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詠白海棠》詩解析(上)
作者? ? 隨風飛舞瀟灑人生
本篇繼續(xù)《詠白海棠詩》系列的分析,接著來分析黛玉的海棠詩: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那么黛玉這首詩所言的又到底是何意呢?
?
其實在上一篇的末尾,大家看我分析此詩的第一句,就應該大致猜到這首詩的整體意思了。這第一句就是在吐槽董小宛、靜妃兩個人的“不貞”,所以其實全首詩主要就是對二人進行無情的諷刺攻擊。
?
要知道黛玉的人設(shè)之一,就是尖酸刻薄呀。所以作者把很多罵人的話都安排在黛玉的身上,借她之口來進行諷刺。例如上篇分析的黛玉那幾句酒令,就是如此。
?
關(guān)于此詩的理解角度,我要重點說明一下。一般的讀者或研究者,出于習慣性思維,都以為黛玉這首詩也是在以花喻己。這是不對的,不符合邏輯,也不符合作者設(shè)計的思路。
?
因為,這兩盆海棠花,分別代表了董小宛和靜妃這兩位順治皇帝后宮中的美人。這是海棠詩社整段書的主旨,這段書是主要寫她們兩個人的。
?
從這個角度說,黛玉(徐燦)就是個局外人,作者不會突兀地改變海棠花的影射重點,去讓黛玉(徐燦)以花喻己。
?
我們從書中情節(jié)的安排也能看出這一點。黛玉作這首詩的整個過程,是一直遠離眾人的。她看花,是從房外看進房內(nèi),隔著半卷的湘簾和半掩的門,看到房里的兩盆海棠花。所以她第一句就先表明了這一點,也就是脂批說的“且不說花,且說看花的人”。
?
然后大家再看書中的描寫:
?
獨黛玉或撫梧桐,或看秋色,或又和丫鬟們嘲笑……
?
黛玉一開始就是獨自一個人在外面院子里。然后下面一段:
?
寶玉背著手,在回廊上踱來踱去,因向黛玉說道:“你聽,他們都有了?!摈煊竦溃骸澳銊e管我?!睂氂裼忠妼氣O已謄寫出來,因說道:“了不得!香只剩了一寸了,我才有了四句?!庇窒蝼煊竦溃骸跋憔屯炅?,只管蹲在那潮地下作什么?”黛玉也不理。
?
寶玉是在回廊上向院子中“蹲在那潮地下”的黛玉說話。為何這里特別提到黛玉“蹲在那潮地下”?因為這不就是特意呼應“齡官畫薔”嗎?齡官就是蹲在花園的潮地上的。所以這也證明了齡官的確也是影射董小宛。
?
再看最后黛玉在寫詩時,她的動作是這樣的:
?
提筆一揮而就,擲與眾人。
?
不是遞而是“擲”,說明黛玉仍與眾人有一段距離,她不愿意參與到那幾個人中間去。所以黛玉從頭至尾,就一直遠離眾人,沒有跟其他人在一起。
?
因為徐燦就是個局外人呀。她不可能進入到皇宮里面,參與皇帝、董小宛、陳之遴、靜妃這些人的活動。所以從她的角度,當然就是從門外看門內(nèi),她只是個旁觀者。
?
她作的海棠詩,就是寫自己作為一個旁觀者、一個局外人冷眼旁觀董小宛與靜妃,并對她們作出評擊與嘲諷。這才是理解這首詩的正確方式。
?
好了,下面我們來細看整首詩。
?
第二句“碾冰為土玉為盆”。這句繼續(xù)呼應了第一句的“不貞”,而且還有更深的含義。先來看字面的意思。
?
何謂“碾冰為土”?我們知道,海棠花瓣是比較細小的,現(xiàn)在這白色的花瓣,參差錯落地掛在枝條上,月光照在上面,遠遠看去,豈非就好像月亮(“冰盤”)被碾碎了,變成了粘在枝條上的塵土?
?
然后,月光也同樣照在花盆上,花盆染上了白色,似乎是玉石做成的,所以說“玉為盆”。
?
這兩個比喻,顯然都不是好話呀。前面探春等人要不把雪白的海棠花比喻為美人的冰肌玉骨,要不比喻為嬌小玲瓏的三寸金蓮,要不比喻為冰清玉潔的美麗的素顏。
?
