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畢陽之孫豫讓
晉就是晉國,豫讓是畢陽的孫子,名字起的很奇怪,應(yīng)該是江湖稱號!
在晉國末期,豫讓先給一個小家族打工,待遇不怎么樣。豫讓后來跑到智伯的手下干活,這個智伯對豫讓非常好,所以豫讓非常忠心。
后來經(jīng)歷三家分晉事件,原本強大的智伯被韓魏趙干掉了。趙王還把智伯的頭顱當(dāng)酒瓶!這讓逃跑后的豫讓不爽,要替智伯報仇!以表忠心。
這個豫讓非常聰明有能力,能忍辱負(fù)重。他混入趙王的皇宮打掃廁所,想待時機(jī)成熟,刺殺趙王!可惜趙王識破詭計了,抓住了豫讓。
不過趙王放了豫讓,因為趙王被豫讓的忠誠感動了。
后來豫讓又是毀容,又是變聲,搞得他前妻不認(rèn)識他了。豫讓就是想重新混到趙王身邊,干掉趙王。真是一個有理想信仰的人。信仰這玩意,很可怕的!
不過有人就對豫讓說,你這么聰明,為何不投靠趙王,獲取信任后在刺殺呢?那也容易多了!
不得不服這是個歹毒的好計謀。但豫讓格局很大,他表示自己主要是為了表達(dá)對智伯的忠心,所以才會有各種各樣的刺殺行為,包括毀容自殘的行為。而且,使用這種歹毒的計謀太不仁義了!
有時候,一些理念,比如君臣之義,植入人的腦子很可怕。因為它會產(chǎn)生很強大的能量!
后來,趙王出行經(jīng)過一座橋,在橋下又抓住豫讓了。趙王雖然很敬佩豫讓,但這是第二次了,所以要殺豫讓。
趙王很納悶,這豫讓以前也易過主,可為什么對智伯這么忠心呢?可能智伯和豫讓有過一段故事吧。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豫讓也感謝趙王第一次不殺之恩。但為了報答智伯,必須這樣做。臨死前還希望用劍擊破趙王的衣服,算是死得其所了。
趙王也答應(yīng)了,把衣服給了豫讓。豫讓用劍砍破趙王的衣服后,就伏死了。
后來趙國都歌頌豫讓的事跡,又忠又賢!
標(biāo)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