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南美洲的貨車司機:為省油錢走上死亡公路,賺錢養(yǎng)活倆老婆
真正的老司機能有多浪?這個司機每天開著大車往返于兩個城市之間,行駛在海拔數千米的山路上,輪胎和懸崖不過一個巴掌的距離。

路上不是碰到厚得看不清人的大霧,就是遇上毫無征兆的道路崩塌,路邊的十字墓碑比沿途的紅綠燈還要多,但他卻還有精力偷偷在兩邊各娶了一個老婆,每到一個城市里能享受到妻子的服侍。
今天的紀錄片我們將跟隨他的腳步,一起來看看玻利維亞卡車司機的生活。
一、開卡車是當地平均收入的5倍
這個濃眉大眼的家伙叫奧馬爾,當卡車司機已經有二十多年,是個不折不扣的老司機。

他的工作是在玻利維亞的原始森林運輸木材,雖然運送的木材只是普通的木料,但這份工作的酬勞仍然是當地平均收入的5倍。
今天奧馬爾要將25噸的木材運到另一個城市,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趟旅程將耗時3天時間。

玻利維亞的道路大多還是這種土路,天晴的時候,卡車一跑就是漫天的塵土飛揚,熏得人睜不開眼,稍微下點雨路上又變得泥濘濕滑,到處都是可以讓輪胎深陷的坑洼。
所以在這條路上的大車司機,上路是一定會帶有一個副手,配合他們解決這些難題。

但奧馬爾說,這些其實只是這趟旅程的開胃小菜,真正的困難還在后面等待著。
幾個小時后,卡車駛入了一條叢林山路,道路的寬度肉眼可見的變得狹窄彎曲了起來,熱帶雨林的濕氣蒸騰到半空,將整個雨林籠罩在一片濃霧中,道路的能見度只有幾米距離。

奧馬爾不得不將卡車的速度降到最低,小心翼翼地摸索著前進,這條路奧馬爾已經走了無數次,但他從來沒有見這片霧散開過。
無論是誰來到這里都必須提高警惕,避免與來車相撞。

二、大車司機的噩夢之路
離開雨林后,前面就是一條寬闊河流,雖然河面上始終沒有修過橋,但很多卡車司機們都在這里排隊過河。
帶他們渡河的是一種非常簡易的平板船,卡車在船長的指揮下緩緩登船,一艘船一次最多只能裝載兩輛卡車。

過河則需要花去兩個小時,這種渡河服務對司機的駕駛技術,以及船長的行船技術一種考驗。
因為登船時的連接只有兩塊厚木板,想要載重動輒幾十噸的大卡車,船長放置板子的位置都非常講究,不能出一點馬虎。
而司機奧馬爾也必須頻繁地換擋踩剎車,一邊和下面的船長溝通,一邊調整手中的方向盤,盡量讓卡車和平板船都保持平衡,一旦出現任何失誤,其結果都是顯而易見的。

船長說 就在今天早上,一輛卡車就因為后輪打滑,掉進了河里,直到現在才終于打撈上來。
很快奧馬爾的卡車駛入了安迪斯山脈,他將沿著盤旋高聳的山路,從低地駛向海拔更高的地區(qū)。
這條用炸藥在懸崖邊緣炸出來的公路,是所有大車司機的噩夢。

每年都有上百名司機摔死在了這里,因為這里的路面極其狹窄且沒有規(guī)則,很多地方需要依靠司機的經驗,來判斷是否能夠會車。
奧馬爾神情嚴肅,全神貫注地盯著前面的道路,控制著手里的方向盤,因為他的卡車距離下面的懸崖,只有不到幾厘米的距離。

而路沿既沒有鋪設柏油,也沒有安裝最基本的路障,輪胎與懸崖忽遠忽近,好像下一刻就要懸空,車身一直不停地顛簸,仿佛隨時要將人推下懸崖。
光是從他的視線向下看上一眼,就足以讓大多數人心肝發(fā)顫 頭昏目眩,奧馬爾一手扶著方向盤,另一只手時刻拉動著鳴笛,提醒著對面自己的卡車正在通過這條窄路。
因為他是沒有方法避讓的,只能希望對面的人給他讓路。

玻利維亞雖然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但他依然是南美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政府沒有多余的錢和重型工程設備,只能派一些小心的鏟機和挖機,一點一點的開鑿山壁。
以此來擴大道路的面積,但是工程速度沒有人敢奢望,不知道要修到猴年馬月去。

因為道路施工,這段公路已經被封鎖了好幾個小時,通車的一瞬間,所有司機都鉚足了勁兒地往前開,想要彌補等待失去的時間,而很多致命的事故就發(fā)生在這種時候。
中午時分,奧馬爾停車來到了一處休息站,他和自己的副手點了一些特色菜當做午餐,在離開之前,他們還受到了副手弟弟的委托,幫忙送一只小猴子到城里。
休息結束,兩人繼續(xù)上路,車上多出來一名活潑的小乘客,讓駕駛室里增添了不少歡樂的氣氛。

