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反杜林論》第二編-政治經(jīng)濟學 V 研讀摘要
【六. 簡單勞動和復合勞動】
????“一切勞動時間,無論是推小車者的勞動時間還是建筑師的勞動時間,都是完全等價的。勞動是一切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只有勞動才賦予已發(fā)現(xiàn)的自然產物以一種經(jīng)濟學意義上的價值。價值本身只不過是對象化在某個物品中的、社會必要的人類勞動的表現(xiàn)。所以勞動不能有任何價值。談論勞動的價值并且想確定這種價值,這等于談論價值的價值,或者想確定重量本身的重量,而不是確定一個有重量的物體的重量?!?span id="s0sssss00s" class="color-pink-04">「勞動本身不能有任何價值,在資本主義生產中,一些人把勞動綁上價值,并且通過工資來具體衡量勞動價值。這種看法是錯誤的,這樣會把勞動甚至勞動者本身看作是商品。相反,勞動是勞動者為了換取生活資料而向資本家出賣的東西,勞動本身是價值的創(chuàng)造者,勞動為商品附上了價值。」
????“對于要把人的勞動力從它作為商品的地位解放出來的社會主義來說,極其重要的是要認識到,勞動沒有任何價值,也不能有任何價值。只要分配為純粹經(jīng)濟的考慮所支配,它就將由生產的利益來調節(jié), 而最能促進生產的是能使一切社會成員盡可能全面地發(fā)展、保持和施展自己能力的那種分配方式。”「物化勞動是資本主義生產所需要的,同時真正意識到勞動本身不具有價值,也正是實現(xiàn)社會主義所需要的?!?/span>
????【七.資本和剩余價值】
????“商品流通的這個最后產物是資本的最初表現(xiàn)形式。資本在歷史上起初到處是以貨幣形式,作為貨幣財產,作為商人資本和高利貸資本,與地產相對應······這個歷史每天都在我們眼前重演?,F(xiàn)在每一個新資本最初仍然是作為貨幣出現(xiàn)在舞臺上, 也就是出現(xiàn)在市場上———商品市場、勞動市場或貨幣市場上,經(jīng)過 一定的過程,這個貨幣就轉化為資本”「這里是恩格斯引用資本論中的段落,這段話中說明了資本最初是從貨幣誕生的」
????“貨幣作為資本流通的形式,同貨幣作為商品的一般等價物流通的形式是相反的。簡單的商品占有者為買而賣;他賣出他不需要的東西,而以所得的貨幣買進他需要的東西。未來的資本家一開頭就買進他自己不需要的東西;他為賣而買,而且要賣得貴些,以便收回最初用于購買的貨幣價值,并且在貨幣上獲得一個增長額;馬克思把這種增長額叫做剩余價值。”「貨幣作為資本在資本家手中,為了使其增值,資本家就會為賣而買,通過賤買貴賣來使貨幣獲得增長,這種增長額就是剩余價值。但實際上剩余價值卻并不來賤買賤賣,接下來的一段解釋了剩余價值真正的面目?!?/span>
????“剩余價值從何而來?這個問題的解決是馬克思劃時代的功績。
????這個問題是這樣解決的:應該轉化為資本的貨幣的價值增長,不能在這種貨幣上發(fā)生,也不能起源于購買,因為這種貨幣在這里只是實現(xiàn)商品的價格,而這種價格,由于我們假定相交換的是相等的價值,和商品的價值是沒有區(qū)別的。根據(jù)同一理由,價值的增長也不能由商品的出賣產生。所以這種變化必定發(fā)生在所購買的商品中,但不是發(fā)生在商品的價值中,因為商品是按照它的價值買賣的,而是發(fā)生在商品的使用價值本身中,就是說,價值的變化一定是從商品的消費中產生。
????要從商品的消費中取得價值,貨幣占有者就必須在市場上發(fā)現(xiàn)這樣一種商品,它的使用價值本身具有成為價值源泉的獨特屬性,因此,它的實際消費本身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從而是價值的創(chuàng)造。貨幣占有者在市場上找到了這樣一種獨特的商品,這就是勞動能力或勞動力。
????勞動本身不能具有任何價值,那么關于勞動力卻決不能這樣說。勞動力一旦變成商品,就獲得一種價值,而這種價值‘同任何其他商品的價值一樣,也是由生產從而再生產這種獨特物品所必要的勞動時間決定的’,就是說,是由工人為制造維持自己能勞動的狀態(tài)和延續(xù)后代所需要的生活資料而必須耗費的勞動時間決定的。”「這段話是馬克思解釋資本生產剩余價值本質上其實是來自勞動力」
