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評鑒-李德裕 字文饒

李德裕 字文饒

李德裕(787年-850年1月26日),字文饒,趙州贊皇縣(今屬河北省)人。李德裕出自趙郡李氏西祖,父李吉甫。初以父蔭補校書郎,升監(jiān)察御史。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擢翰林學士,再進中書舍人、御史中丞。牛黨人物李逢吉、牛僧孺、李宗閔等當權(quán),以銜恨其父吉甫,屢次擯斥德裕出外。唐敬宗朝,為李逢吉排擠,在浙西觀察使任上八年。所至革弊風、除淫祠、清寇盜,“人樂其政,優(yōu)詔嘉之”。時皇帝荒淫,德裕每上章言事,進忠讜言。
唐文宗太和三年(829年),召為兵部侍郎。裴度薦其材堪相國,而復為李宗閔排擠,出為鄭州滑州節(jié)度使。四年(830年),以檢校兵部尚書出為西川節(jié)度使。五年(831年),擊潰吐蕃,收復疆土,而為牛僧孺所沮,終失維州。七年(833年)一度出任宰相。九年(835年),為李訓、鄭注等嫉恨,誣構(gòu)德裕在鎮(zhèn)結(jié)托漳王李湊,圖為不軌。乃授太子賓客,分懷東都。開成二年(837年)出為淮南節(jié)度使。
唐武宗即位,開成五年(840年)再次入相,受到武宗的信任,言聽計從。短短數(shù)年,外攘回紇,內(nèi)平澤潞,威震中外;更嚴肅整頓吏治,裁汰冗官,制馭宦官,使朝政為之一新。會昌五年(845年),協(xié)助唐武宗滅佛運動,一次拆毀伽藍四千六百余所,還俗僧尼二十六萬余人。會昌元年(841年)兼左仆射,及討澤潞功成,拜太尉、封衛(wèi)國公。
武宗死后,會昌六年(846年),德裕被剛即位的唐宣宗罷相。初出為荊南節(jié)度使,俄徙東都留守,尋貶潮州司馬。大中二年(848年)再貶為崖州司戶參軍,流放到海南島。在位時獎掖寒門后進,及南謫,或有詩曰:“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回首望崖州”。在海南積極為當?shù)匕傩諅魇谌鍖W,頗受百姓愛戴。
公元849年,妻子劉氏死于海南施舍,李德裕在妻子的墓志中,描述了被貶后遭遇:綿歷萬里,寒暑再期,輿嶠拖舟,涉海居陋,無名醫(yī)上藥可以盡年,無香稻嘉蔬可以充膳,毒暑晝爍,瘴氣夜侵。其表弟某侍郎遣人餉以衣物,李德?;貢鹬x之,曰:“天地窮人,物情所棄,雖有骨肉,亦無音書,平生舊知,無復吊問。閣老至仁念舊,再降專人,兼賜衣服器物茶藥至多,開緘發(fā)紙,涕咽難勝。大海之中,無人拯恤,資儲蕩盡,家事一空,百口嗷然,往往絕食,塊獨窮悴,終日苦饑,唯恨垂沒之年,須作餒而之鬼。十月末,伏枕七旬,藥物陳裛,又無醫(yī)人,委命信天,幸而自活?!睍笥洠ù笾腥辏╅c十一月二十日,從表兄崖州司戶參軍同正李德裕狀侍郎十九弟。大中三年十二月初十(即850年1月26日),病困交加的李德裕死于海南??冢砟炅龤q。歿后十年,唐懿宗時,“詔追復太子少保、衛(wèi)國公,贈尚書左仆射”。
李德?!靶怨虑停鬓q有風采,善為文章?!幌诧嬀?,后房無聲色娛”,自奉儉約?!俺形渥诙黝?,委以樞衡。決策論兵,舉無遺悔,以身捍難,功流社稷”。辦事專斷,受到一些朝臣的怨恨。排斥牛僧孺、李宗閔等人,但亦曾進言力救牛黨人物楊嗣復、李玨。反之,牛黨中構(gòu)陷李德裕欲置之死地者,多小人而鮮君子,如“白敏中、令狐绹,在會昌中德裕不以朋黨疑之,置之臺閣,顧待甚優(yōu)。及德裕失勢,抵掌戟手,同謀斥逐,而崔鉉亦以會昌末罷相怨德?!?br>
