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詠白海棠詩》解析(下)
作者? ? 隨風(fēng)飛舞瀟灑人生
本篇先繼續(xù)把黛玉的《詠海棠詩》分析完,然后再來解答上一篇末尾提到的那個疑問。
?
上篇分析到,“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fēng)夜已昏”這一聯(lián)中,“默默同誰訴”是套用自辛棄疾的《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的“脈脈此情誰訴”,嘲諷靜妃費勁心思“千金縱買相如賦”,結(jié)果也還是沒用,最后還是“準(zhǔn)擬佳期又誤”,等不來順治的回心轉(zhuǎn)意。這自然也是針對著寶釵的“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而來。
?
然后,黛玉在前頭特意加上“嬌羞”二字,讓意思又更進了一層。靜妃心中真正在想的男人到底是誰?如果是順治皇帝,靜妃又怎么會“嬌羞”呢?只有對一個比較陌生的男人,女子才會出現(xiàn)“嬌羞”的反應(yīng)。這男子自然是陳之遴了。
?
那么這個理解是從邏輯分析上得出的,它本身有沒有相關(guān)的詩詞典故的出處呢?這也是有的。
?
我們知道,寶釵勾引陳之遴的場景,就是“秋千架上春衫薄”。寶釵穿著輕薄的衣衫,高高地蕩出墻頭,引得賈雨村眼看都直了。寶釵也“對他癡癡凝望,也不時對以微笑”。
?
那么這個情節(jié)設(shè)計,很明顯是借用了下面李清照的《點絳唇》這首詞的詞意:
?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
詞中描寫的女子就是穿著輕薄的衣衫在蕩千秋,看到心儀的男人,“和羞走”,卻又“倚門回首”,假裝“卻把青梅嗅”,其實在偷看男人。
?
所以黛玉的“嬌羞”二字的真正重點,還是借李清照的這首詞,拿“秋千”說事。接著下聯(lián)的首兩個字“倦倚”,同樣也是與此呼應(yīng)。
?
“倦倚”這個詞在古詩詞中不常見,而在出現(xiàn)這個詞的寥寥的幾首詩詞中,有一首一看就感覺是作者的意之所指。大家來看看:
?
絳都春·秋千倦倚
?
秋千倦倚,正海棠半坼,不耐春寒。殢雨弄晴,飛梭庭院繡簾閑。梅妝欲試芳情懶。翠顰愁入眉彎。霧蟬香冷,霞綃淚搵,恨襲湘蘭。
悄悄池臺步晚。任紅薰杏靨,碧沁苔痕。燕子未來,東風(fēng)無語又黃昏。琴心不度春云遠(yuǎn)。斷腸難托啼鵑。夜深猶倚,垂楊二十四闌。
?
當(dāng)初寶釵在千秋上勾引陳之遴,如今卻只能孤單地“倦倚”在上面,孤獨凄涼,直到“夜深”,也等不來心上人。所以她才會“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才會在西風(fēng)中“誰憐為我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靜妃的結(jié)局,就是費勁心機找男人,結(jié)果兩個男人都失去了。
?
這首《絳都春·秋千倦倚》的作者,是宋末元初的詞人陳允平。大家瞧,也是姓“陳”的!而且宋末元初的時代特點,也跟明末清初的時代特點一樣。是不是很巧合?作者找來引用的這些詩詞,都是非常巧妙的。
?
這首詞,寫的也是男女之間曖昧情愫,里面很多地方也跟《紅樓夢》中的影射有呼應(yīng)。如“海棠半坼”,也是寫海棠,還跟寶釵的“綠蠟”“會被東風(fēng)暗拆看”呼應(yīng);
?
“東風(fēng)無語”,跟寶釵這個“東風(fēng)”的“不語婷婷”、“默默同誰訴”等呼應(yīng);
?
“琴心”,用的是司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典故,也跟《紅樓夢》有呼應(yīng)。
?
