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T

于是會有很多人看了這個回答去做剪輯號,但百分之九十五必定會失敗。最后的受益者還是推廣了自己公眾號的答主和抖音平臺。這就是流量經(jīng)濟的模式:互相算計。
廣告是流量主唯一的利益來源。只是看了廣告,對于觀眾而言似乎沒有任何損失。其實觀眾損失的是“選擇的權利”......假設某天我想買一件化妝品,但是因為我對化妝品沒有半點了解恰好又在某個up的視頻中看到了化妝品的廣告,那我就會選擇廣告中的商品;即使我不信任廣告,想去某度搜索到我想要的商品,首先搜索結果的前幾條就是廣告,然后是各種論壇,問答平臺上為了利益而極力推廣告主產(chǎn)品的一群人。
那些真正有質量的產(chǎn)品的信息,我無法通過任何渠道獲取。
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劣幣驅逐良幣,再垃圾的產(chǎn)品只要推廣做好了就有人買。真正把錢砸在產(chǎn)品質量上的商家,不會被公眾看見也就不會產(chǎn)生對比。沒有比最差更優(yōu)的存在,最差就是優(yōu)秀。
如果不存在這種人,所有的商家都用產(chǎn)品質量來競爭......也就是想想。
這個答主推廣了自己的公眾號,用一段不知道從哪里復制過來的文字......然后A去找答主買了課程做剪輯號,并接到廣告得到了利益??吹綇V告的B購買了A推廣的商品,商家獲利。
整個過程,不就是通過互相欺騙把別人的錢變成自己的嗎?假設B也是流量主,整個鏈條還能再拉長......鏈條的末端,是那些用勞動換取報酬的底層人民。這些流量主,廣告主只是不斷蠶食勞動人民的社會蛀蟲......蛀蟲反而被無數(shù)人崇拜,被無數(shù)人追捧,視作偶像。呵,魔幻。
流量時代就是一個不把人當人的時代,所有人都只是“流量”,可以被隨意引導的存在。無法改變他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選擇前先收集到足夠的信息:我了解電腦,所以不會因為別人的推廣的去買某寶整機;我不了解化妝品,所以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
未知的領域總是存在的,能做的只有保持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