而黛玉卻偏說這是簾內(nèi)碾冰盤(對應香菱說過的“珍珠簾外掛冰盤”),這冰清玉潔的“冰盤”被碾碎了,成為了骯臟的塵土;那高貴的玉石,也拿來做了低賤的花盆。這不是極其地貶低這兩盆海棠花嘛!
?
光從這字面的意思,我們就能深深感受到黛玉的惡意。接著再看看深層次的東西。
?
書中明文交代了,“寶釵”這個名字,是出自李義山的“寶釵無日不生塵”。大家瞧,在作者的設(shè)計中,寶釵本來就是跟“塵土”掛鉤的。我們來看看李商隱這首詩是什么意思:
?
殘花
?
殘花啼露莫留春,尖發(fā)誰非怨別人。
若但掩關(guān)勞獨夢,寶釵何日不生塵。
?
這詩本意是說,殘花哭哭啼啼埋怨留不住春天,但誰讓你這么早開放呢?開的早自然就殘得早,怨不得別人。人猶殘花,若是一旦掩門空閨獨夢,不再日日梳妝打扮,這寶釵自然就日日生塵了。那么,要到何日,寶釵才能重新戴到頭上,不至于因空置而生塵呢?
?
大家要注意,這最后一句是個問句。意思是這個“掩關(guān)勞獨夢”的人,什么時候才能再遇到良人,才能再讓寶釵有用武之地。此詩的本意,是李商隱感嘆自己已成殘花,不知何日才能復出。
?
那作者把這首詩套在靜妃身上,就真是很絕妙了。靜妃不是十三歲就嫁給順治成為皇后了嗎?她就是典型的“尖發(fā)”。然而她十五歲就被廢了,所以也是殘得早啊。
?
然后,寶釵自己說要“珍重芳姿晝掩門”,那就是“掩關(guān)勞獨夢”了?!?strong>寶釵”此時自然是日日“生塵”。
?
所以第七十八回寶玉跑到蘅蕪苑,寶釵已搬走,婆子就說要“掃掃灰塵”。
?
還有,寶釵在她的海棠詩里,自比漢朝的陳阿嬌皇后。陳皇后獨居長門宮,宮中長期無人打掃,也是沾滿塵土。大家看李白的《長門怨》:
?
桂殿長愁不記春,黃金四屋起秋塵。
夜懸明鏡青天上,獨照長門宮里人。
?
但人總是需要有希望的嘛--李商隱的希望是復出,靜妃的希望,自然就是“返魂”。只是靜妃返魂返到了陳之遴身上,“寶釵”終于可以“不生塵”了。
?
但其實,作為首飾的“寶釵”是不“不生塵”了,可是寶釵這個人,卻是紅杏出墻,在身體上是出軌了,沾上了塵土,變臟了。
?
所以,“碾冰為土”還是諷刺寶釵(靜妃)的“不貞”。同時也是直接諷刺寶釵那句“欲償白帝憑清潔”。
?
所以在后文眾人作詠絮詞那一段中,寶釵的詞中就說了一句“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這個“芳塵”指的就是陳之遴。寶釵是說她即將與陳之遴分別,并不會覺得難舍難離,她又豈會永遠委身于這個男人?
?
所以她接著說的“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就是回答探春的那句“也難綰系也難羈,一任東西南北各分離”的,陳之遴還是有不舍得分離的意思。
?
那么說完靜妃,接著來說董小宛。董小宛是出身于“風塵”,她比之于靜妃,就更是“塵土”了。
?
不過嘛,董小宛的這個身世,在宮中是秘密,少部分人私下里知道沒問題,但不能公開說。一旦被公開,則董小宛在宮中再也無法立足。
?
所以,寶玉在他的《種菊》中,就說要“泉溉泥封勤護惜,好知井逕絕塵埃”。順治皇帝表示要好好愛惜董小宛,要盡力“封”蓋她的秘密,讓她與過往“塵埃”般的身世隔絕。也就是為她編造了一個假身份。
?
對寶玉這層意思,寶釵自然是不屑的。她在第二十二回中,借禪宗的典故進行了諷刺:
?