關(guān)于“琴心”這個典故,再多說一下。
?
因為靜妃是類比為陳阿嬌嘛,而陳阿嬌請來司馬相如寫《長門賦》,然后司馬相如又有“琴挑”新寡的卓文君的事跡。所以陳之遴也是正好類比為司馬相如,因為他也是與新寡的靜妃偷情。
?
陳之遴在自己的《高粱篇》中,就是這樣來比的:“不見當(dāng)時墮珥人,難逢前度援琴客”。
?
“墮珥”的典故以前也說過了,是出自《史記·滑稽列傳》:“若乃州閭之會,男女雜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壺,相引為曹,握手無罰,目眙不禁,前有墮珥,后有遺簪,髡竊樂此,飲可八斗而醉二參。”
?
寶釵海棠詩暗示的屠隆的“男女雜坐,絕纓滅燭之語,喧傳都下”的故事,就是與此呼應(yīng)。
?
所以大家注意這里面的“遺簪”,為什么是“金簪雪里埋”,而不是“金釵雪里埋”?
?
因為,雪里埋“金簪”,它不是指寶釵死了埋在東北的冰雪中,而是指當(dāng)初寶釵即靜妃的金簪遺落,被陳之遴撿到,一直帶在身上。后來他死在東北,這金簪也就一起埋在東北雪地中了,是這個意思。
?
所以我們看蘆雪廣聯(lián)詩中有一句“埋琴稚子挑”,就是暗示這個意思的。
?
“埋琴稚子挑”可能很多人理解不了,或者理解錯誤。它其實應(yīng)該這樣來理解:
?
蘆雪廣聯(lián)詩的主題是雪,每一句都是說雪。所以,這句首先是說雪太大,以致于把琴都給埋了。
?
關(guān)鍵是“稚子挑”,這個“挑”不是指挑東西,不是說把琴從雪中挑出來。而是“琴挑文君”的挑,即“挑情”。
?
那么雪都把琴給埋了,又怎么能再彈奏曲子來挑逗美女呢?這也是一個理解誤區(qū)。不是琴被埋了才去彈,而是先彈琴引來了大雪,大雪反而把琴給埋了。
?
陳之遴挑情的是靜妃即寶釵,而薛寶釵就是“豐年好大雪”。所以,這大雪是陳之遴以琴挑逗來的,可是挑逗來的雪如此之大,以致反把那琴都給埋了。意思就是陳之遴引火燒身,自己作死的意思,也就是“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
這才是“埋琴稚子挑”的真正含義,“金簪雪里埋”也應(yīng)該這樣來理解。
?
再說說為什么是“稚子”?因為司馬相如本名是“犬子”,后來的人謙稱自己的兒子為犬子,就是出于此。而寶釵又是被罵為“狗”的,這兩者就很有關(guān)聯(lián)。
?
而且,稚子又指胄子,即貴族后代,也即王孫。我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書中的王孫就是特指陳之遴的。
?
所以,寶琴的這句“埋琴稚子挑”,就是在諷刺陳之遴,同時也是對黛玉的上句“沒帚山僧掃” 的非常妙的反擊。
?
黛玉的“山僧”指的就是順治。因為順治在位時,就干出了剃度出家的荒唐事。而順治皇帝為了給董小宛的身份保密,反復(fù)強調(diào)要“泉溉泥封勤護惜,好知井逕絕塵埃”、“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無可云證,是立足境”等等,這就是山僧掃雪的意思。
?
但是黛玉說,這雪大到都把掃帚都給遮沒了,哪里還能打掃得干凈?也就是說,董小宛的小道消息早傳遍天下,哪里還能遮掩的了?
?
一個想“掃”除去這大雪但掃不掉,一個卻是“挑”來了這大雪反而被雪埋了,兩句是很妙的互懟。
?
故此湘云聽了后“笑的彎了腰”,順勢補了一句“石樓閑睡鶴”。
?