????“勞動力的價值和勞動力在勞動過程中實現(xiàn)的價值,是兩個不同的量。貨幣占有者支付了勞動力的日價值,所以這一天的勞動力的使用,即這一天的勞動,也就屬于他了。剩余價值產生了,貨幣轉化為資本。”「資本雇傭勞動力,勞動者每天生產時間中的前一部分創(chuàng)造的價值,和資本家付給勞動者的工資價值相同。此時勞動者已經(jīng)完成了為自己創(chuàng)造價值的勞動。剩余的勞動時間中,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價值全部作為資本貨幣的增值,」
????“馬克思以這種方式說明了剩余價值是怎樣產生的,剩余價值怎樣只能在調節(jié)商品交換的規(guī)律的支配下產生,所以他就揭露了現(xiàn)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及以它為基礎的占有方式的機制, 揭示了整個現(xiàn)代社會制度得以確立起來的核心。
????資本的這種產生有一個根本的先決條件:“貨幣占有者要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就必須在商品市場上找到自由的工人。這里所說的自由,具有雙重意義: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做自己的商品來支配,另一方面,他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xiàn)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東西?!?span id="s0sssss00s" class="color-pink-04">「?資本的積累以剩余價值為前提,剩余價值以資本主義生產為前提,資本主義生產以商品生產者占有大量的資本和勞動力為前提。自由勞動力的產生來自于封建社會下以個體勞動為主的私有制小生產的解體,生產者被迫與生產資料分離,從而成為自由勞動者?!?/span>
【八.資本和剩余價值(續(xù)完)】
????“生產剩余價值即直接從工人身上榨取無酬勞動并把它固定在商品上的資本家,是剩余價值的第一個占有者,但決不是剩余價值的最后所有者。以后他還必須同在整個社會生產中執(zhí)行其他職能的資本家,同土地所有者等等,共同瓜分剩余價值。因此,剩余價值分為各個不同的部分。它的各部分歸不同類的人所有,并具有不同的、互相獨立的形式,如利潤、利息、商業(yè)利潤、地租等等。”「直接雇傭工人的資本家占有的剩余價值,會被其余各個范圍內的資本,比如同商業(yè)資本中的資本家占有一部分,這個過程中并不能說資本家里也存在剝削,這里本質是資本家內部對勞動者的剩余價值分贓不均?!?/span>
????“資本主義生產的內在規(guī)律在資本的外部運動中作為競爭的強制規(guī)律發(fā)生作用,并且以這種形式成為單個資本家意識中的動機;所以,只有了解了資本的內在本性,才能對競爭進行科學的分析。
????剩余產品本身根本沒有任何生產費用,它是資本家不花一文錢得到的一部分產品。所以,如果互相競爭的企業(yè)家要按照自然生產費用實現(xiàn)剩余產品的價值,那么他們就應該把它贈送出去。”「由于剩余產品是勞動者剩余價值產生的,所以資本家在即使互相競爭的過程中也可以持續(xù)的實現(xiàn)資本增值,換句話說競爭并不能停止資本增值?!?/span>
????“一切社會權力和一切政治權力都起源于經(jīng)濟的先決條件,起源于各個社會的歷史地產生的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span id="s0sssss00s" class="color-pink-04">「不能說資本來源于權利或者暴力,因為權利來源于經(jīng)濟的先決條件,生產和交換本身才會產生分配,暴力或者權利只是分配過程中的產物。無論是暴力的使用,還是權利的執(zhí)行,一切的基礎都是要有東西進行支配,也就是要有最基礎的生產關系和交換關系?!?/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