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有禮 | 人生之始——出生禮
當一個家庭迎來一個新生命,為了表達對新生命的愛意與祝福,便以各種禮儀儀式為孩子祈福,這就是出生禮。
出生禮又稱人生開端禮,是指求子、安胎至臨產(chǎn)、報喜、三朝、滿月、百祿、直至周歲的整個階段內(nèi)的一系列禮儀。
報喜禮
報喜禮是人生經(jīng)歷的第一道儀禮,為了祝賀新生命的誕生,家中會向各位親朋好友告知喜訊。報喜禮通常分為三個步驟:
報生:嬰兒誕生后,首先要向外婆外公、親朋好友報喜,俗稱“報生”。
送喜果:去報喜時,常會攜帶龍眼、花生及染成紅色的雞蛋(俗稱“紅蛋”或“喜蛋”)等禮物,但以紅蛋為主。紅蛋的數(shù)目,一般生男為單,生女則為雙數(shù)。
回喜果:外公外婆家接到喜果后,會準備喜蛋、衣裙等物回贈。接到外婆家所送的喜蛋,要按照男單女雙的數(shù)目分送親友,而親友也會視情況回贈喜果或小禮品,來祝福孩子幸福如意,身體健康。
三朝禮
嬰兒出生三日后,要舉行三朝禮。三朝禮最重要的儀式,就是請產(chǎn)婆到家替嬰兒洗澡,所以又稱“三朝洗兒”。三朝禮的步驟比較復雜,如今的新生兒家庭幾乎已不再遵循這一習俗。
洗三,即為嬰兒洗澡,清崇彝的《道咸以來朝野雜記》中有錄:“三日洗兒,謂之洗三。”民間習俗認為“洗三”可以洗去嬰兒的污垢晦氣,未來的日子平平安安?!跋慈辈襟E如下:圍盆——添盆——攪盆——擦喜——拍聰——聚喜——禮成
滿月禮
我國自唐代以后民間便有給新生兒做滿月的習俗。滿月禮均隆重浩大,親朋四方云集往賀,主家大擺筵席待客,也稱作“彌月之喜”。具體禮俗各地不盡相同,主要有如下幾個風俗:
剃胎發(fā):“剃滿月頭”是不能把嬰兒的頭發(fā)全部剃光,會在頭頂前部中央留一小塊“聰明發(fā)”,在后腦留一綹“撐根發(fā)”,寓意孩子聰明伶俐,扎根長壽。
發(fā)留福:剃下來的胎毛也不能亂扔,要用紅布包起來掛在高處,寓意小孩有膽識;或者是將胎毛縫在枕頭、背心里,寓意小孩能順利成長;或者把剛剃下的頭發(fā),做成胎毛筆,胎毛筆又稱“狀元筆”。
虎虎生威:剃完頭要穿新衣服,戴虎頭帽、穿虎頭鞋,然后是用煮熟的雞蛋,在孩子頭頂滾動六下,寓意六六大順。
滿月照:滿月照是一種民間傳統(tǒng),小孩剛滿一個月的時候拍的照片,代表了人們對孩子的祈福,希望孩子能長命百歲。根據(jù)寶寶的狀態(tài),可以正式去影樓拍攝,也可以一切從簡在家拍攝,能夠留作紀念即可。
滿月酒:滿月酒,是指嬰兒出生后一個月而設(shè)立的酒宴。古時認為嬰兒出生后存活一個月就是度過了一個難關(guān)。家長為了慶祝孩子渡過難關(guān),祝愿新生兒健康成長,通常會舉行滿月禮儀式。
百日禮
孩子滿百天的時候會舉辦“百日禮”,百日禮又稱“百歲禮”,是對孩子長命百歲的祝福。
百家衣:這是一種為嬰兒祈壽的服飾,用向各家乞討來的零碎布帛縫制而成,故叫“百家衣”。民間也有穿“百家衣”可得百家福的說法,寓意著孩子會在充滿愛的環(huán)境下快樂成長。
百歲鎖:又叫“長命鎖”、“百歲鏈”。一般多用金銀寶玉,其造型多被做成鎖狀,在鎖上鏨有“長命富貴”、“福壽萬年”等吉祥文字,也有將它做成如意頭狀,上面鏨刻著壽桃、金魚或蓮花等吉祥圖案的。
手足印福:拿出準備好的畫布與印泥,將印泥涂抹在寶寶的手上和腳上,小心地印在畫布上,旁邊還可寫上日期和祝福語,好好裝裱在相框中。
周歲禮
孩子滿一歲時父母會安排“抓周”,也就是所謂的“周歲禮”。父母會提前準備代表不同行業(yè)的物品放在孩子面前,讓孩子自己去抓取喜歡的物品,比如書、錢、畫筆和汽車等。民間有這樣的說法:孩子抓取的物品代表他未來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
出生禮是中國傳統(tǒng)的誕生禮俗之一,不同地區(qū)、民族形式多有不同,但意義都是為了祝福新生命能健康、幸福地成長,還有傳遞新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