琴鶴并提,對應(yīng)有個成語是“一琴一鶴”。原指宋朝趙抃去四川做官,隨身攜帶的東西僅有一張琴和一只鶴。形容行裝簡少,也比喻為官清廉。這里湘云的意思是說陳之遴一家去尚陽堡,非常地清貧。
?
而且,琴被雪埋了主人也不管,鶴也因為沒人理會而睡覺,這主人怕是出了什么事了吧?
?
為何是在“石樓”上睡覺?首先自然是因為陳之遴就是“石頭”。寶玉的《秋夜即事》就有“苔鎖石紋容睡鶴”。
?
所以寶玉怡紅院中的仙鶴,影射的應(yīng)該就是陳之遴這樣的寵臣。這個含義是有出處的:
?
春秋時,衛(wèi)懿公喜歡養(yǎng)鶴,外出時連鶴也乘上有爵祿的人才能乘的軒。當(dāng)要和敵人打仗時,兵士們說,平日待鶴那么好,叫鶴去打吧!衛(wèi)國終于被滅。后遂用“軒鶴”喻寵幸的人。
?
所以大家請注意,湘云那句“寒塘渡鶴影”,說的不是她自己,而是說陳之遴遠(yuǎn)走了,剩下她獨享順治的寵愛。
?
因為陳之遴被貶與董小宛封妃,都是發(fā)生在順治十三年這同一年里。而且當(dāng)初董小宛也是陳之遴推薦給順治的。故此黛玉聽到湘云這句,才會說“了不得,這鶴真是助他的了!”
?
其次,“石樓”還有更深的含義的,跟黛玉的海棠詩相呼應(yīng)。所以我們下面就回到黛玉的海棠詩來。
?
先繼續(xù)從第二句“碾冰為土玉為盆”說起?!?strong>玉為盆”上篇沒來得及說,這是暗示了一個很有趣的含義的。
?
大家知道滿清妃子的鞋子叫什么名稱嗎?原來是叫“花盆底鞋”。
?
清代花盆底鞋,又稱旗鞋,是清朝時滿族婦女穿的一種鞋子。其以木為底,鞋底高5-15厘米,上細(xì)下寬、前平后圓,多為十三四歲以上的貴族中青年女子穿著。
?
這種鞋子就是“三寸金蓮”的對立面,是為了照顧滿清婦女的大腳而設(shè)計的。鞋底那么寬,肯定站得穩(wěn)呀,所以寶釵才能“婷婷”玉立嘛。要知道小腳的女子站不穩(wěn),是無法婷婷玉立的,只能“倚欄”。
?
所以這也證明了我理解的“婷婷”的含義是對的,就是諷刺靜妃的大腳。“玉為盆”就是說寶釵(靜妃)的玉足象花盆那么大。
?
好了,接著來看第三、四句“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這兩句也寫得很絕。
?
首先,這顯然是套用宋代盧鉞的《雪梅·其一》一詩:
?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
盧鉞這詩說的是“梅雪爭春”,那么現(xiàn)在不就正是靜妃和董小宛在爭斗嗎?那么誰輸誰贏呢?盧鉞詩中的雪和梅沒分高下,“騷人閣筆費評章”,很難評判。只能說雪比梅白,但梅卻比雪香。各擅勝場,各有各好。
?
而經(jīng)過黛玉毒舌的改動,相斗的兩者都變得很不堪:董小宛不是真的白,是“偷來梨蕊三分白”;靜妃的香也不是真香,她那是返魂梅香,是假的梅香,是模擬出來的,所以是“借得梅花一縷魂”。
?
“偷來”,暗指擄掠而來?!?strong>梨”諧音離,指離人。董鄂妃,其實原身是被清兵擄掠而來的,與丈夫家人分離的漢人女子。現(xiàn)在卻搖身一變成了滿清寵妃了。這說的是董小宛的假身份問題,是她的最大污點。
?