統(tǒng)帥 C-
(李德裕之在蜀也,料擇伏瘴舊獠與州兵之任戰(zhàn)者,廢遣獰耄什三四,士無敢怨。又請甲人于安定,弓人河中,弩人浙西。繇是蜀之器械皆犀銳。率戶二百取一人,使習戰(zhàn),貸勿事,緩則農(nóng),急則戰(zhàn),謂之“雄邊子弟”。其精兵曰南燕保義、?;?、兩河慕義、左右連弩;騎士曰飛星、鷙擊、奇鋒、流電、霆聲、突騎。總十一軍。于是西拒吐蕃,南平蠻、蜒。數(shù)年之內(nèi),夜犬不驚;瘡痏之民,粗以完復。)
武勇 D
(非其所長。)
軍謀 A-
(李德裕佐武宗,當國凡六年,方用兵時,決策制勝,它相無與,通頡戛斯,破回鶻,平太原,定澤潞,若振枯千里之外,披膽待燭,百萬之眾,俯首而聽,一言之指麾,如運之掌,使武宗享國長久,故威名獨重于時。)
智略 S-
(李德裕以器業(yè)自負,特達不群,好著書為文,獎善嫉惡,雖位極臺輔,而讀書不輟。其在相位,雖遽書警奏,皆從容裁決,率午漏下還第,休沐輒如令,沛然若無事時。自開成五年冬回紇至天德,至會昌四年八月平澤潞,首尾五年,其籌度機宜,選用將帥,軍中書詔,奏請云合,起草指蹤,皆獨決于德裕,諸相無預焉。伐劉稹也,詔王元逵、何弘敬曰:“勿為子孫之謀,存輔車之勢。”元逵等情得,皆震恐思效。已而三州降,賊遂平。帝每稱魏博功,則顧德裕道詔語,咨其切于事而能伐謀也。三鎮(zhèn)每奏事,德裕引使者戒敕為忠義,指意丁寧,使歸各為其帥道之,故河朔畏威不敢慢。有文集二十卷,駢偶之中,雄奇駿偉,與陸宣公上下。劉昫贊曰:公之智決,利若青萍。破虜誅叛,摧枯建瓴。功成北闕,骨葬南溟。嗚呼煙閣,誰上丹青?)
內(nèi)政 S-
(李德裕壯年得位,銳于布政,凡舊俗之害民者,悉革其弊。江、嶺之間信巫祝,惑鬼怪,有父母兄弟厲疾者,舉室棄之而去。德裕欲變其風,擇鄉(xiāng)人之有識者,諭之以言,繩之以法,數(shù)年之間,弊風頓革。及在蜀,命轉(zhuǎn)邛、雅粟以十月為漕始,先夏而至,以佐陽山之運,饋者不涉炎月,遠民乃安。蜀人多鬻女為人妾,德裕為著科約:凡十三而上,執(zhí)三年勞;下者,五歲;及期則歸之父母。毀屬下浮屠私廬數(shù)千,以地予農(nóng)。蜀先主祠旁有猱村,其民剔發(fā)若浮屠者,畜妻子自如,德裕下令禁止。蜀風大變,人樂其政。德裕自穆宗至文宗朝,歷內(nèi)外職任,奏議忠直,政績彰顯,遂當輔相之任。始為相,即上言日:“宰相非其人,當亟廢罷。至天下之政,則不可不歸中書?!蔽渥诼犞柫罴o綱,咸自己出,故能削平僭偽,號為中興。)
魅力 S-
(德裕性孤峭,明辯有風采,善為文章。雖至大位,猶不去書。其謀議援古為質(zhì),袞袞可喜。常以經(jīng)綸天下自為,武宗知而能任之,言從計行,委以樞衡。觀其禁掖彌綸,巖廊啟奏,料敵制勝,襟靈獨斷,如由基命中,罔有虛發(fā),實奇才也。語文章,則嚴、馬扶輪;論政事,則蕭、曹避席。罪其竊位,即太深文。所可議者,不能釋憾解仇,以德報怨,泯是非于度外,齊彼我于環(huán)中。與夫市井之徒,力戰(zhàn)錐刀之末,淪身瘴海,可為傷心。古所謂攫金都下,忽于市人,離婁不見于眉睫。才則才矣,語道則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