不過卡車司機的快樂總是不能持續(xù)多久,很快,奧馬爾就聽到了后面的輪胎出現問題,等他下車查看,果然發(fā)現一個輪胎掉了很大一塊橡膠,很有可能就是今天打滑的時候弄的。
為了安全起見,奧馬爾決定在去修理店更換輪胎,幸好修理店很近很快修理工就幫卡車換好了。

三、死亡之路
夜幕降臨,奧馬爾在路邊隨便找了個地方停車,兩人一猴擠在駕駛室里對付了一夜。

第二天一早,他們繼續(xù)完成自己的旅程,在通過一個小斜坡時,奧馬爾發(fā)現了路邊散亂的包裹,他馬上意識這里肯定出了什么事。
果然有一輛卡車掉下懸崖,旁邊的人告訴他,這個卡車的司機為了給別人讓路,往懸崖方向靠得太狠,結果前胎的路沿突然崩塌,導致卡車翻倒懸崖。
司機沒有什么大礙,但他的副駕駛卻因為摔破了腦袋身亡。

類似的事故在這條路上并不少見,那些路邊的十字架就是遇難者的墓碑,既是紀念這里曾經發(fā)生過的慘劇,也是對過往司機們最深刻的提醒。
奧馬爾身邊的同事和朋友也有不少出事的,他認為自己直到現在還能安然無恙,除了自己一直小心謹慎外,運氣也是必不可少。

卡車在帶起路上的塵土,高海拔的天氣又悶又熱,奧馬爾停車來到一處山泉瀑布,準備在這里好好的洗一個澡。
清涼干凈的泉水不僅能解渴,還能洗去他們一路上的疲憊。

重新振作的奧馬爾繼續(xù)上路,像他這樣常年在外的老司機,通常都會有很多情人。
他自己就娶了兩個老婆,大老婆給他生了兩個孩子,小老婆給他生了一個孩子,她們都在相距很遠的城市,并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不過奧馬爾并沒有擔心過被發(fā)現,因為在玻利維亞以他的工資要養(yǎng)育兩個家庭,并不算一件太難的事。
今天正好要經過小老婆維羅妮卡所在的城市,奧馬爾換上了一身西裝,準備帶著他們母子到街上逛一逛。
維羅妮卡很年輕,和奧馬爾相差大概10歲,但兩人之間的感情非常好,奧馬爾每周都會來看她一次,而她也把奧馬爾看得很緊。

今天剛好就是萬圣節(jié),當地的人們舉辦了隆重的儀式來悼念死者,奧馬爾一家來到墓園,祭奠了他的岳父。
四、兇險重重的死亡公路
第三天奧馬爾重新上路,接下來他將踏上真正的死亡之路,這段全長65公里的道路,幾乎橫跨了所有玻利維亞氣候帶。
最高處海拔達3000米,變幻莫測的天氣是這里最大的特點,所有你能想象到的極端道路條件,都會在這里實現。
大山吞吐著無盡的云霧,將本就狹窄的道路變得越發(fā)危險,巖壁上時常流淌出泉水,把脆弱的路面變得異常濕滑。
每年至少有200人因為各種原因喪命于此,而這段路也被評為世界上最危險的道路之一。
玻利維亞政府其實在另一邊修了一條新路,但像奧馬爾這樣大膽的老司機,常常為了節(jié)省油費和時間,還是會選擇從這里經過。
不過還有一群人更加大膽,他們是在世界各地旅游的騎行客,這條道路的危險和美麗將他們吸引了過來,他們有時還騎著自行車與大卡車一同前進。
連奧馬爾都不得不服他們的勇氣,不過和他們愉快輕松不同,奧馬爾來這里是生活所迫,路邊不時出現的十字架讓他一點也無法開心。
又過了幾個小時,平坦的柏油路終于出現了,同時這也意味著奧馬爾的旅途只剩下了幾公里。
按照慣例,他在路途終點的坎布拉山口停了下來,這里是卡車司機們祈禱的圣地,每一個司機在順利到達這里時,都會自發(fā)來到祭壇前悼念路上死去的同事,還要感謝神明對自己的保佑。
離開圣山,此行的終點就在眼前,玻利維亞的首都拉巴斯。
奧馬爾將載著木材趕往城市另一邊的木材廠,副手和小猴子將去一趟弟弟的女友家。
中午時分,奧馬爾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及時的將木材送到了目的地。
離開了兇險重重的死亡公路,此時奧馬爾感覺自己像打了一個大勝仗,但只要這條公路一天沒有被修好,那么他和卡車的征程就一天不會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