“梅花”,在《紅樓夢》里的正主只能是李紈(徐燦),她是“一支老梅”。而徐燦的丈夫陳之遴,卻讓靜妃返了魂。所以,靜妃這盆海棠的魂,就是從梅花(徐燦)處借來的陳之遴這“一縷魂”。
?
那么有借就有還呀,后來陳之遴不是被“歸還”給徐燦了嗎?而偷來的東西是不用還的,所以董小宛就再也沒有回到冒辟疆身邊。
?
所以為何上句是“偷”,下句是“借”?這是作者用詞的嚴(yán)謹(jǐn)之處。
?
雪和梅到底誰高誰低?盧鉞對此沒有結(jié)論,但靜妃和董小宛的爭斗卻是有結(jié)果的呀。所以后面黛玉的《詠菊》就給出了答案:“一從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風(fēng)說到今”?!?strong>平(評)章”的人其實是指順治皇帝,他的《端敬皇后行狀》,讓董鄂妃的“高風(fēng)”賢名一直流傳后世,一直“說到今”。
?
繼續(xù)往下看。接著是第五、六句“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下句“秋閨怨女拭啼痕”異常直白。顯然兩盆海棠花都是“秋閨怨女”,董小宛是剛被搶進宮中,還在“清砧怨笛”思鄉(xiāng);靜妃是剛被廢掉,在冷宮自怨自艾。兩人都是會一天到晚“拭啼痕”的主。所以這一句無需多說了。
?
上句“月窟仙人縫縞袂”的內(nèi)涵就深了。首先“縫縞袂”,應(yīng)該是引用了蘇軾的《次韻楊公濟奉議梅花詩》之一:“月黑林間逢縞袂,霸陵醉尉誤誰何”?!?strong>林間逢縞袂”又是引用了趙師雄羅浮遇仙的故事:
?
據(jù)柳子厚《尤城錄》記載:“隋開皇中,趙師雄遷羅浮,一日天寒日暮。于松林間酒肆傍舍,見美人淡妝素服出迎。時已昏黑,殘雪未消,月色微明。師雄與語,言極清麗,芳香襲人。因與扣酒家門共飲,少頃一綠衣童子笑歌戲舞。師雄醉寐,但覺風(fēng)寒相襲。久之東方已白,起視大梅花樹上,有翠羽剌嘈,相顧月落參橫,惆悵而已。”
?
大家看,又是仙女主動與陌生男人相會的故事。這意思無需多說了吧?還是指靜妃勾引陳之遴的事;對董小宛來說,也暗諷她假惺惺哭泣思鄉(xiāng),其實內(nèi)心也是愿意攀高枝,委身于順治帝的。
?
那么說到這里,現(xiàn)在我們可以回頭去看那個“石樓閑睡鶴”了。要知道,羅浮山上一個很有名的景點,就叫“石樓”!分為“大石樓”和“小石樓”,是兩個山峰上形似高樓的大石頭。歷代有很多詩人吟詠過這個景點的。
?
那個趙師雄,和仙女喝酒,喝著喝著就醉倒睡著了,仙女什么時候走的都不知道。醒來后,仙女不見了,滿懷惆悵。
?
現(xiàn)在陳之遴這只“鶴”,也同樣在羅浮山上睡著了。在夢中,不知道是不是還在跟靜妃這個“羅浮仙女”幽會呢?
?
所以湘云這句與寶琴的前句,是有一個遞進的關(guān)系。
?
寶琴是說陳之遴自己作死,然后湘云是說陳之遴作死后,被貶到尚陽堡這種跟石樓相似的偏僻荒野(呼應(yīng)“大荒山無稽崖”),然后只能無聊地睡覺。
?
睡覺自然就會做夢,做著太虛幻境這種夢。這個也就呼應(yīng)了《紅樓夢》的主題。
?
