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美食文化——云南傳統(tǒng)養(yǎng)生美食10列(上)
來源:食悟者
作者:食悟者
轉(zhuǎn)發(fā):詩人琉璃姬 Mr
導(dǎo)讀:云南名特食療、藥膳是云南人民在長期的飲食生活實踐中,不斷總結(jié)后發(fā)現(xiàn)的具有一定保健功能、食養(yǎng)食療和輔助防治疾病的膳食,選用云南道地藥材或者食材來制作完成。養(yǎng)生美食常見的有食療和藥膳,這些美食取藥物之性,用食物之味,食借藥力,藥助食威,不但美味營養(yǎng),還能強身健體、防病治病、延年益壽。
01.天麻汽鍋雞
汽鍋雞是云南特有的名菜,歷史悠久,久負(fù)盛名。天麻汽鍋雞做法獨特,在汽鍋雞中配入昭通特產(chǎn)名貴藥材“天麻”,使雞湯更富有營養(yǎng),還有潤肺補腎,平肝息風(fēng),養(yǎng)血安神的功能,對頭痛、失眠等癥有良好的功效。融入天麻味道的雞湯,香味濃郁,滋補作用明顯,既是昭通的地方特色菜,也是美名遠(yuǎn)播的云南養(yǎng)生名菜。

昭通天麻
天麻汽鍋雞主要用料為剛要下蛋的嫩母雞或剛開叫的小公雞,天麻采用昭通小草壩特級野生天麻,調(diào)料主要有姜、蔥、鹽、味精。制作時,雞切方塊,蔥切段用刀背拍破,雞塊入鍋汆過洗凈,裝入汽鍋內(nèi),將汆水的湯燒開,將漂洗雞塊的血水倒入,清除湯中的浮物,加精鹽、味精后灌入汽鍋內(nèi)淹過雞塊,放入蔥節(jié)、姜片及浸泡后發(fā)開的野生天麻片,加蓋,汽鍋置事先已加水的蒸鍋內(nèi),蓋口交接處用布封嚴(yán),在文火上蒸一定時間,揀去姜片、蔥段,放入胡椒面、味精即可。

天麻汽鍋雞
02.三七汽鍋雞
三七汽鍋雞是云南的傳統(tǒng)滋補佳肴。三七是云南特產(chǎn)名貴藥材,內(nèi)在成分與人參相近,對人體有滋補作用。不僅味道獨特,鮮香味濃郁,而且還有活血、止血、強心、潤五臟和補虛損的作用,是常用于冠心病和跌打損傷的養(yǎng)生名肴。

文山三七
三七汽鍋雞烹飪方法特殊,做工講究,要求認(rèn)真掌握好選料、制作、藥材的炮制配伍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選用武定壯母雞或閹雞,宰殺去毛洗凈,切塊,同時加入精鹽、姜片、蔥結(jié),放入汽鍋。然后用能盛水(水加足)的砂鍋一只(在砂鍋內(nèi)能放一些豬筒子骨更好),把汽鍋放在砂鍋上蒸制而成。三七汽鍋雞的吃法是將三七用油炮制后,舂成細(xì)面,用汽鍋雞湯吞吃,效果最為顯著。也可放于汽鍋內(nèi)與雞烹熟,喝湯食肉。

三七汽鍋雞
03.清湯橄欖魚
橄欖,學(xué)名余甘子,味先澀后甜,有人喻它“尤忠言逆耳”,故又稱“諫果”。橄欖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糖分、鈣、磷、鐵及維生素 C等。橄欖自古人藥,性平,味甘酸,有清熱解毒,開胃降氣、醒酒的功效。清湯橄欖魚具有橄欖清香、魚湯鮮甜的特點并有生津止渴、開胃止咳的功效。

滇橄欖樹
清湯橄欖魚主要用料為小白魚、橄欖枝末、高湯等。制作時,將鮮橄欖枝刮去綠皮層,再將白皮細(xì)細(xì)刮在缽中。鍋上火入油、清湯,燒開后加入鹽、蔥、蒜、胡椒、草果粉;將魚開腹洗凈,入鍋煮熟,倒入盛有橄欖樹末的缽內(nèi)即成。

清湯橄欖魚
04.三七花炒田雞
田雞,學(xué)名虎紋蛙。生長于稻田、水溝、沼澤地。肉細(xì)嫩鮮美,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補虛弱的功能。三七,名貴藥材,云南文山是著名的三七產(chǎn)地。三七有止血強心,散淤生新,消腫定痛的顯著功效。三七花炒田雞,白綠相映,三七花清香濃郁,田雞肉細(xì)嫩鮮香。

三七花
三七花炒田雞主要用料為活田雞、鮮三七花等。制作時,將田雞剝皮去骨,洗凈入碗,加蔥、姜、黃酒腌漬后晾干水分,用蛋清漿上漿滑油待用,三七花入淡明磯水中浸泡后撈出漂凈,蘿卜切成菱形片待用。鍋上火入湯,加鹽、味精、胡椒,燒烤后下田雞、三七花、蘿卜片,翻炒均勻勾芡淋上芝麻油即可。