寶釵道:“實在這方悟徹。當日南宗六祖惠能,初尋師至韶州,聞五祖弘忍在黃梅,他便充役火頭僧。五祖欲求法嗣,令徒弟諸僧各出一偈。上座神秀說道:‘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藭r惠能在廚房碓米,聽了這偈,說道:‘美則美矣,了則未了。’因自念一偈曰:‘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五祖便將衣缽傳他。
?
寶釵的意思是說,順治想要“時時勤拂拭,莫使有塵埃”,這沒用,是不能“了”的,掩蓋不住秘密,保不住董小宛。
?
董小宛一日在宮中,就很難堵得住眾人悠悠之口。只有做到“本來無一物”,董小宛死了,“菩提”已經(jīng)“非樹”,“明鏡”已經(jīng)“非臺”,才沒有東西來“染塵埃”,才沒有閑話可說。
?
所以寶釵的毒舌比之黛玉,也是不遑多讓啊。
?
那段中,黛玉在寶釵之前說的那段禪語,也是這個意思:
?
黛玉又道:“你那偈末云:‘無可云證,是立足境。’固然好了,只是據(jù)我看,還未盡善。我再續(xù)兩句在后?!币蚰钤疲骸盁o立足境,是方干凈?!?/strong>
?
寶玉的偈語是:“你證我證,心證意證。是無有證,斯可云證。無可云證,是立足境。”
?
前四句的“證”,其實就是“三媒六證”的“證”。書中對此有注腳:第六十八回鳳姐為了尤二姐的事大鬧寧府的時候,就說“你就愿意給,也要三媒六證,大家說明,成個體統(tǒng)才是”。
?
“斯可云證”的“斯”,指的就是前句“你證我證,心證意證”。寶玉是說:他和董小宛,的確是沒有“三媒六證”,但有兩人的心心相印就足夠了,就可以為他們證婚了。
?
接著后兩句的“證”,是證據(jù)的意思,即董小宛的身份證明。寶玉是說,要掩蓋秘密,大家都沒有閑話可說,董小宛才能“立足”宮中。所以說“無可云證,是立足境”。
?
而黛玉加的兩句偈語,說的就是后來董小宛在宮中無法“立足”,也就是人沒了,這才是真的“干凈”,才是“無塵”。
?
所以“寶玉悟禪機”的這一回書,說的就是因董小宛之死,順治鬧著要出家五臺山的事情。所以寶釵要點《魯智深醉鬧五臺山》這出熱鬧戲嘛。
?
董小宛之死,以及她的排場極大的葬禮,然后順治“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吵著鬧著要到五臺山出家等等事情,對靜妃來說,自然是吃瓜群眾看熱鬧不嫌事大。所以她說:
?
你白聽了這幾年的戲,那里知道這出戲的好處,排場又好,詞藻更妙?!睂氂竦溃骸拔覐膩砼逻@些熱鬧?!睂氣O笑道:“要說這一出熱鬧,你還算不知戲呢。你過來,我告訴你,這一出戲熱鬧不熱鬧?!?/strong>
?
書中說黛玉像小旦,就是影射董小宛是戲子(妓女)出身。這事本來只有鳳姐、寶釵、寶玉等小范圍的人留意到,大家都不說就沒事。但偏偏湘云戳穿了,于是“眾人卻都聽了這話,留神細看,都笑起來了,說果然不錯。一時散了。”
?
董小宛的身份被揭開了,鬧得宮中所有人都在私底下笑話,皇家臉面何存?這時董小宛就很難保得住了,所以就“散了”。
?
所以董小宛之死,很可能是因其身份被公開,孝莊只能弄死她。這在書中也是有暗示的,我以后再寫。
?
寶玉的偈語中“證”的意思,書中另外還有呼應。大家看前篇說過的李紈的燈謎:
?
李紈笑道:“‘觀音未有世家傳’,打《四書》一句?!毕嬖平又驼f“在止于至善?!睂氣O笑道:“你也想一想‘世家傳’三個字的意思再猜?!崩罴w笑道:“再想?!摈煊裥Φ溃骸芭?,是了。是‘雖善無征’?!北娙硕夹Φ溃骸斑@句是了?!?/strong>
?
謎面“觀音未有世家傳”,是說關(guān)于觀音的身世經(jīng)歷流傳下來的都是傳說野史,沒有正式的史書為其做象《史記》中的“世家”那樣的傳記。
?
