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寒門博士論文致謝走紅:回答這個時代讀研究生還有什么價值
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如夢一場,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團聚過。

2021年4月,畢業(yè)于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工學博士黃國平博士論文的“致謝”部分在豆瓣、知乎、微博等多個網絡平臺走紅,作者在文中回顧自己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運抗爭的故事感動無數網友。
近日,應國科大學生會和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生會邀請,已成為騰訊AI Lab專家研究員、騰訊翻譯負責人的黃國平回到中科院自動化所,為國科大學弟學妹帶來主題講座《在逆風中從優(yōu)秀走向卓越》,分享科研經驗和人生感悟。

黃國平在進行自我介紹
從小山坳里的放牛娃變成中科院的博士生,歷盡千帆,當年那個煤油燈下讀書的孩子,如今已成長為實驗室中忙碌的科研工作者。黃國平在講座上愿青年學子“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歸來仍少年”。
感人至深的博士論文致謝
告訴學子讀書的意義
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如夢一場,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團聚過。
我出生在一個小山坳里,母親在我十二歲時離家。父親在家的日子不多,即便在我病得不能自己去醫(yī)院的時候,也僅是留下勉強夠治病的錢后又走了。
我十七歲時,他因交通事故離世后,我哭得稀里糊涂,因為再得重病時沒有誰來管我了。同年,和我住在一起的婆婆病故,真的無能為力。她照顧我十七年,下葬時卻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另一個家庭成員是老狗小花,為父親和婆婆守過墳,后因我進城上高中而命不知何時何處所終。
如兄長般的計算機啟蒙老師邱浩沒能看到我的大學錄取通知書,對我照顧有加的師母也在不惑之前匆匆離開人世。每次回去看他們,這一座座墳瑩都提示著生命的每一分鐘都彌足珍貴。

人情冷暖,生離死別,固然讓人痛苦與無奈,而貧窮則可能讓人失去希望。家徒四壁,在煤油燈下寫作業(yè)或者讀書都是晚上最開心的事。如果下雨,保留節(jié)目就是用竹筍殼塞瓦縫防漏雨。高中之前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夜里抓黃鱔、周末釣魚、養(yǎng)小豬崽和出租水牛。那些年里,方圓十公里的水田和小河都被我用腳測量過無數次。被狗和蛇追,半夜落水,因蓄電瓶進水而摸黑逃回家中;學費沒交,黃鱔卻被父親偷賣了,然后買了肉和酒,都是難以避免的事。
除了生活中的貧困,還有精神上的刺激也讓黃國平難以忘卻:“人后的苦尚且還能克服,人前的尊嚴卻無比脆弱。上課的時候,因拖欠學費而經常被老師叫出教室約談。雨天濕漉著上課,屁股后面說不定還是泥。夏天光著腳走在滾燙的路上。冬天穿著破舊衣服打著寒顫穿過那條長長的過道領作業(yè)本。這些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不是考試后常能從主席臺領獎金,順便能貼一墻獎狀滿足最后的虛榮心,我可能早已放棄。”
身處命運的漩渦,耗盡心力去爭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松平常的東西,每次轉折都顯得那么身不由己。幸運的是,命運到底還有一絲憐惜。進入高中后,學校免了全部學雜費,胡叔叔一家?guī)椭鉀Q了生活費。進入大學后,計算機終于成了我一生的事業(yè)與希望,胃潰瘍和胃出血也終與我作別。
在結尾,他寫出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從家出發(fā)坐大巴需要兩個半小時才能到縣城,一直盼著走出大山。從炬光鄉(xiāng)小學、大寅鎮(zhèn)中學、儀隴縣中學、綿陽市南山中學到重慶的西南大學,再到中科院自動化所,我也記不清有多少次因為現(xiàn)實的壓力而覺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
這一路,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世事難料,未來注定還會面對更為復雜的局面。但因為有了這些點點滴滴,我已經有勇氣和耐心面對任何困難和挑戰(zhàn)。理想不偉大,只愿年過半百,歸來仍是少年,希望還有機會重新認識這個世界,不辜負這一生吃過的苦。最后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
黃國平的這篇致謝,回顧了自己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運抗爭的經歷,打動了無數網友:








