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致性/相合性的建立(6/2)
上一次我們提到了潛意識能產(chǎn)生多么“玄妙”的結(jié)果。然后塔爾老師就給出了4個解釋,并且點名了“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事實”。
我們細看這個。他先舉了一個愛迪生的例子。事實上當時同時代的很多人都在嘗試發(fā)明燈泡。別人在數(shù)千次的失敗后,得出“這種燈絲不可能存在”的結(jié)論,并且紛紛放棄繼續(xù)實驗。當有人勸愛迪生放棄的時候,他的解讀是“我并沒有失敗5000次,我證明了5000種材料是不行的”。完全不同的解讀。而這樣解讀的背后,是他對燈泡能被發(fā)明出來的深深的信念。他甚至在自己還遠沒有找到合適的燈絲材料的時候,就宣稱,自己將在1789年12月31號向世界展示成功的燈泡??芍^是破釜沉舟。而他最終也做到了。
這不是運氣,是信念下的堅持不懈。事實上有研究表明,歷史上最成功的科學家以及藝術家,經(jīng)歷失敗的次數(shù)也是最多的!美國最成功的棒球運動員也是被三振出局最多的選手。于是塔爾老師給出了他的“名言”:學會去失敗,在失敗中學習!(learn to fail, or fail to learn.)他告訴學生們,這是成功的不二法門,并沒有捷徑,光有想法,思考,決心等等,是不夠的,需要堅定地去做,去接受失敗的洗禮。
他解釋了為什么強烈的信念往往能夠?qū)е赂玫慕Y(jié)果。當一個人由于信念而抱有很高的期望的時候,即便情況一直不如人意,ta們依然在信念的推動下,反復嘗試從而促成事實與自己期望最終一致,即“創(chuàng)造一個新的事實”。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信念的外在表達就是對失敗的積極解讀,并不是失敗了我就是失敗者,而是怎么吸取教訓讓以后更好。這也被解讀為更強大的心理免疫力。甚至更積極解讀世界的樂觀者壽命也更長!。
接著,塔爾老師就為我們解釋了現(xiàn)實的樂觀和不現(xiàn)實的樂觀。還是通過例子,越南戰(zhàn)爭中美國被俘的最高將領的例子。他活著走出了戰(zhàn)俘營,并且將里面的故事告訴給世人。他發(fā)現(xiàn)最后活下來的人同時具備了兩種特質(zhì):一是堅定的相信總有一天能出去。二是ta們有著現(xiàn)實的信念,會根據(jù)實際情況做出估計。第二個特質(zhì)可以反過來解釋,比如認為今年圣誕節(jié)自己一定能獲救但是沒有實現(xiàn)的,就會失望,氣餒,無助,也很可能活不下去。所以所謂“現(xiàn)實的樂觀”,就是直面殘酷的現(xiàn)實,而不是把自己置于自己無法控制并且輸不起的情況之下,就好比圣誕節(jié)一定能獲救。
為了更具有說服力,塔爾老師從反面,也就是駁斥“更高的期待容易帶來更多的失望”來論證。他舉例說,直觀想,假如期待一個月賺4000,而實際上只賺了2000, 那么快樂應該是1/2;那就降低期待嘛,我期待只賺1500,然后賺了1500,那么快樂是1。于是下結(jié)論,你看,降低期待,是不是更容易滿足?事實不是這樣的,研究人員進行了35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在沒有主觀改變的情況下,我們的快樂水平就是隨著發(fā)生的好事情和壞事情,像波浪線一樣在一個初始的基準水平兩側(cè)徘徊。頗類似于我們以前學的“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那個概念。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無法提升幸福和快樂呢?
不是。
解是什么?去嘗試對于自己有挑戰(zhàn)的事情。
換句話說,把自己置于基準水平之外的面臨挑戰(zhàn)的局面,去應對,克服,取得進步。盡管這個過程顯而易見會收獲失敗,波浪線一樣會有下行的時候,但整體上,研究發(fā)現(xiàn),快樂的整體水平是在震蕩中上升的。
為什么?
第一是自我知覺理論(Self perception thoery)。當我們看到一個人在大眾面前地演講,我們會認為這個人很有勇氣。那么當你踏出這一步,去面對一群人講演的時候,“很有勇氣”的這個評價也會投射向自己。因為我們評價ta人和評價自己的方式相同。于是自我評價就得到了提升。
第二是真的失敗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往往情況沒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而且你還能想辦法讓自己心理上克服過去。事實上很多時候甚至炸出一堆只有在困難時候才會出現(xiàn)的援手。渡過去了,收獲了幫助,快樂水平自然進一步提升。
第三,你會收獲更多成功,剛剛說了,最成功的個體往往失敗也是最多的,所以不斷的挑戰(zhàn)和嘗試最可能帶來更多的成功。
也就是說,一個不受限的短期目標,加上強烈的長期愿景,推動不懈的嘗試和努力,能夠提升我們的幸福和快樂的水平!