這個“觀音”影射的就是董小宛。所以湘云搶著猜“在止于至善”,意思是說自己就是“至善”的觀音。因為董小宛是有名的“賢妃”嘛,極其賢惠。湘云這自然是在自褒了。
?
然后黛玉就跳出來懟人了。你董小宛善是善了,但順治娶你沒有“納征”呀,連名字身份都改了,名不正言不順。
?
“納征”是周禮婚禮的六禮之一,即下聘禮。所以“雖善無征”的“征”,跟上面寶玉偈語的“證”,是同樣的意思。
?
所以說董小宛“未有世家傳”,史書中記載的董鄂妃是假的,真實的董小宛只有民間流傳的野史傳說。董鄂妃進宮也沒有經(jīng)過“三媒六證”。因此,董小宛是“雖善無征”。
?
大家注意這里的“善”字,跟董小宛的關(guān)系是很明確的。大家看下面這段:
?
二姐倒是個多情人,以為賈璉是終身之主了,凡事倒還知疼著癢。若論起溫柔和順,凡事必商必議,不敢恃才自專,實較鳳姐高十倍;若論標致,言談行事,也勝五分。雖然如今改過,但已經(jīng)失了腳,有了一個“淫”字,憑他有甚好處也不算了。偏這賈璉又說:“誰人無錯,知過必改就好?!惫什惶嵋淹?,只取現(xiàn)今之善,便如膠授漆,似水如魚,一心一計,誓同生死,那里還有鳳平二人在意了?
?
這段特地為“善”作了注腳。尤二姐就是董小宛,賈璉就是順治。這段是說順治不計較董小宛的過往,不計較她的“失腳”,不計較她的“不貞”,“不提已往之淫,只取現(xiàn)今之善”,只要“知過必改就好”。
?
所以前面黛玉說禪時,就說董小宛的“是立足境”,是“還未盡善”嘛。只有當董小宛死了,才算“盡善”,真的毒舌。
?
另外,空空道人也說書中的“幾個異樣女子,或情或癡,或小才微善”;尤二姐嫁入賈家之后,她的丫頭就叫“善姐”。所以“善”就是特別用于形容董小宛的。
?
好了,回到黛玉的海棠詩。說來說去,黛玉的“碾冰為土”,就是說屋內(nèi)的兩盆海棠花都不干凈,都“不貞”。而相比較之下,徐燦就很守婦道,很“貞潔”了呀。所以大家還記得那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嗎?黛玉最不喜李義山,但偏喜歡這一句。
?
這一句我以前分析過,但顯然沒說到點上,現(xiàn)在我們一起再來看一下,相信大家一下子就明白了:
?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
黛玉首先就是說自己的瀟湘館這個“竹塢”是“無塵”的,很干凈嘛。
?
接著寶釵不是那早開又早殘的“殘花”嗎?所以作者把“枯荷”改為“殘荷”,就是特意點出這個“殘”的意思。
?
而相對的,董小宛就是晚開之花。所以是“秋陰不散霜飛晚”,是飛得比較晚的霜雪。這跟湘云海棠詩的“秋陰捧出何方雪”是同樣意思,董小宛是“秋陰”才被“捧”出來的霜雪,跟早春的“早雪”相對,這是一年中的“晚雪”。
?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殘)荷聽雨聲”。由于這秋天晚飛的霜雪,令荷葉成為了“殘荷”。秋雨的淋打在這“殘荷”上面的聲音,黛玉聽起來肯定暗爽啊,這就是黛玉喜歡這句詩的原因了。
?
好了,我們再次回到“碾冰為土”。為何要用“碾”字?因為從靜妃的角度來說,就是指她從皇后寶座被廢嘛。而董小宛呢,恐怕就是指她不久之后(被)病死的下場了。兩盆海棠花,下場都是被碾為了塵土。
?
這個意思同樣有呼應的。我們直接跳到黛玉詩的倒數(shù)第二句“嬌羞默默同誰訴?”大家來看下面辛棄疾的這首名詞《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shù)。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迷)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wǎng),盡日惹飛絮。
?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
這首詞一看之下,大家是不是覺得好多詞句都好惹眼啊,簡直就像辛棄疾專門為《紅樓夢》來寫了這首詞一樣。
?
