界。
32、我講過壓強原則:坦克可以走過柔軟的沼澤地,但是在一個很堅韌的地方,針是可以扎進去的。
我們公司是投資有限、技術有限…樣樣都有限,如果我們做一個很寬的面,一定不可能成功。
我們就像“針”一樣,盯死一個地方,針是可以戳進去的。
用了這個壓強原則,我們把它比喻成攻克一個“城墻口",幾百人沖鋒對準這個“城墻口",幾千人沖鋒對準這個“城墻口" ,幾萬人、十幾萬人還是對準這個“城墻口”沖鋒,每年炸這個“城墻口”投入大量研發(fā)經費,所以我們逐漸在這個窄窄的面上開始領先了市場。
33、內部人才市場、戰(zhàn)略預備隊的建設,是公司轉換能力的一個重要方式。是以真戰(zhàn)實備的方式來建立后備隊伍的。
34、公司在經濟不景氣時期,以及事業(yè)成長暫時受挫階段,或根據(jù)事業(yè)發(fā)展需要,啟用自動降薪制度,避免過度裁員與人才流失,確保公司渡過難關。其真實目的在于,不斷地向員工太平意識宣戰(zhàn)。
35.誰來呼喚炮火,應該讓聽得見炮聲的人來決策。
誰呼喚了炮火,誰就要承擔呼喚的責任和炮火的成本。(炮聲:來自于市場一線的客戶需求)
03
干部管理沒犯過錯的干部就該免職
36、權力不是要別人服從你,而是要你告訴他如何干。
37、主管要想清楚了再去做,謀定而后動。
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當你沒數(shù)的時候可以與上級主管溝通。
考核不要看亮點,找亮點的過程其實就是對程序的破壞。
38、不要太多形式主義的東西,要減輕員工的負擔,讓員工有更多的時間聚焦工作,要減少會議、減輕考核。
39、領導者的責任就是要讓自己的部下成為英雄,而自己成為領袖。
40、領袖不重視個人成就感,只注重組織目標的成就感。
41、不同性格、不同特長、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組織目標和愿景的旗幟下,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寬容。
42、一個領導人重要的素質是方向、節(jié)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適的灰度。
堅定不移的正確方向來自灰度、妥協(xié)與寬容。
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產生的,是從灰色中脫穎而出的,方向是隨時間與空間而變的,它常常又會變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43、決策的過程是灰色的,所以決策層必須有開放的大腦、妥協(xié)的精神,這樣才能集思廣益。
但越朝下,越要強調執(zhí)行。高層決策忌快忌急,慢一些會少出錯。
基層卻要講速度、講效率。
44、選拔干部過程中還是要看思想品德中有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我要的是敢于在上甘嶺爬冰臥雪,我才能提拔你為將軍。
將軍當然要能打仗,但只能在爬冰臥雪中去培養(yǎng)。
不愿意爬冰臥雪的我們就不認同,就不給你這個機會。
45、我們有務虛和務實兩套領導班子,只有少數(shù)高層才是務虛的班子,基層都是務實的,不能務虛。
務虛的人干四件事,一是目標,二是措施,三是評議和挑選干部,四是監(jiān)督控制;
務實的人首先要貫徹執(zhí)行目標,調動利用資源,考核評定干部,將人力資源變成物質財富。
務虛是開放的務虛,大家都可暢所欲言,然后進行歸納,所以務虛貫徹的是委員會民主決策制度,務實是貫徹部門首長辦公會議的權威管理制度。
46、盡心與盡力是兩回事。
一個人盡心去工作與盡力去工作,有天壤之別。
要培養(yǎng)一批用心的干部,用心的干部即使技術上差一點也會趕上來,因為他會積極開動腦筋想方設法去工作。
47、我認為,批評別人就應是請客吃飯,就應是繪畫繡花,要溫良恭讓。
必須不好把內部的民主生活會變成了有火藥味的會議,高級干部尖銳一些,是他們素質高,越到基層應越溫和。
事情不能指望一次說完,一年不行,兩年也能夠,三年進步也不遲。
我期望各級干部在組織自我批判的民主生活會議上,千萬要把握尺度。
我認為人是怕痛的,太痛了也不太好,像繪畫繡花一樣,細細致致地幫人家分析他的缺點,提出改善措施來,和風細雨式最好。
48、沒犯錯就能夠當干部嗎?
有些人沒犯過一次錯誤,正因他一件事情都沒做。
而有些人在工作中犯了一些錯誤,但他管理的部門人均效益提升很大,我認為這種干部就要用。
對既沒犯過錯誤,又沒有改善的干部能夠就地免職。
49、高級干部與低級干部的素質要求很不一樣:
高級管理者要求素質很高,方向清晰、意志堅強;
低級干部要求績效很高,管理干部的綜合素質適當要求高一點。
評價一個人,提拔一個人,不能僅僅看素質這軟標準,還要客觀地看績效和結果。
在有結果的情況下,再看你怎么做的,關鍵行為中是否表現(xiàn)出你有高素質。
50、一個企業(yè)能長治久安的關鍵,是它的核心價值觀被接班人確認,接班人又具有自我批判的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黑馬智庫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