陳之遴自己的那首詩,說的也是這個意思:
?
新鬼不知死,且復(fù)邀太虛。
忽掛榛莽間,乃誤非故居。
?
下面接著再看,蘇東坡寫的是“逢縞袂”,黛玉為何改為“逢”為“縫”呢?這又是一個非常妙的比喻。
?
“縫”有縫制嫁衣的意思,首先這個仙女馬上要嫁人了。其次,本來仙女穿的是天衣,天衣是不需要用針線來縫制的。大家看下面這個故事:
?
五代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郭翰夏天在庭子里納涼,抬頭看天,有一個人慢慢地落下來,那人說:“我是織女?!保ü玻┚従彽乜戳丝此囊路?,都沒有用線縫。郭翰問她為什么,織女說:“天衣本來就不是用針線織的。”
?
這個故事就是“天衣無縫”這個成語的出處。那么黛玉偏偏說這個仙女在縫衣服,那這衣服就有縫了,就不是天衣無縫了。
?
這不就是說,董小宛雖然盡力想掩蓋她的秘密,但畢竟無法做到天衣無縫,最終還是泄了密了嘛。
?
所以黛玉仍然是抓著董小宛的出身污點來說事,跟“沒帚山僧掃”的意思一樣。
?
第五十三回賈母說到:“繡這瓔珞的也是姑蘇女子,名喚慧娘。因他亦是書香宦門之家,他原精于書畫,不過偶然繡一兩件針線作耍,并非市賣之物…偏這慧娘命夭,十八歲便死了…有那一干翰林文魔先生們,因深惜‘慧繡’之佳,便說這 ‘繡’字不能盡其妙,這樣筆跡說一‘繡’字,反似乎唐突了,便大家商議了,將‘繡’字便隱去,換了一個‘紋’字,所以如今都稱為‘慧紋’”。
?
這說的不就是董小宛嘛。董小宛也是姑蘇女子,也是號稱“針神”。同時清史稿記載董鄂妃是“十八歲”入宮。這慧娘十八歲死了,相當(dāng)于董小宛這個身份沒了,換做了董鄂妃。
?
所以,慧娘的被改了名字,“繡’字便隱去,換了一個‘紋’字”,說的就是董小宛的身份被改。
?
我們來看“紋”的其中一個含義:《廣韻》--作斷紋焉。也就是紋飾、掩飾的意思。這是出自劉伯溫的《工之僑獻琴》:
?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yīng)。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弗古?!边€之。
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僑聞之,嘆曰:“悲哉世也!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彼烊ィ胗阱粗?,不知其所終。
?
大意是說,這個工匠用良桐做了一具美琴,為了獻進宮中,特意刷上“斷紋”,篆上“古窾”,裝進匣子埋進土中。等上幾年后再挖出來,就做舊成了稀世之珍的古琴,并得以成功高價賣入宮里。
?
這個典故用在董小宛身上,用義就太明白了。董小宛就是這紋飾過,掩去本來面目,被獻進宮中的“寶琴”。
?
司馬相如是以彈琴的名義進卓府,向卓文君的父親卓王孫演奏,從而引到了卓文君跟他私奔。
?
陳之遴也是以獻美人的名義巴結(jié)到順治,東山再起。進而在之后也勾引到了靜妃。
?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董小宛就是陳之遴的“寶琴”,陳之遴是在向順治“獻琴”。故此,元春的丫鬟就叫“抱琴”嘛。
?
大家再來看看,為什么是“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nèi)待時飛”?
?
“櫝”就是匣子。而《工之僑獻琴》這故事說的,不就是“琴于匣中求善價”嗎?
?
元春為什么是“虎兕相逢大夢歸”?因為“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靜妃待到“時飛”,“虎兕出于柙”,飛出“奩”盒后,就會去“毀”了董小宛這個“龜玉”了。
?