中國科學院大學讀研
曾在科學網上發(fā)文,回答“這個時代讀研究生還有什么價值”
黃國平是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選擇了機器翻譯方向碩博連讀,具體研究方向為人機交互式機器翻譯。
2012年10月,正讀研一的黃國平曾在科學網博客上撰文《我為什么讀研》,記述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以回答“這個時代讀研究生還有什么價值”。
他寫道:“我上學的投資是值得的。對于從農村出來的孩子而言,再加上‘孤兒’的字眼,我沒有怨與悔。我坦然地做著該做的事情,知道自己身上的負擔,更清楚自己的境遇?!?/p>
全文如下:
中午休息時,打開科學網首頁,看到王德華老師的《這個時代讀研究生還有什么價值啊?》就點了進去,里面有一句真的打動我了:對待事情心態(tài)更平和,人生態(tài)度更溫和。所以,在此,以一個研一學生的身份也來回答這個問題,還請各位老師、朋友指正批評并不吝賜教。
我來自農村,而且是很偏遠的農村,朱德總司令的老家——四川省儀隴縣。由典型的現(xiàn)代公務員領導的國家級貧困縣,哪怕是基層的村干部,要啥壞毛病就有啥壞毛病。比如蓋一個章需要送一包玉溪,向農民攤派這種費用,暗地里扣各種農補。就是對待像我這樣的孤兒也絕不會手軟,比如高中時村支書曾找理由企圖扣我的糧食直補。更別提什么幫扶了,那是新聞聯(lián)播上的事兒。從初三斷炊并堅持到現(xiàn)在, 一路走來,可以明顯感覺到:我的路更寬了,我的未來一定更好。
如果我不繼續(xù)上學,會干什么呢?老家的主流當然是出去學一門手藝,比如家裝,然后打工掙錢,造房子,娶老婆,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好的概率不到1%。如果初三成為孤兒時輟學,參照同境遇的同齡人,孩子應該會上小學了吧。
高考時,沒有讀到我想讀的大學,到綿陽復讀一年,結果遇上地震,延考,那一年延考區(qū)的題目難度、錄取比例在網上可以找到公開的資料。報志愿時,清一色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不服從調劑,最后上了一本的最后志愿:西南大學。大學時很辛苦,學校給重災區(qū)來的免了第一年學費,第二年學費由學院和學院梁姓書記代交,第三、四年學費由國家助學貸款(現(xiàn)展期到2017年)完成。拿了兩年國家獎學金,參加了9次數學建模比賽,“大小挑”等一系列亂七八遭的比賽。最滿意的結果是美國數學建模比賽一等獎。為的只是到時方便找一份好一點的工作,當然首選還是讀研,我喜歡計算機這個專業(yè)。去年9月,最中意的中科院計算所的龍芯組不要我,最后確定中科院自動化所模式識別國重實驗室碩博連讀,研究方向也是很滿意的。
如果去找工作會是什么結果呢?最高的是成都一家公司愿意開5000/月的起薪,杭州的9000/月。怎么知道的?招聘會打醬油唄,面試了7場。結婚、買房、小孩,我沒有啃老的資格和條件。從我自身條件而言,這個工資我早滿足了,而且我也相信自己會越來越好,但著實舍不得一直以來堅持的方向。
起碼就此刻而言,我上學的投資是值得的。對于從農村出來的孩子而言,再加上“孤兒”的字眼,我沒有怨與悔。我坦然地做著該做的事情,知道自己身上的負擔,更清楚自己的境遇。
到這里,我為什么讀研?
我希望繼續(xù)搏一把,看能否堅持我的學術夢,與我喜歡的方向相伴一生。如果實在不行,我相信憑自己身上的能耐可以找一個比當年本科畢業(yè)更好的工作,哪怕只是好那么一丁點兒。如果到時能走學術路,哇噻,這世界就太美好了,雖然工資可能也就和本科畢業(yè)去找的時候差不了多少。我是個很容易滿足的人,工資方面我沒有太大奢望了,我知道自己的底子。比起初中三年級那里的境遇,我可以開心一笑了。
我希望活出我自己的精彩,不僅僅停留在家庭方面,我心里想成為小時偶像那樣的人。我很珍惜自己得到的所有機會。我希望在我所堅持的路上有所作為。這些,就我當前的情況而言,只有讀博這條路最現(xiàn)實可行。
我明白錢與幸福不成正比關系?,F(xiàn)在最賺錢的應該是當官,看看考公務員的隊伍就知道了,“為人民幣服務”是最響亮的口號;其次是做點小生意,比如去菜市場、凍貨市場什么的,可以一步步來,苦點,累點,但最后總還是可以過得去的。最搞不到錢的可能就是做科研了,當然學霸除外,但對于喜歡這一行的人而言,可能性太小。但,有錢就幸福嗎?有錢的家庭就更好嗎?不可能的事兒。身邊太多例子,不勝枚舉。我覺得最幸福的莫過于做自己一心想做的事兒,而且這事兒還有點意義。我已經體會到這種快樂,所以不愿意放下。
我希望成立一個幸福一點的家,盡管我現(xiàn)在還不知道“家”到底是個什么玩意兒。我希望以后的人生不是單純?yōu)榱隋X而拼,還得有時間多陪陪孩子,多陪陪那個她。每每看到幸福的一家子時,我心里就咯噔一下,眼里想掉淚。所以,我斷然不會犧牲一個家的幸福,這是我的底線。但據觀察而言,家幸福與否,與買不買得起房子沒有必然聯(lián)系,一定要房子的女人不配我去愛。當然我會努力去搞定房子。組建一個溫馨學術型的家庭是我最想看到的,到晚上,一家人在一起閱讀一點東西,多好的感覺啊,多美妙地享受啊……
我想把這世界看得更通透。我相信研究生階段的訓練有利于認識這個世界,比如拒絕洗腦,還得依靠提高自身素質才行。
我想自己的品性更好,這就是王老師博文打動我的地方。以前,我的脾氣確實不好,多方面原因造成的?,F(xiàn)在,我在慢慢學會平和,溫和,也讓自己變得更安靜。
?……
以上就是我讀研的原因。
我不覺得讀了個研就高人一等,也不認為就該比沒讀研的拿更高的工資。但,讀研確實是我樂意的選擇。
博文最后,他寫道,“我不覺得讀了個研就高人一等,也不認為就該比沒讀研的拿更高的工資。但,讀研確實是我樂意的選擇。”

據資料顯示,黃國平曾先后9次參加數學建模比賽、2次參加全國軟件人才程序設計比賽,多次參加各類創(chuàng)業(yè)大賽,被成功保送到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碩博連讀。他于2014年進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攻讀博士研究生,成為該研究所研究員宗成慶的指導學生,研究方向為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tǒng)。2017年,黃國平從中國科學院大學畢業(yè)后赴騰訊就職,在該公司人工智能實驗室“騰訊AI Lab”擔任高級研究員。

△ 黃國平在西南大學畢業(yè)典禮上發(fā)表演講。來源:黃國平微博
從8歲讀小學一年級到30歲博士畢業(yè)。22年求學路,黃國平終于走出了大山。也靠讀書,真正的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希望大家都能:“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