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國產(chǎn)之光,《原神》和《黑神話:悟空》在國內(nèi)輿論的“待遇”為何截然相反
《原神》和《黑神話:悟空》都是象征著中國游戲通往黎明的“國產(chǎn)之光”(不服此論斷的參見BV1Vh411B7tf),在海外——特別是游戲發(fā)達的歐美日地區(qū),得到了國產(chǎn)游戲前所未有的好評。而然這兩款國產(chǎn)游戲在國內(nèi)輿論上的境遇卻大相徑庭,《黑神話:悟空》尚未發(fā)售已獲各方贊譽,以至于有了被“捧殺”的擔心;《原神》卻從開服前一年就被部分玩家、友商“棒殺”至今,哪怕有國家“站臺”也沒能讓抹黑節(jié)奏停息。一個被“棒”,一個被“捧”,那么《原神》相比《黑神話:悟空》究竟“差”在哪里了呢?
一是畫風問題。《黑神話:悟空》用的是硬派“寫實”畫風,更符合“3A”大作在玩家心中的固有印象;而《原神》是迎合“御宅”群體(即媒體口中的“二次元”)審美趣味的日式軟“萌”畫風,“大作”感相對欠缺。再加上國內(nèi)很多人對日本“恨屋及烏”,對精通“二次元”“媚宅”畫風的《原神》制作方米哈游還要扣上一頂“株式會社”的帽子。
二是文化輸出方面問題。《原神》更多追求的是文化廣度,表達出來的是中國人眼里的世界,中國風的區(qū)域只占全計劃的七分之一;相比之下《黑神話:悟空》更多更直觀地展現(xiàn)出中國文化的深度。而且《原神》為了“出?!?span id="s0sssss00s" class="color-default">順利,在一些地方對外國人的刻板印象做了妥協(xié):比如為了快速抓住“二次元”目標用戶的注意,游戲的英文名字采用了日式漢字發(fā)音;中國風區(qū)域“璃月”服飾用的是長袍馬褂而非交領漢服。盡管《原神》已經(jīng)上了文化出口重點項目名單,這些做法卻讓部分國人一直耿耿于懷。
三是收費方式問題。《原神》采用免費游戲+收費道具模式,還引入了抽卡機制,是款典型的“氪金游戲”;而《黑神話:悟空》很有可能采用買斷制模式?!半唇稹蹦J娇陀^上會削弱用戶的游戲體驗,而買斷制天然會提高游戲門檻,這是造成“玩家鄙視鏈”的根源之一。抽卡機制又自帶賭博成分,自然更討人嫌。
四是登陸平臺問題。《原神》是跨平臺手機游戲,而《黑神話:悟空》不出意外會是單機游戲。手游處在“玩家鄙視鏈”中較低的位置,而跨平臺的做法又讓《原神》“碰瓷”到了單機游戲的“圈子”,這就容易導致爭議。再加上近年來的國內(nèi)游戲市場份額中,手游占絕對大頭。《原神》直接觸碰了“游戲大廠”的蛋糕,招致網(wǎng)絡“水軍”攻擊抹黑也在“情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