上闕的“…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春且住…”等等,就是說怕花開的早,導致春天留不住。這不就是呼應李商隱的“殘花啼露莫留春,尖發(fā)誰非怨別人”嗎?
?
更精彩的是下闕。寶釵在她的海棠詩中自比陳阿嬌,要寫《長門賦》來求復幸。辛棄疾卻說:“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這是直接詛咒寶釵心思白費了。
?
緊接著,對于斗敗了陳阿嬌的那些寵妃來說,也不見得好到哪里去:“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董小宛寵冠后宮又如何?最終也是如同玉環(huán)飛燕這些寵妃的下場一樣化為塵土!
?
還有,香菱不是“閑閑”嗎?可是“閑愁最苦”?。荒莻€紅袖美人不是總在“倚欄”嗎?不是自比“斜陽”嗎?可是“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啊。
?
真是字字句句直指靜妃、董小宛兩人。所以黛玉的“嬌羞默默同誰訴?”,毫無疑問就是引用這首詞中的“脈脈此情誰訴?”?!懊}脈”就是含情不語的樣子。
?
這首詞是同時貶損二人,但黛玉挑的這個問句,主要還是對著寶釵來問的。辛棄疾詞的原意,是說陳阿嬌就算買了相如賦,也見不到皇帝,沒人可以訴說。但黛玉加了“嬌羞”兩字,性質(zhì)就變了。
?
一個女子,只有想著相對陌生而又心儀的男子,才會“嬌羞”。你寶釵(靜妃)為何會“嬌羞”?你心理想著的男人到底是誰?你“不語婷婷日又昏”,在那里“嬌羞默默”,忸怩作態(tài),你到底是想“同誰訴”說心事?
?
那這個大家都很明白了,當然就是徐燦這個原配,在質(zhì)問靜妃這個小三了。
?
然后,黛玉在最后一句“倦倚西風夜已昏”,不忘對這個小三再補了一刀。
?
海棠花“倦倚西風”,就是說因為門簾都半開著,西風吹入房內(nèi),吹動海棠花,花枝隨風搖擺,好像是倚靠著這西風一樣。
?
那么形容這個意象的,有句名句呀,就是李清照在“佳節(jié)又重陽”時寫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所以后面寶釵就說自己“誰憐為我黃花病,慰語重陽會有期”。
?
黛玉是說,不管寶釵你想“同誰訴”,最后都“訴”不成了,順治和陳之遴兩個男人都離開了你。你只能如李清照那樣,重陽佳節(jié)也只能“倦倚西風”,只能“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只能“人比黃花瘦”。
?
大家知道,在《紅樓夢》里,寶釵可是“東風”呀。那么壓倒東風的,不就是西風嗎?所以這滿屋子卷起西風的情景,正象征了董小宛在后宮的當寵。所以寶釵就只能“悵望西風抱悶思”了。
?
另外,寶釵在她的兩首菊花詩和一首螃蟹詩中,全部提到了“重陽”,不是“慰重陽”就是“盼重陽”。這個“重陽”,當然就是指陳之遴和順治兩個男人。
?
但這里面還有更深的含義的。
?
書中湘云和丫鬟翠縷,曾經(jīng)大談特談世間萬物如何分“陰陽”。不知有沒有人留意到,兩人的對話中有幾句特別奇怪:
?
翠縷道:“這也罷了,怎么東西都有陰陽,咱們?nèi)说箾]有陰陽呢?”
湘云照臉啐了一口道:“下流東西,好生走罷!越問越問出好的來了!”翠縷笑道:“這有什么不告訴我的呢?我也知道了,不用難我。”
?
人怎么會沒陰陽呢?男為陽女為陰,這不是常識嗎?湘云的反應更奇怪,還“照臉啐了一口道:‘下流東西’”。這有什么下流的?什么叫“越問越問出好的來了!”
?
相信讀者也跟翠縷一樣,感到摸不著頭腦。那么其實這其中的內(nèi)涵,跟上面“重陽”的內(nèi)涵一樣,說的是同一件事。這個事情也是在書中作了比較多文章的,例如書中為何有那么多“二爺”,賈璉明明是長子,為何也被稱“璉二爺”?還有為何寶玉會說“除明明德外無書”等等,謎底都在這件事情上。
?
那么限于篇幅,本篇就只能寫到這里了,下篇再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