三七花炒田雞
05.白參肉圓
白參肉圓是用白參與肉做成丸子蒸熟制而成。成菜色澤黑白相間,丸子鮮嫩無渣,清香濃郁。白參產(chǎn)于新平等地,色灰黑,有治頭暈眼花、滋陰明目、補腎健脾的功效。

白參
白參肉圓主要用料為豬五花肉250,白參40克,鮮湯等。制作時,白參水發(fā)洗去泥沙,控干水分切碎。白菜洗凈焯水裝入湯碗。豬五花剁細(xì)成茸,加鹽、味精、胡椒面、雞蛋液、白參末拌勻,做成丸子,上籠蒸20分鐘左右至熟取出,翻扣在白菜碗內(nèi)。鍋上火入鮮湯,沸時調(diào)味勾芡調(diào)好味澆入肉丸碗內(nèi),撒上香菜葉即成。

白參肉圓
06.大黑藥蒸肉餅
大黑藥學(xué)名叫威靈仙,產(chǎn)于華寧、建水、個舊、文山等地,外皮黑,可治頭暈、頭疼、眼花、心悸及白內(nèi)障等疾。切片曬干,舂成粉即可用。大黑藥蒸肉餅鮮而不膩,清淡爽口,清肝明目,降壓解表。

大黑藥
大黑藥蒸肉餅主要用料為五花肉 350克,大黑藥粉15克,白菜、高湯等。制作時,五花肉剁茸加入姜米、味精、胡椒面、鹽、大黑藥粉一齊放入肉茸碗中,拌勻上籠蒸熟。白菜焯水撈出入湯碗內(nèi),扣入蒸熟的肉餅。鍋上火入湯,沸時調(diào)味勾芡,澆入肉餅碗中即成。

大黑藥蒸肉餅
07.白果燉小腸
白果又稱銀杏,食用歷史悠久,早在漢末、三國時期就被人們食用。其味甘苦澀、性平,有毒,有斂肺氣,定喘咳的功效。白果燉小腸,既是美食,又是藥食,民間常用來治兒童尿床癥。

白果
白果燉小腸主要用料為豬小腸1000克,白果500克、高湯等。制作時,豬小腸加姜、料酒、蔥葉揉捏,去掉粘液漂洗干凈,焯水去掉腥臭味,切段待用。白果去外殼,微煮后搓去薄膜,濾去水分。將小腸、白果入砂鍋,放鹽、高湯、蔥節(jié)、姜塊在旺火上煮開,打去浮沫,小火燉3小時左右,揀去蔥節(jié)、姜塊,放入味精、胡椒粉、芫荽調(diào)味即可。

白果燉小腸
08.薏米燜豬腳
薏米燜豬腳屬飯菜合一,豬腳糯,米飯香,油而不膩。薏米營養(yǎng)價值較高,又具滋補食療作用?!侗静菥V目》記載:“薏米仁,主治筋骨拘攣,濕痹,下氣。久服輕身益氣,除筋骨中邪氣不仁;利腸胃,消水腫。

薏米
薏米燜豬腳主要用料為豬腳1只(約重 1200克),薏米1000克、草果等。制作時,豬腳燒焦,刮洗干凈,呈金黃色,去蹄甲。米淘洗干凈,揀去沙粒雜質(zhì)。砂鍋上火入水,,下豬腳、姜絲、湯、草果(拍松),移至小火燉至豬腳扒爛,取出去骨切丁,將薏米放入原湯中,改用中火煮至透心,移至小火,下豬肉、鹽拌勻,蓋上鍋蓋燜熟即成。

薏米燜豬腳
09.臭參燉排骨
臭參,學(xué)名銀參,也叫臭藥,產(chǎn)于通海、華寧等地。具有消氣健胃、驅(qū)胃滯、通氣健脾、補中益氣的藥效。鮮品較佳,聞有臭味、入口不苦,回甜,有一種特殊味道。臭參燉排骨,湯汁清澈,滋味鮮醇,排骨扒軟,臭參清香,補中益氣,和胃健脾。

臭參
臭參燉排骨主要用料為豬排骨 400克、臭參200克、鹽等。制作時,臭參洗凈,斜切為段。排骨砍小塊,漂去血污焯水待用。鍋上火入水,下排骨、姜塊,旺火燒開,打去浮沫,加人胡椒面,用小火燉1小時左右,下臭參、鹽燉熟調(diào)味即可。

臭參燉排骨
10.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
羊肉是冬令食補佳品。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有溫中補血、祛寒止痛的功效,最宜用于血虛有寒的病癥。適用于冬季特別怕冷的貧血病人,體弱血虛的慢性氣管炎、肺結(jié)核患者。

當(dāng)歸
當(dāng)歸生姜羊肉湯主要用料為鮮羊肉500克、當(dāng)歸18克、生姜30克等。制作時,羊肉洗凈切方塊,焯水后入燉鍋內(nèi)煮沸。將凈生姜拍松,當(dāng)歸用紗布包好放入羊肉鍋內(nèi),大火燒開,移小火慢燉2小時左右即可。食用時,取出藥包,調(diào)味食肉喝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