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樓文書』『心思錄·我與本我』
『本我非我,我之軀殼承載本我,萬物有其本我,有其軀殼,形態(tài)不一。』
"本我"是否為"我",這個問題十分冷門,卻值得深思,想知曉答案,須知"我"與"本我"的本質(zhì)。
"我"即存在于塵世的我,行走于世俗,享受或忍耐世界的一切,無法脫離飲食與睡眠,被病痛所困擾,終點是灰燼化后再次融入天地,身心輪回轉(zhuǎn)世為另一"我",周而復(fù)始,輪回不息。
而"本我"則像是一種介于"我"與另一"我"之間的狀態(tài),傳說燼化后踏入輪回的"我"非塵世之我,輪回后另一"我"的身上仍會保留一部分先前的"我",這或許就是最初被學(xué)士理解的"本我"。
現(xiàn)今"本我"一般代指不隨身體一同燼化,反而進入奈加夢落的一部分,在輪回時會進入新一"我",并不斷循環(huán)。
然"本我"歷經(jīng)輪回,是否會有磨損,世人不知,什么會燼化,什么不燼化,世人亦不知,經(jīng)嚴(yán)密稱量,燼化前后重量發(fā)生了變化,或許這就是屬于"本我"的那部分。
"本我"與"我"不同,它非肉體,不受一切能影響"我"的因素干擾,但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我將其比作仁與果種,仁能誕生新的果種,而果種消亡后又會留下仁,果種不同,仁的重量不同。
是故"本我"非"我","我"包含"本我","本我"誕生"我"。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