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園林 大字寺園




北宋徽宗崇寧年間,西京洛陽人口約為二十三萬人,首都開封的人口約百萬人口。洛陽悠久的歷史,山川秀麗,水源豐富,氣候溫和,以及那些前朝遺留下來的諸多無主荒地,就成了園林擴建者的沃土。這些園林成為文人騷客們的理想居所。
"大字寺園"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住宅。白居易(772年2月28日-846年9月8日),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鄭,祖籍山西太原。他是唐代著名現(xiàn)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有“詩魔”和“詩王”之稱,白居易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陽逝世,葬于洛陽龍門石窟東山香山。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參加鄉(xiāng)試中選。十六年(800),他考中進士,十八年(802)冬,他參加吏部會試,中“拔萃”科。憲宗元和元年(806)四月,他應(yīng)“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的科考,列第四名。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被刺,白居易上表主張嚴緝兇手,觸犯了權(quán)貴,被以“僭越言事”的“罪名”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司馬。貶謫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轉(zhuǎn)折點。對生活的熱情開始減退,選擇了獨善其身的道路。
822年7月,白居易被任命為杭州刺史,10月到任。任內(nèi)有修筑西湖堤防、疏浚六井等。824年5月,任太子左庶子分司東都,秋天至洛陽,在洛陽履道里從田氏手中購得的故散騎常侍楊憑的宅院。825年,被任命為蘇州刺史,5月到任。829年春,因病改授與太子賓客分司,回洛陽履道里。830年12月,任河南尹。833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賓客分司。835年,被任命為同州刺史,辭不赴任,后改任命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封馮翊縣侯,仍留在洛陽。839年10月得風(fēng)疾。
北宋李清照父親李格非寫的《洛陽名園記》記載,樂天云:“吾有第在履道坊,五畝之宅,十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竿”是也。今張氏得其半,為“會隱園"。水竹尚甲洛陽。......其水其木至今猶存......寺中樂天石刻存者尚多。這個意思就是,白居易的舊園大字寺園,是“五畝之宅,十畝之園,有水一池,有竹千桿”,北宋的園主張氏只得十五畝的一半,另一半是大字寺,將其命名為會隱園,水木猶存,樓堂已經(jīng)沒有了。"大字寺園"的特色就是水竹?!冻厣掀肥翘拼娙税拙右椎淖髌分?,白居易在《池上篇》中說,“屋室三之一,.水五之一,竹九之一,而島池橋道間之。”履道園中的水池大約三畝余。
太和三年(829)白居易以刑部侍郎告病歸洛陽,并帶回了自己在任蘇州刺史時收集的太湖石,白蓮,折腰菱,青板舫以及一車書籍。閑暇時,在園中池東修了:“無粟不能守也"的糧倉,在池北修了“無書不能訓(xùn)也”的書房,在池西修了“星有賓朋無琴酒不能娛也”的號亭。爾后,.白居易在池西造了一個通島的無拱平橋中筑高橋,.并在池周圍修路布石、種竹。白居易在《池上篇》詳細地說明了履道里宅園在洛陽城的位置。:"東都風(fēng)土水木之勝在東南隅.東南之勝在履道里.里之勝在西北隅。西閘北垣第一第,即白氏叟樂天退老之地。"白居易晚年生活在洛陽?!跋闵骄爬稀敝傅氖翘拼娜撕?、吉旼、劉貞、鄭據(jù)、盧貞、張渾、白居易及李元爽、禪僧如滿九位老者。他們因志趣相投,結(jié)為九老會。九老圖繪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三月二十四日,九老在白居易的大字寺園處歡聚,賦詩畫畫的歡樂情景。
1992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站唐城隊對白居易故居作了考古發(fā)掘。發(fā)掘勘探結(jié)果證明:白居易故居位于今洛陽市郊的獅子橋東北約150米處。遺址地勢西部略高。履道坊的西側(cè)自南面北有條唐代水渠,且在西北隅折向東流。在履道坊的西北部發(fā)現(xiàn)出的建筑遺跡,殘存中廳及廊房殘跡,南面探出有大片的池沼淤積土.并有一條小渠與西側(cè)的伊水渠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