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蘭之旅(一)
都柏林 (一)
幾年沒出國,都陌生了,好多記憶需要一點點被激活起來,連長途轉(zhuǎn)機飛行外加倒時差的痛苦都忘了。從上海經(jīng)迪拜去都柏林,18個小時左右,到達(dá)的時候人已經(jīng)暈乎乎了。

第一次來愛爾蘭,除了開會,到都柏林的首站就先去了Oscar Walde的雕像和舊居。王爾德還是一副玩世不恭頹唐萎靡且高高在上的模樣,雕像對面的石碑上寫著他的毒舌金句,馬路對面是他的童年舊居。自由大膽機智華美的王爾德顯然是都柏林的名片之一。倫敦也有他的雕像,同時刻有王爾德常被引用的語錄:“我們都在陰溝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愛爾蘭的天氣在我逗留期間幾乎不是雨就是陰,偶爾出太陽那就是老天爺?shù)酿佡?。陰雨的時候我就躲進(jìn)室內(nèi)參觀,國家美術(shù)館肯定是首選。這里的藏品頗為豐富,其中卡拉瓦喬的”the taking of Christ”的光影對比還是那么震撼和有戲劇性,Jack Yeats(愛爾蘭詩人William Butler Yeats的弟弟)的印象派抒情畫系列也很值得欣賞。相比之下,國立考古博物館就乏善可陳了,其中Tara Brooch(胸針)和Ardagh Chalice(圣餐杯)是很有代表性的凱爾特藝術(shù)。
倒是都柏林城堡旁邊的Chester Beatty博物館里的展品讓人驚艷,這是一個小眾且免費的私人收藏館,展品全部來自Chester Beatty爵士(美國礦業(yè)大亨移居愛爾蘭,死后將所有收藏捐贈給愛政府,享受愛爾蘭國葬待遇)的私人購買。藏品以古籍與手稿為主,年代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2700年,涵蓋莎草紙(papyrus)文章、艷麗的古蘭經(jīng)、圣經(jīng)、歐洲中世紀(jì)和文藝復(fù)興時期的手抄本、細(xì)密畫、佛教繪畫、日本木版畫都有涉及。東亞展區(qū)內(nèi)竟然還有《紅樓夢賦圖冊》和《永樂大典》,館主的興趣之廣以及對東方文化的涉獵之深令人驚訝。臨走的時候我開開心心地買了一幅以紙莎草書寫的《圣經(jīng)》段落的印刷品回去,作為和我喜歡的地方的美好連接。






都柏林(二)
這些還都是去了就可以進(jìn)的參觀場所,而Guinness吉尼斯啤酒博物館,Kilmainham監(jiān)獄,三一學(xué)院的Book of Kells都是需要網(wǎng)上事先買票的。Guinness幾乎是所有游客都會去光顧的地方,這個品牌每天生產(chǎn)250萬品脫(Pint,568ml,在酒吧點的一個標(biāo)準(zhǔn)杯一般都是一品脫,當(dāng)然你也可以點one glass)的啤酒。1759年,愛爾蘭人Arthur Guinness租下了都柏林的St. James Gate Brewery,和當(dāng)時的政府簽署了租期為9000年的租約,如今以他的姓Guinness命名的的Stout(黑啤,也是啤酒中最烈的)行銷全世界。吉尼斯世界記錄也是吉尼斯啤酒公司的一個成功的品牌推廣創(chuàng)意。7層樓的啤酒博物館,你可以從中了解Guinness的釀造工藝及歷史,參觀累了上到頂層的Gravity Bar,喝點啤酒歇個腳,在高處360俯瞰整個城市,非常愜意。

三一學(xué)院的Book of Kells和老圖書館也是一個游客must項目。圖書館“長廳”(Long Room)精美壯觀,長65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室圖書館,以藏有超過20萬冊最古老書籍聞名于世。自1801年以來,這里就開始享有免費接收所有愛爾蘭和英國出版物的特權(quán)?!豆ㄌ亍贰ⅰ缎乔虼髴?zhàn)》等電影都曾在這里取過景。拱形穹頂之下,一排排高至屋頂?shù)臅艽蠹s4到5米,氣勢恢宏。假設(shè)如博爾赫斯所說,天堂是圖書館的模樣,那這里無疑是天堂的最高形式。

長廳內(nèi)所藏的《凱爾經(jīng):走出黑暗,開啟光明》(The Book of Kells: Turning Darkness into Light)則更是愛爾蘭國寶。這本現(xiàn)存最久遠(yuǎn)的手抄本新約《圣經(jīng)》,據(jù)傳是由凱爾特僧侶在公元850年繪制,用拉丁文寫在牛皮上,是歐洲古代歷史上最完美的手寫巨著,記述了當(dāng)時的宗教、文化、藝術(shù),繁奢的紋飾和字體令人目眩神迷。館方定期翻開新頁供游客隔著防彈玻璃觀賞,每次只能看到680頁中的兩頁。
而擁有老圖書館和凱爾經(jīng)這兩樣寶物的三一學(xué)院也不簡單,從車水馬龍的街頭穿過一扇門,就進(jìn)入這個清幽寧靜的與牛津劍橋哈佛齊名的高等學(xué)府,這里也是Joyce,Walde, Becket的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