那么董小宛的死,“是誰之過與?”,誰的過錯最大呢?
?
孔子曰,最大的過錯不是那“虎兕”,而是看守“虎兕”的人??词仂o妃的人是誰呀?就是順治皇帝呀。
?
所以,這里面暗含了順治皇帝對董小宛保護不力的含義。我們來看看黛玉的《五美吟》的其中一首:
?
明妃
?
絕艷驚人出漢宮,紅顏命薄古今同。
君王縱使輕顏色,予奪權(quán)何畀畫工?
?
大家仔細(xì)體會一下這首詩的意思,其實說的就是我上述的意思:君王就算輕顏色,但生殺予奪的權(quán)利,為何會交給畫工呢?
?
好了,那么最后,也是最意味深長的來了:為何書中的寶琴,會取了這么一個有特別含義的名字?“埋琴稚子挑”這句話,為何是寶琴做自己說出來的?
?
難道不止董小宛,連寶琴的身份也是被掩飾過的嗎?要知道,寶琴可是主要負(fù)責(zé)影射康熙皇帝的!
?
那么關(guān)于這一點,是另外一個重大的話題,我只能以后再來專門說了。
?
最后,我就來解答一下上一篇最后的那個問題。
?
關(guān)于翠縷和湘云的奇怪的問答的含義,其實書中接著就有提示了:
?
翠縷道:“姑娘是陽,我就是陰?!闭f著,湘云拿手帕子握著嘴,呵呵的笑起來。翠縷道:“說是了,就笑的這樣了?!毕嬖频溃骸昂苁?,很是?!贝淇|道:“人規(guī)矩主子為陽,奴才為陰。我連這個大道理也不懂得?”湘云笑道:“你很懂得?!?/strong>
?
湘云和翠縷兩個女子之間,“主子為陽,奴才為陰”。按這個邏輯,兩個男人之間,當(dāng)然也可以是“主子為陽,奴才為陰”!
?
所以翠縷才會問,為何“咱們?nèi)说箾]有陰陽呢?”她指的是兩個男人之間陰陽不分。也所以湘云才會啐了一口道:“下流東西,越問越問出好的來了!”
?
我之前也分析過,我非常懷疑順治與陳之遴之間,也是漢武帝和韓嫣、或者書中的寶玉與秦鐘這樣的男同關(guān)系。
?
現(xiàn)在,我是非常確定這一點了。
?
據(jù)《韃靼征服中國記》記載,順治駕崩后,有一男一女主動為順治殉葬,且這兩位身份特殊,女子是后妃董鄂氏;男子叫傅達(dá)理。
?
這個傅達(dá)理,就是順治的男寵。是被孝莊勒令殉葬的。所以,順治的確就是書中的寶玉這樣的男女通殺的人。大家有留意書中有個“傅二爺”嗎?
?
這個“傅二爺”應(yīng)該就是影射傅達(dá)理。
?
大家瞧,又是“二爺”。為何書中那么多“二爺”?為何賈璉明明是長子,偏偏被稱為“璉二爺”?
?
大家以前想的方向都完全錯了!這個跟排行根本沒關(guān)系?!?strong>二爺”其實指的就是“相公”,即“男同”!這是舊時的文化了,尤其是天津地區(qū),男娼往往被稱為“兔二爺”。
?
而賈璉是典型的男女通殺,所以才被稱為“璉二爺”!
?
“兔二爺”本來叫“兔兒爺”,可能叫著叫著就叫成“兔二爺”了。當(dāng)時有拜兔兒神的,就是民間相傳之男男同志神祗。
?
其泥塑造型是,面部涂抹胭脂紅唇,絕類窈窕女子,與清朝時期的“相公”打扮類似。所以為何寶玉愛吃人嘴上的胭脂呢?其實就是在暗示這個的。
?
好了,關(guān)于書中男同這個問題,其實值得說的還有很多,限于篇幅,我以后再詳細(x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