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是解決問題最高明的方法
日常生活中,我們總能看到,有的人草率慌張,有的人氣定神閒;
有的人一點點小事就如同世界末日,有的人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
同樣的事情,不同人作出的反應(yīng)大相徑庭,這源於他們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
生活的智者明白,解決問題最高明的方法,就兩個字——從容。
人生的境界,處事的態(tài)度,就是這樣來的。從慌張走向從容,由浮躁走向淡泊。
?
在磨礪中,一邊品嚐著得失,一邊學(xué)著從容。
從容的人,無懼風(fēng)浪
季羨林說過:“縱化大浪中,不喜亦不懼。”面對俗世中的驚濤駭浪,永遠保持氣定神閒、面不改色,這是從容的表現(xiàn)。畫家齊白石,就是這麼一個人。
齊白石有一座右銘:“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這也是他人生的寫照。
?
?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齊白石先生的畫飽受爭議,有人認可他的畫作,贊不絕口,認為他是百年難得一遇的藝術(shù)家。
也有人或出於偏見,或出於嫉妒,去妄自議論他的畫作、為人。而無論哪種,齊白石都只是報之一笑,並不往心裡去。
不生氣、不懊惱,不欣喜、不得意,堅持做自己的事,這便是齊白石的從容。
“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辈灰騽e人的誇讚而更加奮勉,不因別人的誹謗而更加沮喪,有自己的分寸,分得清榮辱的界限。這是從容篤定的表現(xiàn)。
從容的人更親和、對世界更友善,舉止言談更有氣質(zhì),因此可以獲得更多的友誼,更多的幫助以及更多的讚美。
內(nèi)心從容的人,不畏懼世間風(fēng)浪。願今後的我們,都能成為胸中有乾坤,心自在從容的人。唯有從容,才能過好生活。
最好的生活,以“從容”為底色
世間許多東西都飽受著爭議,唯獨從容二字沒有爭議。
許多我們熟知的作家,都奉行從容為生活的底色,這點從他們的書名就可以看出:老舍的《人生難得是從容》,賈平凹的《願人生從容》,梁實秋的《願人生從容》,汪曾祺的《人間有味,自在從容》,林清玄的《從容的底氣》。
從容,是更高級的處世態(tài)度,也是生活最應(yīng)該有的底色。
?
?
見過一位老人家,八十多歲依然耳聰目明、身子硬朗。他行走時不急不緩、說話時不急不躁。
後來跟他聊天才知道,老人家年輕時愛看書,也走出鄉(xiāng)鎮(zhèn),去見過更大的世面,經(jīng)歷的事情多了,慢慢的變成如今從容的模樣。
除此之外,老人家還是附近幾個村出了名的好秉性。幾十年風(fēng)風(fēng)雨雨,很少有人見他生氣,也從沒見他跟誰急過眼,永遠是氣定神閒的樣子。如果說現(xiàn)實中有智者,那一定就是這位老者這般氣質(zhì)的人。
淡定從容是一個人一生應(yīng)該保持的一種狀態(tài),如果遇到事情變得手忙腳亂,那麼其一生什麼都不能做好。
深以為然。很少見誰能在手忙腳亂中,將事情辦好,更何況是過生活。
人生,是一邊得到,一邊失去的過程。如果執(zhí)著於得失,因得而欣喜若狂,因失而懊悔不已,最終反而沉迷其中,在苦海中翻騰,無法感知平淡生活的好處。
唯有保持從容的心態(tài),看淡得失,才能過好這一生。
經(jīng)常有人問“什麼是從容?”我認為《小窗幽記》中的一句話,道出了本質(zhì):“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意無留,望天空雲(yún)卷雲(yún)舒?!?/p>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我們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恍然間明白:人生本過客,好與壞,終究會淡化;苦與樂,終究會遺忘。
與其執(zhí)著於生活中各種得失、好壞,不如看開一些,大度看世界,從容過生活。
願我們能以從容的心,面對世間的風(fēng)雲(yú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