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軍工廠為何先生產外國訂貨?


還不錯,到了下半年以后,俄羅斯的武器出口明顯迎來了一個小高潮,僅僅三哥方面的訂貨就高達145億美元。加上其他國家的訂貨,現在俄羅斯手里的外國客戶的武器訂單,超過260億美元還是有的。這基本相當于目前俄國一年軍費投入的一半左右。當然這些訂單需要幾年才能全部交付完畢。有些規(guī)模比較小的訂單,比如便攜式導彈和反坦克導彈,大約半年內就可以交貨完畢,而有些大型訂單,比如S400導彈,則需要排期到3到4年。而海軍訂單可能交付最慢,比如三哥訂購的護衛(wèi)艦,需要5年才能交付其中的一部分。因為現在俄羅斯的船廠在生產軍艦上速度普遍不快,特別是舾裝尤其的慢,這方面顯示出俄各大船廠的配套不完善,而且明顯有高級技工斷代的問題。總的來說,俄方軍工目前手里的200多億美元的訂單。
平均交付時間大約在3年左右。也就是一年大約有80億美元的對外產值。各種武器軍火的利潤都是相對比較高的,一年80億美元的外國訂貨,可以為俄軍工帶來大約50億美元的純利,這筆錢可以確保有訂單的武器工廠正常運行。但是指望用這50億美元的利潤來補貼現在的俄羅斯三軍,是基本不用想了。不論俄羅斯哪個軍種,和相對的導彈工廠、飛機廠和船廠都是親兄弟明算賬。武器出口的利潤,俄各大武器工廠最多和俄內部從事武器外貿談判的中介公司合作,在生意談成的情況下給中介公司一定比例的分成,但是卻絕對不會與俄國防部和三軍分錢。俄國防部也有武器出口的管理單位。但是不論誰拉來的生意,都必須到工廠生產。俄國防部最多可以獨立出口點二手的舊武器存貨。新武器還是必須找下面的具體船廠飛機廠完成訂單的生產。

這就導致長期以來,俄各大軍工企業(yè),對本國的飛機艦船導彈的訂單反倒不太感興趣。因為俄國防部和三軍是出了名的愛打白條。各大廠辛辛苦苦的組織原料和工人把艦船飛機導彈生產出來,交給俄軍裝備上了,事后卻往往七八年還沒結完賬。因此俄各大軍工企業(yè)都把本國的軍品訂單降一個檔次看待。如果同一個廠,同時有本國軍隊的軍艦和戰(zhàn)斗機訂單,同時也有外國客戶的訂單,那么俄各大廠絕對是先干國外的訂單,本國的訂單連看都不看,直到國外的訂單徹底做完沒活了,才開始慢騰騰的組織本國軍隊的武器生產。根本原因就是國外和本國軍隊武器款結賬速度的天壤之別。國外出口訂單基本都按照合同規(guī)定及時打款支付,俄各大軍工廠都可以因此按時支付工資和養(yǎng)老金,而本國軍隊的訂單,幾乎沒有不長期打白條的。這也是蘇聯解體后,幾乎所有的主力戰(zhàn)機和大中型軍艦出口國外的,比本國自己用多的多的原因。

這種對國內國外訂單的兩種完全不同的態(tài)度,瀚海狼山認為也嚴重影響了俄軍和俄軍工企業(yè)的內部關系。軍工抱怨俄軍買武器不給錢;而俄軍則抱怨各大軍工公司的自用產品質量連出口品也不如。明顯有敷衍本國軍隊的意思。比如蘇34戰(zhàn)機至今在國外沒有一架訂單。而飛機廠給俄空天軍生產的前24架蘇34,居然沒有一個主要零件可以通用。也就是說這批飛機幾乎每架都是獨一無二的純手工打造。現在看看航展上蘇57開大裂縫的彈倉,可見純手工打造的說法確實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