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什么是正確的?
毛主席:什么是正確的?
毛主席:這個政策是一個慎重的政策,可以避免犯錯誤。這個政策可以獲得廣大社會人士的同情。這個政策可以分化反革命勢力,利于徹底消滅反革命。這個政策又保存了大批的勞動力,利于國家的建設(shè)事業(yè)。因此,這是一個正確的政策。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正確必須具備好幾個條件:
條件一
能避免犯錯誤,假定它是正確的,但它卻導(dǎo)致了大量的犯錯誤,也即由正確產(chǎn)生大量不正確,那么顯然,這個不是正確的,這個假設(shè)不能成立。這是從未來看當(dāng)前的眼光,也即以未來確定當(dāng)前的正確與否,這樣的原則,顯然是更先進(jìn)的。
這是未來緯度的。所以,光這個標(biāo)準(zhǔn),就能一票否決政策的正確性。
條件二
一個政策,必須是能凝聚人心的,一是一致人心,二是人心向我,那么,這個政策就有可能是正確的。
這是我方緯度的。
條件三
所謂分化也是瓦解的一種,一個政策能夠瓦解敵人,這是使敵人從一心產(chǎn)生二心甚至多心的,并且有人心向我,那么,這個政策就有可能是正確的。
這是敵方緯度的。
條件四
一個政策,是要能保存組成成分的,這個政策就有可能是正確的。
這即是未來緯度,也是我方緯度。
而以上四個條件加在一起,就構(gòu)成了正確。
我們看個具體政策,
毛主席:我們的策略原則,仍然是利用矛盾,爭取多數(shù),反對少數(shù),各個擊破。
這個政策,導(dǎo)致了各個擊破,也即敵人的依次破滅,沒有導(dǎo)致錯誤,所以符合了第一個條件的。
爭取多數(shù),也即讓眾心與我歸一,或者說是我把自己的心放在眾人能歸一致的地方,所以符合了第二個條件的。
爭取多數(shù),本身是使敵人分化的,也即讓敵人產(chǎn)生了多個心,這是讓敵人趨向瓦解的,所以符合了第三個條件的。
因為爭取了多數(shù),所以就把基本的成分保存了一下,可用以加強自己的組織充填,所以這是符合了第四個條件的。
所以,這個政策是正確的。
前面我們說過,我們的宇宙是三維的,所以,要在三個緯度都有構(gòu)成——即形成了三位一體,這樣的東西,才是健康的、能壯大和發(fā)展的。
推論
1)構(gòu)成正確,也需要具備至少三個緯度,這里毛主席提供了未來、敵、我三個緯度。也即需要未來一段時間也是正確(帶來大量的正確)、敵人瓦解、我方壯大加強,如此,就構(gòu)成了正確。
2)如果只是單一個方面的正確,那很可能不足以支撐它的正確的,應(yīng)該存在更好的選擇——也即要去繼續(xù)思考和設(shè)計支持至少三個方面的正確。
所以,正確是有豐富的內(nèi)涵的,既不是一條線的東西、也不是個平面的東西,而是個立體的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